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黄河上游好“风光”
——青海加快清洁能源发展见闻
来源:新华网
作者:解统强
发布时间:2023-10-14 11:45:02
编辑:杜可煊

  新华社西宁10月13日电

  新华社记者解统强

  金秋时节,在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风力发电机叶片迎风飞转,一块块蔚蓝色的光伏板组成“光伏海洋”,来自大自然的风能和太阳能,被源源不断转化为绿色电能,通过电网送往千家万户。

  9月底,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电力有限公司海南基地共和县100万千瓦“牧光储”项目四期20万千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这是这家公司2023年第二个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的100万千瓦光伏项目。

  这个项目所在的光伏发电园区位于黄河上游龙羊峡库区西岸的塔拉滩上,从四季不长草的荒滩到一座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诞生,黄河见证了这片土地的“风光”之变。

9月6日,在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电力有限公司海南基地,“光伏羊”正在觅食。(受访者供图)

  “牧光储”项目依托当地丰富的农牧资源,采用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种草、牧羊的方式,构建新能源开发与畜牧业协同发展的“牧光互补”新模式。

  每年夏季,深蓝色的光伏板下都会长出郁郁葱葱的青草,园区里的“光伏羊”啃食青草,奔跑追逐,成为当地引人瞩目的风景。

  “为了让羊群能够畅通无阻地吃草,我们通过研究,将光伏组件的离地间隙设计为150厘米。”国能(共和)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井国顺介绍,电站维护时,检修人员对光伏板进行冲洗,从而可以给光伏板下的土地补充水分,草地涵养水源能力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目前,电站内“光伏羊”的数量达10000余只,“牧光互补”模式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青海境内黄河干流长1694千米,境内河长占黄河总河长的近三分之一。在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李家峡水电站,奔腾而下的黄河水所产生的“绿电”,为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青豫直流”工程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10月10日,李家峡水电站5号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李家峡水电站实现200万千瓦全容量投产。

  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和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电站单机容量40万千瓦,规划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这是9月27日拍摄的李家峡水电站(无人机照片)。(受访者供图)

  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部主管薛宁介绍,5号机组作为“青豫直流”工程的重要调峰电源,主要配合光伏、风力发电间歇性电源运行,平抑风光发电出力变幅,将新能源发电转换为安全稳定的优质电源,助力清洁能源外送。

  “绿电”不仅通过特高压外送通道点亮千里之外的万家灯火,也为黄河源头居民带来了温暖。在被誉为“黄河源头第一县”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果洛新村牧民叶吉的家中暖意融融。自从家中安装了用电锅炉供热的地暖,叶吉就再也没有为冬季取暖而发过愁。

  “以前,我们采暖主要靠煤炭、牛羊粪,采暖成本高,既不经济也不环保。”叶吉说,2020年,叶吉和家人搬进新居,在当地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帮助下安装了地暖,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果洛新村牧民正在家中安装地暖。(受访者供图)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玛多县,年平均气温达零下4摄氏度以下,每年的供暖期超过10个月,取暖是当地群众的头等大事。

  自2017年起,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就在玛多县分片区、分乡镇陆续建成投运“煤改电”清洁取暖项目,当地群众逐渐告别传统取暖方式。今年9月,玛多县第四片区清洁取暖改扩建工程竣工投运,自此玛多县清洁取暖用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

  近年来,位于黄河源头的青海省持续开发利用“风”“光”“水”等资源,清洁能源已成为青海转型发展、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金色名片”。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
天路格桑花·雪域之傲号旅游专列首发
青海海北:国家公园示范州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省优秀民营企业 企业家拟表彰候选对象补充公示
青海省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拟表彰对象公示
西宁积极倡议:保护野生动植物 维护生物多样性
青海省西宁市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精彩纷呈
24H热点
助力“青货”畅行“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大通道
【江源新语】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党旗飘扬】真情守护大美青海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在青海】“主打的就是原生态!”
【走进主题展览】展示"活力海西"新成就新变化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黄河上游好“风光”
青海举行纪念建队74周年暨初一建队仪式省级示范活动
全省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评选结果公布
青海公布六起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典型案例
青海西宁征集民意:下一座天桥建在哪儿
热点图片
青海玉树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青海玉树力保“一江...
“一码游”为果洛文旅装上智慧大脑
“一码游”为果洛文...
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 西宁市城中区有个“雷锋驿站”
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 ...
大境通达,见山望水寄乡愁
大境通达,见山望水...
一次研讨会 一场青海“秀”——杨志军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山大地》研讨会素描
一次研讨会 一场青海...
玉树市加桥村:走在兴青海的路上
玉树市加桥村:走在...
西宁市城西区首创:社区办公桌搬进了银行大厅
西宁市城西区首创:...
青海湟源:元山村400亩荷兰豆迎来大丰收
青海湟源:元山村400...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黄河上游好“风光”
——青海加快清洁能源发展见闻

新华网
2023-10-14 11:4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黄河上游好“风光”
——青海加快清洁能源发展见闻

新华网
2023-10-14 11:4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黄河上游好“风光”
——青海加快清洁能源发展见闻

  • 2023-10-14 11:45:02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西宁10月13日电

  新华社记者解统强

  金秋时节,在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风力发电机叶片迎风飞转,一块块蔚蓝色的光伏板组成“光伏海洋”,来自大自然的风能和太阳能,被源源不断转化为绿色电能,通过电网送往千家万户。

  9月底,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电力有限公司海南基地共和县100万千瓦“牧光储”项目四期20万千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这是这家公司2023年第二个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的100万千瓦光伏项目。

  这个项目所在的光伏发电园区位于黄河上游龙羊峡库区西岸的塔拉滩上,从四季不长草的荒滩到一座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诞生,黄河见证了这片土地的“风光”之变。

9月6日,在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电力有限公司海南基地,“光伏羊”正在觅食。(受访者供图)

  “牧光储”项目依托当地丰富的农牧资源,采用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种草、牧羊的方式,构建新能源开发与畜牧业协同发展的“牧光互补”新模式。

  每年夏季,深蓝色的光伏板下都会长出郁郁葱葱的青草,园区里的“光伏羊”啃食青草,奔跑追逐,成为当地引人瞩目的风景。

  “为了让羊群能够畅通无阻地吃草,我们通过研究,将光伏组件的离地间隙设计为150厘米。”国能(共和)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井国顺介绍,电站维护时,检修人员对光伏板进行冲洗,从而可以给光伏板下的土地补充水分,草地涵养水源能力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目前,电站内“光伏羊”的数量达10000余只,“牧光互补”模式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青海境内黄河干流长1694千米,境内河长占黄河总河长的近三分之一。在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李家峡水电站,奔腾而下的黄河水所产生的“绿电”,为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青豫直流”工程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10月10日,李家峡水电站5号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李家峡水电站实现200万千瓦全容量投产。

  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和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电站单机容量40万千瓦,规划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这是9月27日拍摄的李家峡水电站(无人机照片)。(受访者供图)

  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部主管薛宁介绍,5号机组作为“青豫直流”工程的重要调峰电源,主要配合光伏、风力发电间歇性电源运行,平抑风光发电出力变幅,将新能源发电转换为安全稳定的优质电源,助力清洁能源外送。

  “绿电”不仅通过特高压外送通道点亮千里之外的万家灯火,也为黄河源头居民带来了温暖。在被誉为“黄河源头第一县”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果洛新村牧民叶吉的家中暖意融融。自从家中安装了用电锅炉供热的地暖,叶吉就再也没有为冬季取暖而发过愁。

  “以前,我们采暖主要靠煤炭、牛羊粪,采暖成本高,既不经济也不环保。”叶吉说,2020年,叶吉和家人搬进新居,在当地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帮助下安装了地暖,从此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果洛新村牧民正在家中安装地暖。(受访者供图)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玛多县,年平均气温达零下4摄氏度以下,每年的供暖期超过10个月,取暖是当地群众的头等大事。

  自2017年起,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就在玛多县分片区、分乡镇陆续建成投运“煤改电”清洁取暖项目,当地群众逐渐告别传统取暖方式。今年9月,玛多县第四片区清洁取暖改扩建工程竣工投运,自此玛多县清洁取暖用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

  近年来,位于黄河源头的青海省持续开发利用“风”“光”“水”等资源,清洁能源已成为青海转型发展、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金色名片”。

作者 解统强
编辑:杜可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