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党建
【先锋力量】以工代赈兴乡村 助农增收暖民心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郑思哲 李玮琪
发布时间:2024-02-20 07:50:09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走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初春的乡间小路上,路面平整干净,各处焕然一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如今,距离海东市互助县首次实施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已过去十多年,以工代赈的显著成效早已化作幸福与满足的笑容,写满村民们的脸庞。

  伊旭明是丹麻镇松德村以工代赈项目中的一名泥瓦工,2023年上半年他还是个没有固定活计的“站大脚”。后来他和村里其他人一起参与村上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抱着试试的态度走进工地,工作时间仅仅几个月,他学会了很多技术,更是凭着自己的踏实肯干的韧劲儿挣了2万多元。说起这些,伊旭明这个高原汉子的脸上露出难有的羞涩。“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今年再有这种项目,我第一个报名。”

  说起以工代赈的好处,时任威远镇前跃村副书记的李跟业最有发言权。听到村里要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的消息后,李跟业想先替群众“探探路”,主动去镇上了解了很多以工代赈的益处和政策,了解到以工代赈项目是改善群众生活、为群众送实惠的实事,他首先就想起了脱贫户李洪炳。“家里几个娃娃念书着呢,都靠他打工挣点钱供帮,去城里打零工也没法操心娃娃。”经过他的劝说,李洪炳决定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劳动,终于赚够了儿女们来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看着银行卡里的金额,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2023年,像他们一样因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而改变了生活的村民在互助县就有1048人,共计发放劳务报酬1096.84万元,人均就业收入1万余元。以工代赈项目是互助县为村民们在家门口搭建起的就业平台,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和生活改善。

  “2023年,互助县全力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共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资金4584万元,因地制宜实施了一批以水利提档升级、乡村道路病害整治等为主的以工代赈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同时注重技能培训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等方式,使广大劳动者在建设家乡的同时,掌握实用技能,实现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今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老百姓乘上了以工代赈这列快车,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的同时又多挣了些钱,改善了基本生活。2024年我们又加大了以工代赈项目的申报力度,拟实施的项目在以往道路病害修复、沟渠建设等的基础上,又向污水管网领域延伸,受益群众一定也会更多。”互助县发展改革局工作人员说起未来即将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信心满满。

  以工代赈不仅为村民增添了收入、办了实事,还为村庄换了“新颜”。威远镇卓扎滩村利用以工代赈项目对病害路进行修复整治,改善了本村基础设施条件,让到来的游客无不称赞;台子乡的道路一改往日的颠簸,取而代之的是宽阔平整的道路直通家家户户,将农民辛苦耕种的蔬菜瓜果更加快速地送出土乡,送进城里人的餐桌;林川乡以工代赈项目主要围绕水源保护和沟渠修建,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营造了天蓝水清的自然景致……互助县坚持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荐阅读
陈刚赴民和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基层干部
吴晓军调研工业企业运行情况
青海西宁:社火巡游期间56条公交线路临时绕行调整
青海:春节消费市场火爆
关于青海省人才工作“伯乐奖”拟表彰对象的公示
“净网青海·2024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行动启动
285亿元新型显示产业园项目落地西宁
春节期间西宁市消费市场供需两旺
24H热点
青海西宁:“绘制”党建云图 赋能基层党建
【党旗领航】监督执纪全面从严 清风正气荡漾河湟
【党旗领航】培根铸魂聚合力——西宁市推动新时代...
【先锋力量】天峻县“菜单式”点学助力党员教育出实效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在开门纳谏中找准...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在干中学 在学中...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党旗飘扬】“红色...
原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姚琳严重违纪违法...
探访祁连县红色研学基地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热点图片
【新春走基层】西宁市优秀社火集中巡游展演照片
【新春走基层】西宁...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青海改革进行时】给地方性法规做“体检”——《青海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评估工作规范》背后的故事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青海:消费红红火火 数据一路看涨
青海:消费红红火火 ...
【生态观察】守护“地球之肾”
【生态观察】守护“...
【相约大美青海 畅览冬春胜景】拥雪山入怀
【相约大美青海 畅览...
【新春走基层·奋进新征程】新年开跑 奋力前行——龙年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见闻
【新春走基层·奋进新...
青海湟中小“美猴王”今天又要出山了
青海湟中小“美猴王...
【新春走基层】返程小高峰 一路暖融融
【新春走基层】返程...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先锋力量】以工代赈兴乡村 助农增收暖民心

青海日报
2024-02-20 07:5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先锋力量】以工代赈兴乡村 助农增收暖民心

青海日报
2024-02-20 07:5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先锋力量】以工代赈兴乡村 助农增收暖民心

  • 2024-02-20 07:50:09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走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初春的乡间小路上,路面平整干净,各处焕然一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如今,距离海东市互助县首次实施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已过去十多年,以工代赈的显著成效早已化作幸福与满足的笑容,写满村民们的脸庞。

  伊旭明是丹麻镇松德村以工代赈项目中的一名泥瓦工,2023年上半年他还是个没有固定活计的“站大脚”。后来他和村里其他人一起参与村上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抱着试试的态度走进工地,工作时间仅仅几个月,他学会了很多技术,更是凭着自己的踏实肯干的韧劲儿挣了2万多元。说起这些,伊旭明这个高原汉子的脸上露出难有的羞涩。“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今年再有这种项目,我第一个报名。”

  说起以工代赈的好处,时任威远镇前跃村副书记的李跟业最有发言权。听到村里要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的消息后,李跟业想先替群众“探探路”,主动去镇上了解了很多以工代赈的益处和政策,了解到以工代赈项目是改善群众生活、为群众送实惠的实事,他首先就想起了脱贫户李洪炳。“家里几个娃娃念书着呢,都靠他打工挣点钱供帮,去城里打零工也没法操心娃娃。”经过他的劝说,李洪炳决定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劳动,终于赚够了儿女们来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看着银行卡里的金额,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2023年,像他们一样因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而改变了生活的村民在互助县就有1048人,共计发放劳务报酬1096.84万元,人均就业收入1万余元。以工代赈项目是互助县为村民们在家门口搭建起的就业平台,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和生活改善。

  “2023年,互助县全力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共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资金4584万元,因地制宜实施了一批以水利提档升级、乡村道路病害整治等为主的以工代赈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同时注重技能培训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等方式,使广大劳动者在建设家乡的同时,掌握实用技能,实现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今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老百姓乘上了以工代赈这列快车,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的同时又多挣了些钱,改善了基本生活。2024年我们又加大了以工代赈项目的申报力度,拟实施的项目在以往道路病害修复、沟渠建设等的基础上,又向污水管网领域延伸,受益群众一定也会更多。”互助县发展改革局工作人员说起未来即将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信心满满。

  以工代赈不仅为村民增添了收入、办了实事,还为村庄换了“新颜”。威远镇卓扎滩村利用以工代赈项目对病害路进行修复整治,改善了本村基础设施条件,让到来的游客无不称赞;台子乡的道路一改往日的颠簸,取而代之的是宽阔平整的道路直通家家户户,将农民辛苦耕种的蔬菜瓜果更加快速地送出土乡,送进城里人的餐桌;林川乡以工代赈项目主要围绕水源保护和沟渠修建,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营造了天蓝水清的自然景致……互助县坚持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 郑思哲 李玮琪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