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这个春节,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多哇镇东维村因为一头牛犊的出生而在当地“火”了起来。就在去年腊月底,东维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饲养的牦牛产下了第一头人工授精的娟姗犏牛,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小镇的人们纷纷赶来看这头不同寻常的牛犊。
春节前记者驱车来到东维村,看到通往畜棚的村道上车来车往,而在牛圈门口,前来“围观”牛犊的牧民伸着脖子往里瞧。
牛圈那头,东维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才让三智正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娟姗犏牛,让同仁市畜牧兽医站的兽医记录小牛犊的身体数据,得知小牛犊身体状况良好,才让三智略显粗糙的脸上露出灿烂笑容:“从夏天合作社的牦牛人工授精成功受孕开始,我就天天盼着它出生,这头娟姗犏牛是头母牛,体重有16公斤,体长66公分,身高54公分,非常健壮。”
通过才让三智的介绍,记者了解到这头牛的“来历”。2022年,同仁市畜牧兽医站的技术专家来到合作社,提出了牦牛人工授精的想法。这一大胆做法让传统、保守的当地牧民不禁大吃一惊,有的老人甚至认为这是破坏自然规律,不同意牦牛人工授精。但作为返乡创业的“90后”大学生,才让三智对牦牛人工授精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同仁市畜牧兽医站专家帮助下摸清合作社畜群结构、适配牛数、设施化程度和区域范围等基本情况后,才让三智一个个说服合作社理事,配合兽医站工作人员完成了牛群组织、分群补饲等前期工作。
“过去由于缺乏良种选育知识,游牧民基本上各自为营粗放散养,导致牦牛普遍近亲繁殖,体型瘦弱,死亡率高。”同仁市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同仁市借鉴四川省红原县发展娟姗牛的养殖经验,实施“3545”万头犏牛建设工程,引进娟姗牛、开展人工授精繁育犏牛,为提升全市犏牛基数,做强万头犏牛产业,聚力打造“中国犏牛之乡”品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同仁市已经完成48个犏牛繁育养殖基地(合作社)牦牛人工授精1142头,培养专业技术骨干28名。
京德才让是同仁市认定的牦牛人工授精28名专业技术人员之一,说起娟姗犏牛,他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牦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以来,他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多次技术培训,还赴甘肃、四川、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学习,通过技术实操,掌握了药物注射、消毒、输精、复配等技术要领,成了“土专家”,合作社娟姗犏牛的繁殖率、成活率都有所提高。
“我们筛选进口娟姗牛作为父本,与同仁当地母牦牛进行种间杂交,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合理选配和科学饲养管理手段,开展良种娟姗犏牛繁育。”同仁市畜牧兽医站副站长李加斗拉介绍,这样一整套工作开展下来,就可以提高犏牛品种质量,同时提高全市犏牛的个体生产性能和群体生产效益。
李加斗拉说,比起传统犏牛,娟姗犏雌牛体型大,产奶量也是牦牛的两倍多。通常情况下,牦牛日产奶量1.5公斤,娟姗犏雌牛日产奶量5公斤。
“我们东维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犏牛基地+牧户’模式,采用夏秋放牧、冬春补饲的养殖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说起合作社的发展,才让三智自豪地掰着手指介绍,2021年合作社“吒奔善”良种牦牛商标注册成功;2022年村集体产业收益达44万元,分红30万元;2023年,同仁市拨付146万元用于打造东维村犏牛养殖基地,在合作社实施“同仁市牦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项目”,筛选了163头母牦牛,用娟姗牛冻精开展人工授精,进行种间杂交,预计年度产活娟犏牛150头,不久的将来会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如今,东维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理事们将保证娟姗犏牛繁殖成活率作为头等大事,每天一早,就有社员到合作社为待产牦牛准备饲草。不仅如此,市兽医站还为每一头牛犊编了身份牌,定期由兽医给牛犊做体检。“最近几天我有的忙了,合作社的牦牛会陆续产犊,到时候来我们合作社看犏牛犊的人只会多不会少。”京德才让打趣道。
谈起合作社的未来,才让三智信心满满:“新的一年里,合作社打算增加人工授精牦牛数量,推动娟姗犏牛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鲜奶、奶制品、犊牛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