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脚踩3米多的高跷,在空中轻松舞动身姿……这个春节,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高跷队在河南春晚的震撼演出,让传承了600多年的鲁沙尔高跷又一次火爆出圈,为这个龙年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青海高跷火爆全网
“来吧,龙啊!赐福我们龙年风调雨顺……”2月7日晚,2024年河南卫视春晚《龙舞》节目中,身着华丽服饰、脚踩3米多的高跷舞者如千军万马般从远处走来,他们时而变换队形,时而舞动身姿,气势磅礴的场面令人热血沸腾。
随着镜头的拉近,舞者的样貌逐渐清晰。此后,表演名单中的“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高跷队”从河南春晚传遍大江南北。一时间,鲁沙尔高跷队参演的《龙舞》画面刷爆全网,精彩的表演让全国人民提前感受了浓浓的年味以及青海独特的民俗非遗文化,震撼的场面也让青海人引以为豪。
网友“@指尖下的忧伤”说:“我大美青海不是只有蓝天、白云、草原、羊群,高跷队终于走出了青海,期待有一天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网友“@静”说,作为一名青海人,此时已经热泪盈眶,希望更多人知道青海,为家乡点赞。来自海南省的网友“@大关关呀”说,他还是第一次知道青海高跷队,太棒了,感谢河南卫视让大家知道并了解青海高跷队,为青海高跷队点赞。
节目播出后,鲁沙尔高跷队参与《龙舞》拍摄的幕后花絮也陆续发出,引来数万网友的围观和点赞,高跷火爆的同时,不少网友也对鲁沙尔高跷的排练和演出充满了好奇。
鲁沙尔高跷已传承600多年
对于《龙舞》产生的影响力,鲁沙尔社火队负责人李玉龙并不惊讶,因为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我们的高跷已经传承了600多年,此前早已在青海家喻户晓,去年观看我们高跷表演的观众挤满了街道。”李玉龙骄傲地说。
鲁沙尔高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以高、悬、巧、奇著称,以跷身高、演员多、表演生动、变化丰富、节奏鲜明、韵律高昂而出名,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鲁沙尔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高跷)之乡。每年正月十二、十四、十五、十六,鲁沙尔高跷都会迎来他们的高光时刻,带给世人一场来自青藏高原的文化视觉盛宴。
作为《龙舞》的参演人员之一,高跷队37岁的耿生锦看着节目中高跷队精彩的呈现难掩激动,去年10月份和队友们远赴北京排练录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们共有20名高跷演员参加排练,大家都是踩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高跷的老将。”耿生锦说,当时抵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开始排练了,排练地点在一个摄影棚,身着厚实的服装,加上天气比较热,每天排练完大家都汗流浃背,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这还是我们第一次踩着高跷走出省门,我们早就盼着这一天呢,今年我们做到了。”耿生锦说,希望未来鲁沙尔高跷能走得更远。
除了20名高跷演员,《龙舞》节目中,还有一名来自鲁沙尔镇的“小龙人”。年仅5岁的张国栋是鲁沙尔社火队的新成员,小小年纪也已学会了踩高跷,他也有幸登上了河南春晚节目。
正月十二将再次与观众见面
从腊月开始,鲁沙尔镇的高跷舞者就开始了排练。年轻的小伙,不论是在外求学的大学生,还是在外赚钱的务工者,都要在排练日前赶回家里,争抢着成为高跷队演员的机会。
脚踩两三米的高跷,随着“咚咚”的鼓声,几十名小伙子手拿道具,一边舞动身子,一边用力提腿拖着几十斤重的高跷,在排练场来回穿梭。从跷底仰视,小伙子们宛如在空中起舞,他们用这项技艺让鲁沙尔镇的春节变得万人空巷。
“我们的高跷最高达3.6米,堪称高跷界中国之最,表演者都是男性,年龄最大的三十多岁,最小的五六岁,年龄大的踩的高跷基本在2.5米左右,年龄小的踩的高跷在一米左右。”鲁沙尔社火队负责人之一李啟生说,每年过年,高跷总是全场社火的亮点,60多名演员踩着两三米的高跷,身穿艳丽的戏服,手持道具,扮上《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中的人物角色,在鲁沙尔镇走街串巷,让观众大饱眼福。
这几天,青海各地的社火已经陆续上演,湟中区鲁沙尔镇的高跷队已整装待发,将于2月21日(正月十二)迎来他们的高光时刻,再一次为观众带来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