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生态
【生态观察】天鹅翩翩舞 一域山水画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牛玉娇
发布时间:2024-02-26 08:15:51
编辑:马燕燕
翩翩起舞。通讯员 李玉峰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伴着冉冉升起的红日,水面上舞动的一只只大天鹅如水中仙子,身姿优雅,羽毛洁白,有的挺起脖颈悠闲游弋,还有的扑闪翅膀荡起层层涟漪,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2月8日,记者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安达其哈村看到,位于该村的“天鹅湖”,前来越冬的大天鹅与河光山色融为一体,成为初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自在游弋。通讯员 李玉峰 摄

  大自然的美丽馈赠

  每年冬天,因为大天鹅的到来,让寂静的黄河增添了几分灵动,也让静躺在黄河臂弯里的安达其哈村格外热闹。初春时节,万物生发,越过漫漫长冬,远道而来的大天鹅即将向北迁徙,摄影爱好者们紧抓“最好时机”拍摄佳作、留影“道别”。

  李玉峰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每年冬春时节,拍摄大天鹅已经成为他与“天鹅湖”不变的约定。飞翔、觅食、漫游、休息、翩翩起舞……打开他的相机,定格着大天鹅各种美丽的姿态。李玉峰袒露心声,在高原待久了,每次看到大天鹅都感到十分兴奋。他回忆道:从2016年来此摄影发现大天鹅现身公伯峡库区群科黄河段,他就开始关注大天鹅。此后,每年只要一到大天鹅越冬季,他就会蹲点拍摄很多照片,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大天鹅的行列中来。

  指着眼前的黄河河面,李玉峰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每年冬天大天鹅都如约而至,而且数量逐年增加,所以人们将这片大天鹅“精心挑选”的栖息水域称为“天鹅湖”。

  大天鹅的出现,对于像李玉峰这样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是大自然的馈赠,来之不易。于是,李玉峰发动身边的摄影爱好者,组建了一支“化隆新时代文明实践环保摄影志愿队”,他们一方面通过镜头记录生态变化,一方面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多年来,捡拾垃圾早已成为他们拍摄过程中的必备环节,而且他们还时常做义务宣传员,引导群众文明观鸟、安全拍摄,保护大天鹅。

  李玉峰说:“我们会不定期清理垃圾,开展巡护,时常看看水域内水体是否有变化,周边是否有噪音,为的就是能够尽力为大天鹅营造舒适的栖息环境,希望它们每年都来。”

  大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据化隆县相关部门统计,近几年,前来越冬的大天鹅数量平稳上升,从最初的十几只增加到了如今的一百余只。

  大天鹅数量的增加,是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最佳证明。如今,“天鹅湖”所在的安达其哈村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网红”景点,化隆县杏花文化艺术周每年都在此举办。“春天赏杏花,夏秋浪青山,冬天观天鹅”,安达其哈村借着生态资源打造了特色产业,也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有了更多致富路子。

优雅舞姿。通讯员 李玉峰 摄

  解锁“母亲河”生态密码

  黄河自西向东奔涌流淌,在多年的大力度投入和保护中,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引来众多水鸟停留、栖息,一些冬候鸟大天鹅也选择停留在化隆县境内的黄河段越冬。

  化隆县位于海东市南部,地处黄河北岸,地形呈“八分山、一分水、一分川”的特点,黄河流经化隆县境内168公里,土壤肥沃、气候温暖。对于大天鹅来说,除了气候适宜,水质清澈、水草丰美也是大天鹅选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化隆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河湟地区生态修复等重大绿化工程,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一江清水向东流”作出了化隆贡献,也为大天鹅栖息地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黄河哺育了我们,润泽了山川,保护黄河是千秋大计,更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化隆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蒋明闪说,在化隆,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议题永远是第一议题,一把手亲自抓,重要会议部署抓,基层乡镇合力抓。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为了抓好化隆县污染防治工作,化隆县将治理触角延伸到了村庄,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据介绍,2023年,化隆县开展清四乱、妨碍河道行洪问题整治、江河湖清漂行动等就达到了18次,清理漂浮垃圾260余立方米、河道内弃渣垃圾1800余立方米,整治河道1.4公里。特别是在安达其哈段,针对黄河沿岸环境问题,化隆县委主要领导现场指挥,取缔关停8家砂厂,拆除5处码头,1座二层楼房,12座景观台等,一系列“组合拳”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大天鹅提供良好栖息地。

  在此基础上,化隆县实施了群科新区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昂思多河水污染治理项目,雄先乡街道村、支扎上寺、下寺污水管网项目,群科镇日兰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项目,群科新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项目。

  在群科新区滩北村,由化隆县生态环境局实施、化隆县城市管理局运行的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站高耸在山坡。拉开闸门,只见已发酵好的生活垃圾被抓斗运至高大的高温热解炉内,经过高温热解,这些垃圾“化为灰烬”,几乎不产生炉渣,也不产生不达标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

  “高温热解处理线包括机械往复炉排气炭互补焚烧炉、余热锅炉、烟气净化系统、自控系统及配套设施,是目前青海省内最高端的垃圾热解处理设备。”项目经理王新喜介绍说,这套“高大上”的处理线完全运营后,日处理生活垃圾可达10吨,能够满足群科新区部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严格控制生活垃圾的污染系数,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经过依法、科学、精准的保护与治理,如今,化隆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1%,位居海东市第一,全县农村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14%、92.9%,黄河化隆段水质优于Ⅱ类,河道水质稳定向好。

  漫步在黄河岸畔,层林叠翠,河道蜿蜒,野生动物尽情飞翔。

牙什尕下二村小微湿地。化隆县林草局供图

  绿水青山入画来

  如果说大天鹅的出现,是化隆县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的体现,那“山水化隆”这张日益叫响的名片,是化隆县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行动。

  据化隆县林业和草原局监测,目前黄河岸边栖息的候鸟除大天鹅,还记录到了苍鹭、赤麻鸭、赤嘴潜鸭、鸬鹚、鹊鸭、鱼鹰等,还监测记录到过火烈鸟。

  为了让这些候鸟有舒适的栖息环境,早在2022年,化隆县林业和草原局特意调运2300株芦苇栽植在黄河边。根据化隆县林业和草原局制定的《化隆县黄河沿岸群科新区段芦苇荡栽植绿化实施方案》,将于2024年3月至5月在安达其哈村黄河沿岸栽植1.33公顷芦苇。

  “栽植芦苇能有效消除黄河沿岸滩涂地,固土护堤、涵养水源,还野生动物一个美好的栖息环境,能提升游览观光档次。”化隆县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站站长韩继德告诉记者。

  河清岸绿、景色美丽,这是化隆县境内沿黄村庄的最美写照。在化隆县牙什尕镇下二村,也有一片24公顷的小微湿地,同样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据了解,这片湿地内现有维管束植物171种,28种冬候鸟,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种,被认定为省级小微湿地。正是这片湿地,让乡村美了起来,旅游热了起来,农民富了起来,足以见证化隆县小微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云雾缭绕和谐河畔。通讯员 李玉峰 摄

  除了湿地,绿地也是近年来化隆县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在化隆县巴燕镇,“一城丁香”的实施,让老城区的绿地率从2022年的7.99%上升至2023年的8.39%,在群科新区3.29万平方米的裸露地区域,共设计出37个绿化带,这些绿化带经2023年全面绿化,绿化新增面积达3.17万平方米……

  每年春秋两季,黄河岸边的山间沟壑,化隆县群众义务植树,一株株树苗扎根沃土,不仅绿了河岸,妆点了青山,也营造了化隆县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氛围。仅2023年,化隆县全县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10.98万人次,义务植树123.02万株,实际栽植136.8万株,完成率达111%。

  一河碧水过、处处皆山水。厚植绿色底蕴,创建绿色城镇,化隆县孜孜不倦追求绿色,全心全意守护黄河安澜,引来了大天鹅,更是创建出了河清海晏的美丽家园,一域生机盎然的山水画正徐徐展开。

推荐阅读
陈刚:扛牢职责使命 凝心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省政府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先后召开 吴晓军主持
青海海东:非遗社火里的“乐都年味”
青海进一步规范经营主体实名登记验证工作
青海省委网信办2024年部门预算公开
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拟命名名单
西宁市主城区交通拥堵指数下降15%
西宁市持续做强光伏制造全产业链
24H热点
青海: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青海在行动】定时...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青海在行动】德令...
【新春走基层】春节“不打烊” 守护水环境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青海在行动】互助...
【生态故事】湿地守护者
【生态观察】守护“地球之肾”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严检查严要求确保春节期间生态环...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青海在行动】青海...
青海下达2024年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3.60亿元
热点图片
玛尔挡水电站4号机组转轮吊装就位
玛尔挡水电站4号机组...
【聚焦“十四冬”】动静转换扣心弦 同心合力向梦行 ——“十四冬”青海冬季两项队群像扫描
【聚焦“十四冬”】...
【新春走基层】流光溢彩下,他们都是守护者——酥油花展背后的温暖故事
【新春走基层】流光...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小清单 大作用——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创新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青海省工业企业铆足干劲开好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新春走基层】祥龙献瑞闹元宵 喜迎盛世满天辉 ——青海各族群众欢度元宵佳节见闻
【新春走基层】祥龙...
西宁市城管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 全程“零跑动”
西宁市城管审批事项...
【新春走基层】3000余盏花灯“龙”重“灯”场
【新春走基层】3000...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生态观察】天鹅翩翩舞 一域山水画

青海日报
2024-02-26 08:1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生态观察】天鹅翩翩舞 一域山水画

青海日报
2024-02-26 08:1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生态观察】天鹅翩翩舞 一域山水画

  • 2024-02-26 08:15:51
  • 来源:青海日报
翩翩起舞。通讯员 李玉峰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伴着冉冉升起的红日,水面上舞动的一只只大天鹅如水中仙子,身姿优雅,羽毛洁白,有的挺起脖颈悠闲游弋,还有的扑闪翅膀荡起层层涟漪,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2月8日,记者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安达其哈村看到,位于该村的“天鹅湖”,前来越冬的大天鹅与河光山色融为一体,成为初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自在游弋。通讯员 李玉峰 摄

  大自然的美丽馈赠

  每年冬天,因为大天鹅的到来,让寂静的黄河增添了几分灵动,也让静躺在黄河臂弯里的安达其哈村格外热闹。初春时节,万物生发,越过漫漫长冬,远道而来的大天鹅即将向北迁徙,摄影爱好者们紧抓“最好时机”拍摄佳作、留影“道别”。

  李玉峰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每年冬春时节,拍摄大天鹅已经成为他与“天鹅湖”不变的约定。飞翔、觅食、漫游、休息、翩翩起舞……打开他的相机,定格着大天鹅各种美丽的姿态。李玉峰袒露心声,在高原待久了,每次看到大天鹅都感到十分兴奋。他回忆道:从2016年来此摄影发现大天鹅现身公伯峡库区群科黄河段,他就开始关注大天鹅。此后,每年只要一到大天鹅越冬季,他就会蹲点拍摄很多照片,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大天鹅的行列中来。

  指着眼前的黄河河面,李玉峰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每年冬天大天鹅都如约而至,而且数量逐年增加,所以人们将这片大天鹅“精心挑选”的栖息水域称为“天鹅湖”。

  大天鹅的出现,对于像李玉峰这样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是大自然的馈赠,来之不易。于是,李玉峰发动身边的摄影爱好者,组建了一支“化隆新时代文明实践环保摄影志愿队”,他们一方面通过镜头记录生态变化,一方面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多年来,捡拾垃圾早已成为他们拍摄过程中的必备环节,而且他们还时常做义务宣传员,引导群众文明观鸟、安全拍摄,保护大天鹅。

  李玉峰说:“我们会不定期清理垃圾,开展巡护,时常看看水域内水体是否有变化,周边是否有噪音,为的就是能够尽力为大天鹅营造舒适的栖息环境,希望它们每年都来。”

  大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据化隆县相关部门统计,近几年,前来越冬的大天鹅数量平稳上升,从最初的十几只增加到了如今的一百余只。

  大天鹅数量的增加,是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最佳证明。如今,“天鹅湖”所在的安达其哈村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网红”景点,化隆县杏花文化艺术周每年都在此举办。“春天赏杏花,夏秋浪青山,冬天观天鹅”,安达其哈村借着生态资源打造了特色产业,也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有了更多致富路子。

优雅舞姿。通讯员 李玉峰 摄

  解锁“母亲河”生态密码

  黄河自西向东奔涌流淌,在多年的大力度投入和保护中,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引来众多水鸟停留、栖息,一些冬候鸟大天鹅也选择停留在化隆县境内的黄河段越冬。

  化隆县位于海东市南部,地处黄河北岸,地形呈“八分山、一分水、一分川”的特点,黄河流经化隆县境内168公里,土壤肥沃、气候温暖。对于大天鹅来说,除了气候适宜,水质清澈、水草丰美也是大天鹅选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化隆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河湟地区生态修复等重大绿化工程,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一江清水向东流”作出了化隆贡献,也为大天鹅栖息地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黄河哺育了我们,润泽了山川,保护黄河是千秋大计,更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化隆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蒋明闪说,在化隆,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议题永远是第一议题,一把手亲自抓,重要会议部署抓,基层乡镇合力抓。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为了抓好化隆县污染防治工作,化隆县将治理触角延伸到了村庄,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据介绍,2023年,化隆县开展清四乱、妨碍河道行洪问题整治、江河湖清漂行动等就达到了18次,清理漂浮垃圾260余立方米、河道内弃渣垃圾1800余立方米,整治河道1.4公里。特别是在安达其哈段,针对黄河沿岸环境问题,化隆县委主要领导现场指挥,取缔关停8家砂厂,拆除5处码头,1座二层楼房,12座景观台等,一系列“组合拳”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大天鹅提供良好栖息地。

  在此基础上,化隆县实施了群科新区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昂思多河水污染治理项目,雄先乡街道村、支扎上寺、下寺污水管网项目,群科镇日兰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项目,群科新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项目。

  在群科新区滩北村,由化隆县生态环境局实施、化隆县城市管理局运行的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站高耸在山坡。拉开闸门,只见已发酵好的生活垃圾被抓斗运至高大的高温热解炉内,经过高温热解,这些垃圾“化为灰烬”,几乎不产生炉渣,也不产生不达标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

  “高温热解处理线包括机械往复炉排气炭互补焚烧炉、余热锅炉、烟气净化系统、自控系统及配套设施,是目前青海省内最高端的垃圾热解处理设备。”项目经理王新喜介绍说,这套“高大上”的处理线完全运营后,日处理生活垃圾可达10吨,能够满足群科新区部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严格控制生活垃圾的污染系数,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经过依法、科学、精准的保护与治理,如今,化隆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1%,位居海东市第一,全县农村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14%、92.9%,黄河化隆段水质优于Ⅱ类,河道水质稳定向好。

  漫步在黄河岸畔,层林叠翠,河道蜿蜒,野生动物尽情飞翔。

牙什尕下二村小微湿地。化隆县林草局供图

  绿水青山入画来

  如果说大天鹅的出现,是化隆县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的体现,那“山水化隆”这张日益叫响的名片,是化隆县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行动。

  据化隆县林业和草原局监测,目前黄河岸边栖息的候鸟除大天鹅,还记录到了苍鹭、赤麻鸭、赤嘴潜鸭、鸬鹚、鹊鸭、鱼鹰等,还监测记录到过火烈鸟。

  为了让这些候鸟有舒适的栖息环境,早在2022年,化隆县林业和草原局特意调运2300株芦苇栽植在黄河边。根据化隆县林业和草原局制定的《化隆县黄河沿岸群科新区段芦苇荡栽植绿化实施方案》,将于2024年3月至5月在安达其哈村黄河沿岸栽植1.33公顷芦苇。

  “栽植芦苇能有效消除黄河沿岸滩涂地,固土护堤、涵养水源,还野生动物一个美好的栖息环境,能提升游览观光档次。”化隆县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站站长韩继德告诉记者。

  河清岸绿、景色美丽,这是化隆县境内沿黄村庄的最美写照。在化隆县牙什尕镇下二村,也有一片24公顷的小微湿地,同样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据了解,这片湿地内现有维管束植物171种,28种冬候鸟,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种,被认定为省级小微湿地。正是这片湿地,让乡村美了起来,旅游热了起来,农民富了起来,足以见证化隆县小微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云雾缭绕和谐河畔。通讯员 李玉峰 摄

  除了湿地,绿地也是近年来化隆县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在化隆县巴燕镇,“一城丁香”的实施,让老城区的绿地率从2022年的7.99%上升至2023年的8.39%,在群科新区3.29万平方米的裸露地区域,共设计出37个绿化带,这些绿化带经2023年全面绿化,绿化新增面积达3.17万平方米……

  每年春秋两季,黄河岸边的山间沟壑,化隆县群众义务植树,一株株树苗扎根沃土,不仅绿了河岸,妆点了青山,也营造了化隆县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氛围。仅2023年,化隆县全县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10.98万人次,义务植树123.02万株,实际栽植136.8万株,完成率达111%。

  一河碧水过、处处皆山水。厚植绿色底蕴,创建绿色城镇,化隆县孜孜不倦追求绿色,全心全意守护黄河安澜,引来了大天鹅,更是创建出了河清海晏的美丽家园,一域生机盎然的山水画正徐徐展开。

作者 牛玉娇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