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让“青绣”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绣在青海——‘青绣’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见闻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张晓英
发布时间:2023-12-04 07:54:54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立冬后的北京寒风凛冽,12月3日,中国工艺美术馆内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绣在青海——‘青绣’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在这里展出。

  绣品展示。

  参观者与绣娘交谈。摄影: 张晓英

  “青绣”是我省近年来全力打造的青海刺绣类非遗品牌。“青绣”品牌包括青海境内的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刺绣以及按区域划分的河湟刺绣、湟中堆绣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绣”是青海各民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写照。

  走进展厅,迎面而来的一面图片墙,是对“青绣”的介绍,让参观者特别是对“青绣”不了解的参观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占据半面墙的枕顶是展馆内的“网红打卡地”,每一位前来观展的观众都会驻足拍照留念,“这是枕顶啊,太漂亮了,太漂亮了。”身穿汉服的北京市民刘莉莉催促朋友为自己拍下与枕顶的合影。

  不同于以往展览,此次展览展出的不仅有国家级、省级刺绣类的非遗作品,还有17位绣娘现场表演指尖技艺。

  “这是做什么用的啊?”“这是针线包,把它拉开可以放针,合起来就是个香包。”绣娘给前来参观的北京市民孙伟玲和她的孩子讲解说。

  “没有去过青海,所以对‘青绣’也不了解,刚才看了这些精美的作品,感受到了青海民间艺人精湛的指尖技艺,让我和孩子都开了眼界,对‘青绣’有了了解和认识,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去青海看看。”孙伟玲说。

  “青绣”工艺、“青绣”服饰、“青绣”摆件……展览馆里,集中展示土族盘绣、湟中堆绣、河湟刺绣、贵南藏绣等技艺的1500余件作品亮相,让参观者透过交织错综的万千彩线,品味细密针脚中的悠悠情思,领略青海传统刺绣的别致韵味。

  “我通过中国工艺美术馆的公众号,知道‘青绣’要来展出,今天特意早早地来了。”居住在北京的张百琴老人对记者说,“作为青海人,在北京看到家乡的这个展,我非常激动,也感到非常自豪。今天的展览还有传承人亲自在现场作示范,回答观众的提问,这种方式特别好,希望这种展览以后能多举办。”

  看着门庭若市的展馆,河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陈玉秀说:“这样的一个展览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了‘青绣’,现场有好多人在给我们的绣品拍照,跟我们的绣娘拍照、聊天,看到这么多人喜欢我们的绣品,我特别激动,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把‘青绣’传承好、发展好。”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专题部署‘青绣’发展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刺绣类各级非遗项目52项,各级刺绣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1人。‘青绣’就业工坊40家,‘青绣’培育工坊70家。‘青绣’已成为青海省广大农牧区群众通过参与世代传承的非遗项目居家就业、增收致富,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工艺。今天我们把‘青绣’带到首都北京,就想进一步地展现我们‘青绣’保护传承发展的成果,提升‘青绣’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广大的绣娘们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今天的展览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观众的肯定,这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增添了更多的动力和信心。我们要进一步加大‘青绣’旗下各类非遗项目的系统性保护,同时引导广大绣娘在乡村振兴和创业增收上下功夫。”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吕霞说。

推荐阅读
陈刚:以新担当新作为做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省政府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先后召开 吴晓军主持
青海:全力做好冬灌工作 保障来年稳产增收
省互联网新闻中心5G+4K+IP融媒体直播车交付启用
省人大常委会公告 第十号 第十一号 第十二号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名单
西宁市创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66个
西宁8个服务中心上线手语翻译服务
24H热点
省政府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先后召开 吴晓军主持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青海交办第十批信访举报件
【生态环保督察·边督边改】件件有回声 事事有着落
【民声热线】"纯净蒙旗"更加纯净 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央媒看青海】“有就业机会,就有生活的方向!”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遍植两山青绿 绽放一城魅力
青海首家援青干部人才服务站在海东揭牌
青海有力有序开展冬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青海一教育课堂入选全国"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
西宁海关助力国内空运最大重量"青字号"锂电池出口
热点图片
高原黄河湿地迎来越冬天鹅
高原黄河湿地迎来越...
“果洛乳制品”成了就业金名片
“果洛乳制品”成了...
郭彦华:一只青海的百灵
郭彦华:一只青海的百灵
连续32个月,西宁工业领跑全省
连续32个月,西宁工...
扎根青藏高原的藏药赤子——记2022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魏立新
扎根青藏高原的藏药...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靓丽的底色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这片开放“试验田”为何值得“被选择”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西宁机场三期新建T3航站楼新屋面和幕墙工程于11月30日实现封闭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让“青绣”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绣在青海——‘青绣’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见闻

青海日报
2023-12-04 07:5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让“青绣”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绣在青海——‘青绣’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见闻

青海日报
2023-12-04 07:5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让“青绣”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绣在青海——‘青绣’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见闻

  • 2023-12-04 07:54:54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立冬后的北京寒风凛冽,12月3日,中国工艺美术馆内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绣在青海——‘青绣’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在这里展出。

  绣品展示。

  参观者与绣娘交谈。摄影: 张晓英

  “青绣”是我省近年来全力打造的青海刺绣类非遗品牌。“青绣”品牌包括青海境内的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刺绣以及按区域划分的河湟刺绣、湟中堆绣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绣”是青海各民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写照。

  走进展厅,迎面而来的一面图片墙,是对“青绣”的介绍,让参观者特别是对“青绣”不了解的参观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占据半面墙的枕顶是展馆内的“网红打卡地”,每一位前来观展的观众都会驻足拍照留念,“这是枕顶啊,太漂亮了,太漂亮了。”身穿汉服的北京市民刘莉莉催促朋友为自己拍下与枕顶的合影。

  不同于以往展览,此次展览展出的不仅有国家级、省级刺绣类的非遗作品,还有17位绣娘现场表演指尖技艺。

  “这是做什么用的啊?”“这是针线包,把它拉开可以放针,合起来就是个香包。”绣娘给前来参观的北京市民孙伟玲和她的孩子讲解说。

  “没有去过青海,所以对‘青绣’也不了解,刚才看了这些精美的作品,感受到了青海民间艺人精湛的指尖技艺,让我和孩子都开了眼界,对‘青绣’有了了解和认识,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去青海看看。”孙伟玲说。

  “青绣”工艺、“青绣”服饰、“青绣”摆件……展览馆里,集中展示土族盘绣、湟中堆绣、河湟刺绣、贵南藏绣等技艺的1500余件作品亮相,让参观者透过交织错综的万千彩线,品味细密针脚中的悠悠情思,领略青海传统刺绣的别致韵味。

  “我通过中国工艺美术馆的公众号,知道‘青绣’要来展出,今天特意早早地来了。”居住在北京的张百琴老人对记者说,“作为青海人,在北京看到家乡的这个展,我非常激动,也感到非常自豪。今天的展览还有传承人亲自在现场作示范,回答观众的提问,这种方式特别好,希望这种展览以后能多举办。”

  看着门庭若市的展馆,河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陈玉秀说:“这样的一个展览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了‘青绣’,现场有好多人在给我们的绣品拍照,跟我们的绣娘拍照、聊天,看到这么多人喜欢我们的绣品,我特别激动,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把‘青绣’传承好、发展好。”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专题部署‘青绣’发展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刺绣类各级非遗项目52项,各级刺绣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1人。‘青绣’就业工坊40家,‘青绣’培育工坊70家。‘青绣’已成为青海省广大农牧区群众通过参与世代传承的非遗项目居家就业、增收致富,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工艺。今天我们把‘青绣’带到首都北京,就想进一步地展现我们‘青绣’保护传承发展的成果,提升‘青绣’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广大的绣娘们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今天的展览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观众的肯定,这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增添了更多的动力和信心。我们要进一步加大‘青绣’旗下各类非遗项目的系统性保护,同时引导广大绣娘在乡村振兴和创业增收上下功夫。”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吕霞说。

作者 张晓英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