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新春走基层】踩高跷练社火 村里年味渐浓
作者:郭红霞 俞惠珍
发布时间:2024-01-31 09:35:07
编辑:赵婕
村民忙着排练社火。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排练社火、炸麻花、赶大集……龙年春节将至,走进西宁市湟中区的乡镇,到处是热热闹闹迎春节的喜庆场景。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1月29日,湟中区土门关乡土门关村传来阵阵锣鼓声。循着声音走进村文化广场,载歌载舞的社火队映入眼帘。舞狮、扭秧歌、划旱船、威风锣鼓、扇子舞等,广场上,演员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伴随着鼓点跳着欢快的舞蹈。

  “我们村的社火从一个月前就开始排练了,社火队里年龄大的六十多岁,年龄小的十几岁。我们的节目比较多,有传统的抬花轿、舞龙、舞狮、老秧歌,还有现代广场舞、扇子舞。”土门关村村级文化管理员杨永红说,这几天大家排练很积极,就是希望通过精彩的社火表演能演出幸福美好的生活,让乡亲们热热闹闹过龙年。

  广场上,不仅有充满激情的社火演员,还有观看排练的观众。67岁的代全梅和村里的老人搬着小板凳坐在一旁看得很开心。“村里4年没演社火了,今年社火又耍了起来,我们年纪大了跳不动就来看看,社火耍得好,我
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代全梅说。

现场敲锣打鼓热闹无比。

  村里热热闹闹排练社火的同时,不少村民家炊烟袅袅、香味四溢。妇女同胞们忙着炸油饼、炸麻花、炸馓子,准备过年的吃食。村民黄花贵家,邻居们搭伙一起炸馍,大家各自分工,有的擀面,有的烧菜籽油,有的拧麻花,忙得不亦乐乎。

  与此同时,鲁沙尔镇的小伙子们踩着两三米高的高跷,伴着“咚咚”的鼓声,正卖力地练习社火曲目。队伍中,22岁的张福臻踩着3.6米的高跷在场地内来回穿梭。张福臻表演高跷已经有7年了,多年来,他踩的高跷一年比一年高,如今已成为整个高跷队的“第一高”。

  鲁沙尔镇的高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以高、悬、巧、奇著称,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鲁沙尔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高跷)之乡。每年过年,鲁沙尔镇高跷总能吸引十里八乡的群众前去观看。

  能成为一名高跷表演者,是鲁沙尔镇年轻小伙的向往,每年一到腊月社火排练的日子,不论是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还是在外的务工人员,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争抢着报名成为高跷表演者,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并向全国人民展示青海特色民俗文化。

排练社火。
踩高跷前做准备工作。
村里的年轻人踩高跷。
推荐阅读
中共青海省第十四届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
陈刚吴晓军在西宁市检查督导安全生产工作
青海格尔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成不少事
刚察:主题全国原创歌曲征集优秀作品演唱会举行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十三号)
西宁经济发展奏响奋进曲
【新春走基层】小小芦花鸡“啄”开致富门
24H热点
冬日青海湖畔的“高原精灵”
“民族团结”小课堂 多姿多彩过寒假
奋进正当时 扬帆再出发——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闭...
年味儿顺着锣鼓声飘出来
长江源村:乡村振兴又多一把“金钥匙”
回到家乡修建“幸福路”
奋力绘就平安青海建设新“枫”景
“移动办公桌”服务“零距离”
消费者维权 他们时刻“在线”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
热点图片
冬日青海湖畔的“高原精灵”
冬日青海湖畔的“高...
“民族团结”小课堂 多姿多彩过寒假
“民族团结”小课堂 ...
奋进正当时 扬帆再出发——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侧记
奋进正当时 扬帆再出...
年味儿顺着锣鼓声飘出来
年味儿顺着锣鼓声飘出来
长江源村:乡村振兴又多一把“金钥匙”
长江源村:乡村振兴...
回到家乡修建“幸福路”
回到家乡修建“幸福路”
奋力绘就平安青海建设新“枫”景
奋力绘就平安青海建...
“移动办公桌”服务“零距离”
“移动办公桌”服务...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新春走基层】踩高跷练社火 村里年味渐浓

西海都市报
2024-01-31 09:3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新春走基层】踩高跷练社火 村里年味渐浓

西海都市报
2024-01-31 09:3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新春走基层】踩高跷练社火 村里年味渐浓

  • 2024-01-31 09:35:07
  • 来源:西海都市报
村民忙着排练社火。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排练社火、炸麻花、赶大集……龙年春节将至,走进西宁市湟中区的乡镇,到处是热热闹闹迎春节的喜庆场景。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1月29日,湟中区土门关乡土门关村传来阵阵锣鼓声。循着声音走进村文化广场,载歌载舞的社火队映入眼帘。舞狮、扭秧歌、划旱船、威风锣鼓、扇子舞等,广场上,演员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伴随着鼓点跳着欢快的舞蹈。

  “我们村的社火从一个月前就开始排练了,社火队里年龄大的六十多岁,年龄小的十几岁。我们的节目比较多,有传统的抬花轿、舞龙、舞狮、老秧歌,还有现代广场舞、扇子舞。”土门关村村级文化管理员杨永红说,这几天大家排练很积极,就是希望通过精彩的社火表演能演出幸福美好的生活,让乡亲们热热闹闹过龙年。

  广场上,不仅有充满激情的社火演员,还有观看排练的观众。67岁的代全梅和村里的老人搬着小板凳坐在一旁看得很开心。“村里4年没演社火了,今年社火又耍了起来,我们年纪大了跳不动就来看看,社火耍得好,我
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代全梅说。

现场敲锣打鼓热闹无比。

  村里热热闹闹排练社火的同时,不少村民家炊烟袅袅、香味四溢。妇女同胞们忙着炸油饼、炸麻花、炸馓子,准备过年的吃食。村民黄花贵家,邻居们搭伙一起炸馍,大家各自分工,有的擀面,有的烧菜籽油,有的拧麻花,忙得不亦乐乎。

  与此同时,鲁沙尔镇的小伙子们踩着两三米高的高跷,伴着“咚咚”的鼓声,正卖力地练习社火曲目。队伍中,22岁的张福臻踩着3.6米的高跷在场地内来回穿梭。张福臻表演高跷已经有7年了,多年来,他踩的高跷一年比一年高,如今已成为整个高跷队的“第一高”。

  鲁沙尔镇的高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以高、悬、巧、奇著称,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鲁沙尔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高跷)之乡。每年过年,鲁沙尔镇高跷总能吸引十里八乡的群众前去观看。

  能成为一名高跷表演者,是鲁沙尔镇年轻小伙的向往,每年一到腊月社火排练的日子,不论是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还是在外的务工人员,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争抢着报名成为高跷表演者,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并向全国人民展示青海特色民俗文化。

排练社火。
踩高跷前做准备工作。
村里的年轻人踩高跷。
作者 郭红霞 俞惠珍
编辑:赵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