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皮影,在传承与发展中逐梦光影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师晓琼
发布时间:2024-02-09 08:54:53
编辑:易 娜
摄影:杨司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再创新辉煌;深怀爱民之心,善谋为民之举,多办利民之事……”临近春节,大通县东峡镇克麻村,河湟皮影戏县级传承人李彩亭正带着大家排练皮影戏。

  几尺布,一盏灯,一个牛皮人儿,一曲唱词,上演着世间万事,号令千军万马,皮影戏的世界包罗万象。

  影人坐卧行走、翻转踢打、提袍甩袖……白色幕布背后非遗传承人李彩亭手握木杆,手指每动一下,皮影形象也随之翻打腾跃,嘴里的唱词将故事娓娓道来。

  青海皮影又叫灯影子、牛皮娃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造型外轮廓以直线概括,俊俏有神,重视图案装饰,着色对比强烈,头部造型有千余种。故事、唱腔充分体现青海的地域特色。

  “土色土香”的河湟皮影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融戏剧、文学、音乐、美术为一体的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这是民间对古老皮影戏的描述。

  作为河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河湟皮影追根溯源并非出自本土,但经过几百年的传唱,已形成了河湟地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也成为河湟地区民间艺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父亲1962年创办了这支灯影队,当时这支队伍在村子里很受欢迎,每到演出的时候,总是被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河湟皮影戏县级传承人李彩亭回忆道。

  他介绍,河湟皮影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继承传统造型特征的同时,在影人脸谱、服饰及道具、造型、图案纹样装饰以及敷彩等方面,吸收了青海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和装饰特色,具有地方文化特色,逐步形成了深厚、质朴、粗犷的艺术风格。

  光影背后的精雕细琢

  一张好的皮影,通常需要经过潮皮子、绘图、打凿子、刻镂、上色、除水等工序,工艺繁杂细腻。

  在众多兽皮中,牛皮是最广泛使用的材质。手工制好的牛皮,因其韧性好,宜于存放,多用于制作表演所用的皮影;机械制出的牛皮因其够薄够透,多用于制作皮影艺术品,展示效果好。选出一张适合的皮子,之后的各项工序才能依次进行。

  见到马生柱时,他正在装裱制作皮影艺术品,直刀、斜刀、推尺、画针等工具摆放在他的工作台上,一张平平无奇的牛皮上,不一会儿就画出了猛将张飞的头像,马生柱把这个形象慢慢雕出来,紧接着对皮影上色,一幅惟妙惟肖的张飞头像已见雏形。“想要做出精致生动的人物,需要花费大半个月的时间,做这个就得手稳心细。”他说道。

  “除了摆出来的,我的得意之作,我都放在这里。”说着,他拿出了一个大木箱子,打开一看,上百个人物皮影整整齐齐躺在里面,从传令兵到官老爷应有尽有。

  他说,如今皮影不光用来演出,更多地作为装饰品进行出售,这也是对河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对匠人们来说,既传承了文化,又提高了收入,精神和物质双丰收,未来更可期。

  创新和延续并驾齐驱

  早期的河湟皮影戏乡土气息较为浓郁,剧目也较为丰富,有《杨家将》《岳飞传》《西游记》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娱乐多元化的冲击,皮影戏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了解皮影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李彩亭意识到老皮影戏已不能满足如今观众的需求,为了保护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李彩亭将现代元素、青海花儿等融入皮影戏表演,创作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廉政文化进万家》《新武松打虎》《张果老骑驴夸大通》等皮影戏剧目,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在向化藏族乡中心学校,这项传统艺术迸发出鲜活色彩。年轻的面庞挤在白色幕布后,三五个学生排队站好,李彩亭拉起三弦指挥着,音乐声一起,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唱了起来。“上岁数的人爱看皮影戏,而年轻人爱看的少,皮影戏的鼎盛时代已经过去,老的皮影艺人已不多,要想把这门艺术留下来,必须培养后备力量。”李彩亭希望能够将皮影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推荐阅读
陈刚赴民和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基层干部
省政府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召开
青海:今年新改建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4000公里
青海省50多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大拜年
“净网青海·2024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行动启动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西宁市综合医改工作全省第一
西宁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浓
24H热点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开年向好,厚积高质量发...
【新春走基层】俄日措的馍馍
墨拓古韵纸留香 龙年纳福年味浓
【新春走基层】千户营高台魅力何在
【相约大美青海 畅览冬春胜景】冰雪经济“热”力十足
发挥“专”的优势 为“良法善治”凝聚智慧和力量—...
【新春走基层】探访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
【新春走基层】青海西宁:架龙门挂灯笼 红红火火过...
【新春走基层】新春年货节圆满落幕 青海好物凭实力...
青海贵德:草莓喜丰收
热点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开年向好,厚积高质量发展之势——2024年青海省经济开年观察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新春走基层】俄日措的馍馍
【新春走基层】俄日...
墨拓古韵纸留香 龙年纳福年味浓
墨拓古韵纸留香 龙年...
【新春走基层】千户营高台魅力何在
【新春走基层】千户...
【相约大美青海 畅览冬春胜景】冰雪经济“热”力十足
【相约大美青海 畅览...
发挥“专”的优势 为“良法善治”凝聚智慧和力量——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助力全省社会法治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专”的优势 为...
【新春走基层】探访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
【新春走基层】探访...
【新春走基层】青海西宁:架龙门挂灯笼 红红火火过大年
【新春走基层】青海...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皮影,在传承与发展中逐梦光影

西宁晚报
2024-02-09 08:5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皮影,在传承与发展中逐梦光影

西宁晚报
2024-02-09 08:5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皮影,在传承与发展中逐梦光影

  • 2024-02-09 08:54:53
  • 来源:西宁晚报
摄影:杨司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再创新辉煌;深怀爱民之心,善谋为民之举,多办利民之事……”临近春节,大通县东峡镇克麻村,河湟皮影戏县级传承人李彩亭正带着大家排练皮影戏。

  几尺布,一盏灯,一个牛皮人儿,一曲唱词,上演着世间万事,号令千军万马,皮影戏的世界包罗万象。

  影人坐卧行走、翻转踢打、提袍甩袖……白色幕布背后非遗传承人李彩亭手握木杆,手指每动一下,皮影形象也随之翻打腾跃,嘴里的唱词将故事娓娓道来。

  青海皮影又叫灯影子、牛皮娃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造型外轮廓以直线概括,俊俏有神,重视图案装饰,着色对比强烈,头部造型有千余种。故事、唱腔充分体现青海的地域特色。

  “土色土香”的河湟皮影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融戏剧、文学、音乐、美术为一体的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这是民间对古老皮影戏的描述。

  作为河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河湟皮影追根溯源并非出自本土,但经过几百年的传唱,已形成了河湟地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也成为河湟地区民间艺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父亲1962年创办了这支灯影队,当时这支队伍在村子里很受欢迎,每到演出的时候,总是被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河湟皮影戏县级传承人李彩亭回忆道。

  他介绍,河湟皮影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继承传统造型特征的同时,在影人脸谱、服饰及道具、造型、图案纹样装饰以及敷彩等方面,吸收了青海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和装饰特色,具有地方文化特色,逐步形成了深厚、质朴、粗犷的艺术风格。

  光影背后的精雕细琢

  一张好的皮影,通常需要经过潮皮子、绘图、打凿子、刻镂、上色、除水等工序,工艺繁杂细腻。

  在众多兽皮中,牛皮是最广泛使用的材质。手工制好的牛皮,因其韧性好,宜于存放,多用于制作表演所用的皮影;机械制出的牛皮因其够薄够透,多用于制作皮影艺术品,展示效果好。选出一张适合的皮子,之后的各项工序才能依次进行。

  见到马生柱时,他正在装裱制作皮影艺术品,直刀、斜刀、推尺、画针等工具摆放在他的工作台上,一张平平无奇的牛皮上,不一会儿就画出了猛将张飞的头像,马生柱把这个形象慢慢雕出来,紧接着对皮影上色,一幅惟妙惟肖的张飞头像已见雏形。“想要做出精致生动的人物,需要花费大半个月的时间,做这个就得手稳心细。”他说道。

  “除了摆出来的,我的得意之作,我都放在这里。”说着,他拿出了一个大木箱子,打开一看,上百个人物皮影整整齐齐躺在里面,从传令兵到官老爷应有尽有。

  他说,如今皮影不光用来演出,更多地作为装饰品进行出售,这也是对河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对匠人们来说,既传承了文化,又提高了收入,精神和物质双丰收,未来更可期。

  创新和延续并驾齐驱

  早期的河湟皮影戏乡土气息较为浓郁,剧目也较为丰富,有《杨家将》《岳飞传》《西游记》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娱乐多元化的冲击,皮影戏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了解皮影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李彩亭意识到老皮影戏已不能满足如今观众的需求,为了保护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李彩亭将现代元素、青海花儿等融入皮影戏表演,创作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廉政文化进万家》《新武松打虎》《张果老骑驴夸大通》等皮影戏剧目,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在向化藏族乡中心学校,这项传统艺术迸发出鲜活色彩。年轻的面庞挤在白色幕布后,三五个学生排队站好,李彩亭拉起三弦指挥着,音乐声一起,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唱了起来。“上岁数的人爱看皮影戏,而年轻人爱看的少,皮影戏的鼎盛时代已经过去,老的皮影艺人已不多,要想把这门艺术留下来,必须培养后备力量。”李彩亭希望能够将皮影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 师晓琼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