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经济
青海湟中:科技成就“薯”产业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谭梅
发布时间:2024-02-21 08:18:32
编辑:易 娜
马铃薯试验田。谭梅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一颗土豆的成长需要经历很多阶段,其中,播种前的品种选择尤为重要。

  “在农业领域,培育的品种好不好,农民说了算。”“青薯9号”是青海大学马铃薯团队培育的优良品种,2023年以全国推广面积604万亩(1亩≈0.0667)的优异成绩荣登马铃薯全国推广面积榜首,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据了解,截至目前,西宁市湟中区已有马铃薯种植合作社近200家,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就有15家,2023年湟中区种植马铃薯12万亩,其中“青薯9号”种植面积占一半。

  良田遇良种,农民得实惠。“以前我们家15亩地中,只有一两亩是洋芋(马铃薯),现如今,其中的10亩地流转给合作社统一种红皮洋芋,高产且销路好得很!剩余的几亩地除了种些供自家吃的粮油作物外,也全都种了洋芋,秋收后一部分存到地窖自己吃,多出来的收给合作社,又可以增加收入。”说起连片种植“红皮洋芋”的好处,湟中区李家山乡王家堡村村民张秀菊深有体会。

  张秀菊口中的“红皮洋芋”就是“青薯9号”,也被誉为“金蛋蛋”。青海独特的冷凉气候,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为“青薯9号”提供了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其“抗旱、抗病、高产”的特点深受广大农民喜爱。

  在青海,人们习惯称马铃薯为洋芋。“洋芋开花赛牡丹”,这样的农家谚语其实饱含着农人对马铃薯的偏爱,小小洋芋让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故事也比比皆是。

  “我去年从卡岳村新租了100亩地种植马铃薯,种植用的是双色膜,两边是黑地膜,防止杂草生长,中间的白地膜吸收阳光比较好,有助于土豆芽出苗。”湟中农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财兴致勃勃地跟记者聊起自己的致富经,有了土地和种子,他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农闲时还去参加各种培训,回来再传授给村民,运用到田地间。

  “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我们合作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每一次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我都会积极参加,认真听讲。我们种的马铃薯品质好、口感好,销路根本不用愁。”赵财告诉记者。

马铃薯播种覆膜。胡建焜 摄

  跟着赵财,合作社里的村民都渐渐成了“土专家”。“以前不太懂种植,一年的下地量是多少也不知道,现在以科学依据为准,对于病虫害的治理,我们也是依靠科学。”合作社成员乜来说。

  科学种植的背后是当地农业技术人员不断地深耕投入。近年来,湟中区积极探索“专业技术人员+乡镇+经营主体”的服务新途径,按照以点带线、以线促面,集中调度与定点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委派37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12个乡镇,不间断地开展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帮助种植户及时发现并解决产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病虫害、管理隐患及遇到的个性化、集中性问题,为农业生产“把脉开方”。

  同时,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举办马铃薯特色产业技术培训专班5期、受训农民235人次,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助力全区农业增效。

  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投入,马铃薯产业发展“羽翼”渐丰。

  近年来,湟中区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带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筑牢马铃薯产业发展根基。

  先后引进青薯2号、9号、10号、通薯1号、陇薯6号、甘农薯9号、闽薯1号等新品种进行示范,为高产优质的马铃薯推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引进黑白相间双色地膜、水肥一体化、根基追肥施肥器等新设备、新材料用于马铃薯生产,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1.507万亩。2023年,重点打造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2.5万亩。推广脱毒青薯9号、2号等马铃薯新品种,通过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示范区新增粮食总产1445万公斤。

  注册“圣域”商标区域公用品牌,及“云谷红”“隆口”“深眼窝”“庄稼汉”“壮指头”等企业商标;20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被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部实现马铃薯绿色生产;湟中区云谷川马铃薯基地入选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名单,经营主体随之壮大,带动全区马铃薯外销到甘肃、宁夏、云南、贵州、内蒙古等省区,鲜薯销售量约15万吨、实现产值达3亿元。

推荐阅读
陈刚赴民和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基层干部
吴晓军调研工业企业运行情况
青海16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
青海西宁:社火巡游期间56条公交线路临时绕行调整
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拟命名名单
关于青海省人才工作“伯乐奖”拟表彰对象的公示
“西宁社火”刷屏了!
青海贵德第三届舞龙舞狮大会开幕
24H热点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抢抓机遇促发展 走在前作...
青海海南州:春节期间游客和收入双增长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黄河臂弯里的希望田野—...
【经济聚焦】高水平开放的背后……
青海湟中:科技成就“薯”产业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青海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产...
月月有活动 周周有招聘 今年全省公共就业服务马力全开
春节假期青海高速公路总交通量超252万辆
创历史新高!春节假期1.32万人游青海湖
青海省民营经济发展总体回升向好
热点图片
社火
社火
春天里的“牛”故事
春天里的“牛”故事
用涓涓细爱诠释孝心良善——记孝老爱亲“青海好人”周彦忠、王小莉
用涓涓细爱诠释孝心...
【新春走基层】社火巡演燃爆西宁
【新春走基层】社火...
【新春走基层】青海贵德第三届舞龙舞狮大会开幕
【新春走基层】青海...
青海西宁:发挥党建“牵引力” 激发振兴“源动力”
青海西宁:发挥党建...
大风中,有这样一群人——青海省茫崖市全力救助因沙尘暴滞留人员纪实
大风中,有这样一群...
“西宁社火”刷屏了!
“西宁社火”刷屏了!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海湟中:科技成就“薯”产业

青海日报
2024-02-21 08:1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海湟中:科技成就“薯”产业

青海日报
2024-02-21 08:1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海湟中:科技成就“薯”产业

  • 2024-02-21 08:18:32
  • 来源:青海日报
马铃薯试验田。谭梅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一颗土豆的成长需要经历很多阶段,其中,播种前的品种选择尤为重要。

  “在农业领域,培育的品种好不好,农民说了算。”“青薯9号”是青海大学马铃薯团队培育的优良品种,2023年以全国推广面积604万亩(1亩≈0.0667)的优异成绩荣登马铃薯全国推广面积榜首,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据了解,截至目前,西宁市湟中区已有马铃薯种植合作社近200家,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就有15家,2023年湟中区种植马铃薯12万亩,其中“青薯9号”种植面积占一半。

  良田遇良种,农民得实惠。“以前我们家15亩地中,只有一两亩是洋芋(马铃薯),现如今,其中的10亩地流转给合作社统一种红皮洋芋,高产且销路好得很!剩余的几亩地除了种些供自家吃的粮油作物外,也全都种了洋芋,秋收后一部分存到地窖自己吃,多出来的收给合作社,又可以增加收入。”说起连片种植“红皮洋芋”的好处,湟中区李家山乡王家堡村村民张秀菊深有体会。

  张秀菊口中的“红皮洋芋”就是“青薯9号”,也被誉为“金蛋蛋”。青海独特的冷凉气候,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为“青薯9号”提供了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其“抗旱、抗病、高产”的特点深受广大农民喜爱。

  在青海,人们习惯称马铃薯为洋芋。“洋芋开花赛牡丹”,这样的农家谚语其实饱含着农人对马铃薯的偏爱,小小洋芋让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故事也比比皆是。

  “我去年从卡岳村新租了100亩地种植马铃薯,种植用的是双色膜,两边是黑地膜,防止杂草生长,中间的白地膜吸收阳光比较好,有助于土豆芽出苗。”湟中农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财兴致勃勃地跟记者聊起自己的致富经,有了土地和种子,他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农闲时还去参加各种培训,回来再传授给村民,运用到田地间。

  “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我们合作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每一次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我都会积极参加,认真听讲。我们种的马铃薯品质好、口感好,销路根本不用愁。”赵财告诉记者。

马铃薯播种覆膜。胡建焜 摄

  跟着赵财,合作社里的村民都渐渐成了“土专家”。“以前不太懂种植,一年的下地量是多少也不知道,现在以科学依据为准,对于病虫害的治理,我们也是依靠科学。”合作社成员乜来说。

  科学种植的背后是当地农业技术人员不断地深耕投入。近年来,湟中区积极探索“专业技术人员+乡镇+经营主体”的服务新途径,按照以点带线、以线促面,集中调度与定点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委派37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12个乡镇,不间断地开展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帮助种植户及时发现并解决产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病虫害、管理隐患及遇到的个性化、集中性问题,为农业生产“把脉开方”。

  同时,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举办马铃薯特色产业技术培训专班5期、受训农民235人次,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助力全区农业增效。

  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投入,马铃薯产业发展“羽翼”渐丰。

  近年来,湟中区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带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筑牢马铃薯产业发展根基。

  先后引进青薯2号、9号、10号、通薯1号、陇薯6号、甘农薯9号、闽薯1号等新品种进行示范,为高产优质的马铃薯推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引进黑白相间双色地膜、水肥一体化、根基追肥施肥器等新设备、新材料用于马铃薯生产,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1.507万亩。2023年,重点打造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2.5万亩。推广脱毒青薯9号、2号等马铃薯新品种,通过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示范区新增粮食总产1445万公斤。

  注册“圣域”商标区域公用品牌,及“云谷红”“隆口”“深眼窝”“庄稼汉”“壮指头”等企业商标;20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被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部实现马铃薯绿色生产;湟中区云谷川马铃薯基地入选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名单,经营主体随之壮大,带动全区马铃薯外销到甘肃、宁夏、云南、贵州、内蒙古等省区,鲜薯销售量约15万吨、实现产值达3亿元。

作者 谭梅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