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高山“黑包公”——记2023年“青海好人”南加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石成砚
发布时间:2024-03-13 07:24:10
编辑:李娜
南加(左一)和队伍走在巡回审判途中。王全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他扎根高原近30载,致力于保障偏远牧区群众合法权益,时常到上百公里外的高山草场倾听牧民心声、为当事人排忧解难;他将青春献给国徽下的审判事业,成为深受班玛人民信赖的双语法官……

  他叫南加,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四级高级法官。

  果洛州平均海拔4200米,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的自治州。长期在高原紫外线下工作的南加,皮肤黝黑,成为了同事们口中的“包大人”。

  南加工作的班玛县,地处青川交界,境内山脉纵横、河流交错,牧民逐水草而居,人口流动性大且交通闭塞,有些案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置,极易引发矛盾,影响地方安宁。

  作为一名藏族法官,南加能熟练运用双语开展庭审和调解工作,在百余起案件审理工作中,他以“双语审判员”的姿态亲近牧民,对双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所办案件全部实现案结事了。

  在班玛县人民法院调解室,几乎每周都有涉及矛盾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此碰面。遇到情况疑难复杂或是给当事人讲不通道理的时候,很多年轻法官不由地想请南加来帮忙。在他们眼里,这位前辈的调解过程总是不厌其烦:与矛盾双方促膝长谈,以案释法,一次不行就调解两次,两次不行就调解三次,当事人的工作做不通就做家属的思想工作,通过亲情的力量感召当事人。

  “最终的目的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法律知识厚植在牧民群众心里,在今后生产生活中学会用法律武器、有效途径来解决问题。”南加说。

  一次次送到牧民家门口的法治宣传、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调解劝说,背后是南加不断追求公平正义的“心之所盼”。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打官司就找法院的南加,输赢心里都踏实。”

  2022年,南加接到一起案件,原告舒某为农民工,因施工企业拖欠工程款,舒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立案后,南加秉持要让农民工尽早拿到应得工资的心愿,多次前往西宁调查被执行人公司财产线索。但调查发现,被执行人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眼看案件将过办案期限,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还未得到保障,在南加的坚持下,申请延长了办案期限,随后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就如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行协商。在南加的不懈努力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施工企业归还了拖欠工程款124万元,拖欠的工资终于发到了农民工兄弟的手中。

  参加工作以来,南加从书记员做起,先后担任过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院长等职务。一路走来,南加的自信越来越强,这个自信就是来自学习。闲暇时间,南加不是学习书本法律知识,就是与其他法官探讨交流工作心得和经验。他不断给自己“充电”,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能力,同时不断锤炼党性,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屈指一算,南加参与审结的案件已有1000多件,这些案件的骄人之处是无一错案。近5年内南加参与的案件结案率为100%,实现了连续10年无积压案件、无超审案件、无上访案件。

  南加曾多次被班玛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获得果洛州社区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称号;2017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南加“荣誉天平奖章”称号;2024年1月,南加获得青海省2023年度敬业奉献“青海好人”称号。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南加心里装着一杆正义的天平秤,忠实地履行着一名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

推荐阅读
青海代表团继续审议各项决议草案
青海代表团召开工作总结会
澜湄万里行|媒体团走进老挝万象寮都公学参观采访
玉树市卡孜村:集体经济结硕果 村民分红乐开颜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拟聘任省委法律顾问公示
关于第三十四届青海新闻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共和县:活畜市场交易额破7000万元
【祖国好 家乡美】莫合村:产业旺了 村民富了
24H热点
高山“黑包公”——记2023年“青海好人”南加
北郊社区的暖心事
用爱守护“星星的孩子”——记2023年青海省“三八...
【祖国好 家乡美】两次创业,他在家乡闯出新天地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留任留心更驻情——记海...
一位农村电影放映员的“光影人生”——记2023年“...
用生命唱响三江源头最美的歌——记2023年“青海好...
【聚焦“十四冬”】石富文:越过障碍 追风逐雪
铁肩柔情 忠诚担当——记见义勇为“青海好人”王赏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全国...
热点图片
“一号文件精神宣讲到心坎上了”
“一号文件精神宣讲...
真热闹!红岭村二月二购销两旺
真热闹!红岭村二月...
【祖国好 家乡美】莫合村:产业旺了 村民富了
【祖国好 家乡美】莫...
“小黄狗”满了为啥无人清理
“小黄狗”满了为啥...
孩子掉落冰湖 消防员破冰救人
孩子掉落冰湖 消防员...
万余件特色产品亮相“非遗大集”
万余件特色产品亮相...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行进青海看发展】党建引领聚合力 有诉即办解民忧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
互助:“二月二·龙抬头”非遗展演暨品牌巡游活动举行
互助:“二月二·龙抬...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高山“黑包公”——记2023年“青海好人”南加

青海日报
2024-03-13 07:2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高山“黑包公”——记2023年“青海好人”南加

青海日报
2024-03-13 07:2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高山“黑包公”——记2023年“青海好人”南加

  • 2024-03-13 07:24:10
  • 来源:青海日报
南加(左一)和队伍走在巡回审判途中。王全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他扎根高原近30载,致力于保障偏远牧区群众合法权益,时常到上百公里外的高山草场倾听牧民心声、为当事人排忧解难;他将青春献给国徽下的审判事业,成为深受班玛人民信赖的双语法官……

  他叫南加,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四级高级法官。

  果洛州平均海拔4200米,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的自治州。长期在高原紫外线下工作的南加,皮肤黝黑,成为了同事们口中的“包大人”。

  南加工作的班玛县,地处青川交界,境内山脉纵横、河流交错,牧民逐水草而居,人口流动性大且交通闭塞,有些案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置,极易引发矛盾,影响地方安宁。

  作为一名藏族法官,南加能熟练运用双语开展庭审和调解工作,在百余起案件审理工作中,他以“双语审判员”的姿态亲近牧民,对双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所办案件全部实现案结事了。

  在班玛县人民法院调解室,几乎每周都有涉及矛盾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此碰面。遇到情况疑难复杂或是给当事人讲不通道理的时候,很多年轻法官不由地想请南加来帮忙。在他们眼里,这位前辈的调解过程总是不厌其烦:与矛盾双方促膝长谈,以案释法,一次不行就调解两次,两次不行就调解三次,当事人的工作做不通就做家属的思想工作,通过亲情的力量感召当事人。

  “最终的目的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法律知识厚植在牧民群众心里,在今后生产生活中学会用法律武器、有效途径来解决问题。”南加说。

  一次次送到牧民家门口的法治宣传、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调解劝说,背后是南加不断追求公平正义的“心之所盼”。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打官司就找法院的南加,输赢心里都踏实。”

  2022年,南加接到一起案件,原告舒某为农民工,因施工企业拖欠工程款,舒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立案后,南加秉持要让农民工尽早拿到应得工资的心愿,多次前往西宁调查被执行人公司财产线索。但调查发现,被执行人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眼看案件将过办案期限,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还未得到保障,在南加的坚持下,申请延长了办案期限,随后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就如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行协商。在南加的不懈努力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施工企业归还了拖欠工程款124万元,拖欠的工资终于发到了农民工兄弟的手中。

  参加工作以来,南加从书记员做起,先后担任过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院长等职务。一路走来,南加的自信越来越强,这个自信就是来自学习。闲暇时间,南加不是学习书本法律知识,就是与其他法官探讨交流工作心得和经验。他不断给自己“充电”,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能力,同时不断锤炼党性,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屈指一算,南加参与审结的案件已有1000多件,这些案件的骄人之处是无一错案。近5年内南加参与的案件结案率为100%,实现了连续10年无积压案件、无超审案件、无上访案件。

  南加曾多次被班玛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获得果洛州社区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称号;2017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南加“荣誉天平奖章”称号;2024年1月,南加获得青海省2023年度敬业奉献“青海好人”称号。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南加心里装着一杆正义的天平秤,忠实地履行着一名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

作者 石成砚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