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18载坚守诠释医者仁心——记2023年“青海好人”更确木兰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臻
发布时间:2024-02-18 08:07:54
编辑:王易

  编者按:“青海好人”2023年第四季度发布,14人上榜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5个类别“青海好人”。他们虽然职业不一、岗位不同、事迹各异,却同样用不平凡的至善之举,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道德基因,传递着榜样的力量。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和广大读者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让我们自觉以身边好人为表率,把感动化为行动,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争做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新青海人。

更确木兰正在配药。本人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24年是更确木兰从事藏医工作的第18个年头,这些年来,他扎根三江之源做义诊、护孤儿、办学校,在高原大地奉献青春、挥洒热血,深刻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出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更确木兰是地地道道的高原上、深山里、牧民家的孩子。

  “小时候经常目睹身边的乡亲被病痛折磨。”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更确木兰所在村子牧民生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常常将小病拖成大灾,严重影响健康和生命。这些场景,被儿时的更确木兰默默地装进了心里,他告诉记者:“那时候就决定,长大一定要当一名医生,为偏远地区的乡亲们治病。”

  1993年,11岁的更确木兰开始跟随身为藏医的舅舅学习藏医、识别藏药,慢慢地为牧民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医术,他不仅养成了整理病案的好习惯,2000年更是作为一名旁听生到西藏藏医药大学进行学习,“从医就是要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患者负责。”更确木兰说。

  2006年,毕业后的更确木兰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到家乡,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一个药箱一匹马,他踏上了一条孤独而又漫长的义诊之路。

  “那时候,乡亲们大多以放牧为生,住所偏远且不稳定,每天出去看病,不仅要早起,还要备好两天的口粮。”每天凌晨三时,更确木兰就骑马出发,从村落到寺院,从海拔五千米的牧场到无人问津的草原,到处留下了他跋山涉水给父老乡亲治病的身影。在他的生活中,没有节假日概念,无论何时,不管路程多远多艰难,只要有病人,他都是随叫随到、随时诊治。

  多年来的无私奉献,许多牧民把更确木兰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草原上的“好曼巴”。“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医生,始终记得自己的从医初心,治病救人是职责所在,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行医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更确木兰说。

  也就在2006年,更确木兰成立“慈行喜愿会”,面向全玉树州收养孤儿。

  谈起建立孤儿院的原因,更确木兰说:“在一次次的义诊途中,目睹了许多家庭的悲剧,父母因医疗资源不足,久病不得治,最终撒手人寰,留下孤儿,不知何去何从。”在收养了几个孤儿后,他萌生了创立孤儿院的想法,希望尽可能地为失去家人的孩子找到庇护所。

  “加上玉树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一共收养了54人,并将其资助至大学毕业。同时,除了孤儿院,我们也对一些单亲家庭的贫困儿童进行帮扶和资助。”更确木兰告诉记者。

  一位好人就是一颗火种。“将医术传承下去,把更多奉献的种子播撒在草原上。”为了进一步改善牧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现状,更确木兰萌生了开办藏医培训班以及建立藏医学校的想法。

  2011年9月,经玉树州政府和囊谦县政府批准,更确木兰创办了囊谦县慈行职业技术学校,专门教授藏医知识;2018年获得青海省教育厅批准中职学历资格,2021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玉树州藏医药职业学校”,成为玉树州第一所公益性民办职业技术学校。

  目前,学校向学生全免费教学,在校学生达543人,已培养毕业生646人,这些毕业生分散在村医、教师、药厂不同领域,不但解决了牧民对医疗资源大量需求的现状,还让知识和大爱得以传承。更确木兰告诉记者:“我经常带着学生出去采药、上实践课,尽全力教授他们医术,希望他们能够尽早回馈社会。”学校的创办为当地培养了越来越多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中藏医专业人才,让更多农牧民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培养。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多年来,更确木兰累计义诊5.4万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和“扎根高原、倾心尽力、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推荐阅读
陈刚赴民和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基层干部
省政府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召开
青海人文纪录片《我们向上而行》大年初六央视首播
【春节我在岗】急诊ICU为生命“站岗”
“净网青海·2024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行动启动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青海海北:交通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青海格尔木:春节期间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24H热点
种菇能人乔吉科
大通县医生张云在广东跪地救人
将责任和担当书写在青山绿水间——记“最美公务员...
【一线故事】湟中区的草莓“网红”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时...
握稳闸把,为梦想风雨兼程——记2023年“最美铁路...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时...
再现明清壁画的高光时刻——记归国返乡临摹补绘瞿...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党旗飘扬在抗震救灾一线】安...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时·...
热点图片
【锦绣中国年】新春新气象 欢乐过大年
【锦绣中国年】新春...
【新春走基层】为重建家园打好基础
【新春走基层】为重...
【锦绣中国年】餐饮娱乐齐上阵 红红火火过大年
【锦绣中国年】餐饮...
【新春走基层】用黑羊毛编织幸福生活
【新春走基层】用黑...
【新春走基层】电力保障亮堂过年
【新春走基层】电力...
【锦绣中国年】湟源排灯与秦淮花灯扮靓丹噶尔古城
【锦绣中国年】湟源...
新春消费主打“热辣滚烫”
新春消费主打“热辣...
宜居宜业生活美 民族团结幸福长
宜居宜业生活美 民族...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18载坚守诠释医者仁心——记2023年“青海好人”更确木兰

青海日报
2024-02-18 08:0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18载坚守诠释医者仁心——记2023年“青海好人”更确木兰

青海日报
2024-02-18 08:0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18载坚守诠释医者仁心——记2023年“青海好人”更确木兰

  • 2024-02-18 08:07:54
  • 来源:青海日报

  编者按:“青海好人”2023年第四季度发布,14人上榜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5个类别“青海好人”。他们虽然职业不一、岗位不同、事迹各异,却同样用不平凡的至善之举,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道德基因,传递着榜样的力量。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和广大读者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让我们自觉以身边好人为表率,把感动化为行动,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争做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新青海人。

更确木兰正在配药。本人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24年是更确木兰从事藏医工作的第18个年头,这些年来,他扎根三江之源做义诊、护孤儿、办学校,在高原大地奉献青春、挥洒热血,深刻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出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更确木兰是地地道道的高原上、深山里、牧民家的孩子。

  “小时候经常目睹身边的乡亲被病痛折磨。”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更确木兰所在村子牧民生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常常将小病拖成大灾,严重影响健康和生命。这些场景,被儿时的更确木兰默默地装进了心里,他告诉记者:“那时候就决定,长大一定要当一名医生,为偏远地区的乡亲们治病。”

  1993年,11岁的更确木兰开始跟随身为藏医的舅舅学习藏医、识别藏药,慢慢地为牧民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医术,他不仅养成了整理病案的好习惯,2000年更是作为一名旁听生到西藏藏医药大学进行学习,“从医就是要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患者负责。”更确木兰说。

  2006年,毕业后的更确木兰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到家乡,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一个药箱一匹马,他踏上了一条孤独而又漫长的义诊之路。

  “那时候,乡亲们大多以放牧为生,住所偏远且不稳定,每天出去看病,不仅要早起,还要备好两天的口粮。”每天凌晨三时,更确木兰就骑马出发,从村落到寺院,从海拔五千米的牧场到无人问津的草原,到处留下了他跋山涉水给父老乡亲治病的身影。在他的生活中,没有节假日概念,无论何时,不管路程多远多艰难,只要有病人,他都是随叫随到、随时诊治。

  多年来的无私奉献,许多牧民把更确木兰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草原上的“好曼巴”。“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医生,始终记得自己的从医初心,治病救人是职责所在,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行医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更确木兰说。

  也就在2006年,更确木兰成立“慈行喜愿会”,面向全玉树州收养孤儿。

  谈起建立孤儿院的原因,更确木兰说:“在一次次的义诊途中,目睹了许多家庭的悲剧,父母因医疗资源不足,久病不得治,最终撒手人寰,留下孤儿,不知何去何从。”在收养了几个孤儿后,他萌生了创立孤儿院的想法,希望尽可能地为失去家人的孩子找到庇护所。

  “加上玉树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一共收养了54人,并将其资助至大学毕业。同时,除了孤儿院,我们也对一些单亲家庭的贫困儿童进行帮扶和资助。”更确木兰告诉记者。

  一位好人就是一颗火种。“将医术传承下去,把更多奉献的种子播撒在草原上。”为了进一步改善牧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现状,更确木兰萌生了开办藏医培训班以及建立藏医学校的想法。

  2011年9月,经玉树州政府和囊谦县政府批准,更确木兰创办了囊谦县慈行职业技术学校,专门教授藏医知识;2018年获得青海省教育厅批准中职学历资格,2021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玉树州藏医药职业学校”,成为玉树州第一所公益性民办职业技术学校。

  目前,学校向学生全免费教学,在校学生达543人,已培养毕业生646人,这些毕业生分散在村医、教师、药厂不同领域,不但解决了牧民对医疗资源大量需求的现状,还让知识和大爱得以传承。更确木兰告诉记者:“我经常带着学生出去采药、上实践课,尽全力教授他们医术,希望他们能够尽早回馈社会。”学校的创办为当地培养了越来越多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中藏医专业人才,让更多农牧民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培养。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多年来,更确木兰累计义诊5.4万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和“扎根高原、倾心尽力、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作者 王臻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