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新修的庭院。乌兰县委宣传部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自2017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青海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后,村容村貌以及周边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12月8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党支部书记马元说起村子及周边环境的新变化感慨万分。
如今,在寒冷的冬日里,河东村虽然不像夏日那样满眼皆绿、热闹非凡,但干净整洁的村道和不远处连片的青杨林,根本不会让人们把眼前这个村落与荒漠戈壁联想在一起。
河东村以撒拉族村民居多,全村耕地面积160公顷,草场面积约0.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9%。2020年,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中,河东村榜上有名。马元说:“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与当地干部群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
“村庄美了、环境好了,来村里的游客逐年增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马元坦言,自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以后,村民们幸福地享受着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实惠,大家都更加关注并支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开展的各项工作。
“你瞧!”正说着,马元手指前方,“那边是一棵树龄130多年的古树名木,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大家都在细心保护它。”
冬日暖阳照耀大地,村道两边白墙灰瓦的中式庭院错落有致,村民韩世杰家院子外墙上雕刻着花草图案,工艺精湛、造型逼真,院内收拾得干净整洁,整个院落透着撒拉文化的优雅韵味,呈现出乡村文明新风尚的美好画面。
“得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再次来到青海开展督察工作,大家都很高兴,每天从手机、报纸上关注着督办信息。”韩世杰说,“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都提高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绿化建设从我做起’在村里早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实到了每个人的行动中。”
生态环境保护既提升了村子的“颜值”,又留住了乡亲们的“乡愁”。近年来,河东村始终坚持以生态宜居为核心,采取支部带动、党员先动、党群联动的工作机制,落实“三线一单”管控机制,积极开展都兰河“巡护清”行动,采用乔灌花草、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方式,对村道两侧空地实施绿化美化,并持续加大政策讲解宣传力度,推进清洁能源煤改电项目,不断完善垃圾收运设施,规范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投放地点。
河东村的变化只是乌兰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谱写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自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青海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来,全县把做好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群众信访举报件主动认领、照单全收,从快办理、深查细改,聚焦典型案例,紧盯督察反馈问题重心,分析研究症结,科学制定整改措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用实际行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