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去年马铃薯长势好,产量也高,一亩地就收了3000多公斤,卖了3600多元!”2月6日,海东市平安区古城回族乡木场村村民范永秀满脸喜悦地说。
为了让马铃薯产业切实发挥“惠农助农”效用,成为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木场村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让群众广泛、深入参与马铃薯产业全链条、全环节、全过程。
“在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村通过与青海威思顿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形成种、管、收一体化模式,有效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木场村党支部书记祁善军介绍。
马铃薯种植前期,各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大力宣传,在全乡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动员村民将耕地流转入股到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进行分红,由合作社统一种植经营马铃薯,并承诺对自主种植的农户提供种子、技术等生产资料,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种植效率。
经多方努力,各村合作社将优质马铃薯种带到田间地头,丰收的种子就此种下。
种植中期,驻村工作队主动联系,邀请种植专家及青海威思顿薯业公司技术顾问多次到田间地头为村民进行技术指导。
马铃薯丰收后,驻村工作队与青海威思顿薯业公司互助分公司沟通40余次,共同协商收购事宜,待最后一批马铃薯顺利交付,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2023年,青海威思顿薯业公司收购村民2710吨马铃薯,实现村集体收益30余万元,村民劳务收入30余万元,实现户均年增收3500元左右。
“这种模式的推广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件大好事,既可以增收,又能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针对流转出去的土地,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服务工作,让村民安心生产、放心耕种。”且尔甫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勇说。
2023年10月,古城乡顺利举办了首届马铃薯丰收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木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村民发放入股分红金,古城乡政府与青海威思顿薯业公司签订马铃薯种植收购合同,将企业的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与农户的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结合起来,共同促进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古城乡不断健全完善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收益联结机制,带动木场村、且尔甫村、牌楼沟村、古城村等广大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地方受益’三方共赢。”乡党委书记杨占孝说。
2024年新春,古城乡24名驻村干部看着家家户户忙前忙后为过团圆年做准备,心里比蜜还甜。他们期盼着,新春种下新希望,盛夏时节,洋芋花开满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