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本质上就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新时代法律监督职能,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协作配合,发挥数字检察优势,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融合监督新模式,全面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社会反映强烈的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
夯实基础,增强未检公益诉讼推进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开展公益诉讼的职责,使“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正式成为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
为全面贯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省检察院着力夯实涉未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的“软硬件”基础,切实增强监督办案敏感性,不断完善案件办理流程,统筹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有序开展,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按照省委相关改革工作部署,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查庆九领办“深化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检察机制改革”事项,推动改革任务落实,加快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公益诉讼。
“我们与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成立课题组,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专题调研,形成4万余字的调研报告,为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省检察院第九检察部主任党春艳说。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立足青海省情和检察工作实际,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青海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意见》,把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作为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社会需求和全面综合保护未成年人的时代课题,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积极稳妥探索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多渠道拓展案件线索来源,切实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持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规范化建设,省检察院研究制定了《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办案流程》,对未成年人保护检察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流程进行明晰、细化,并及时下发全省执行,规范了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案件办理。
“在一系列制度机制的规范引领下,全省涉未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迅速打开局面。”党春艳介绍,2021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涉及旅馆、酒吧等娱乐场所违规接待未成年人、校园周边安全、食品安全、烟酒彩票销售、控辍保学、交通安全等领域,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案件260件。2023年全省检察机关办理涉未公益诉讼案件较2022年有大幅上升。
多措并举,拓展未检公益诉讼案件来源
2023年5月29日,在第73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加大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省检察院结合全省未成年人检察队伍实际,成立青海省“未爱·守心”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化办案团队。
专业化办案团队整合了全省未成年人检察队伍资源,形成综合履职合力,共同提升未成年人检察法律监督效能,形成“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的一体化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模式,以未成年人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推动我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未成年人保护这项“守心”事业。
这是检察机关更好发挥未成年人检察全面依法综合履职,全力维护全省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之一。全省检察机关积极能动履职,依托“未爱·守心”未检专业化办案团队,采取条线培训、带案下沉等方式强化对下指导。2023年以来,从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发现线索并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26件,同比上升266.7%。
与此同时,全省检察机关还通过强化部门联动扩大案源,与民政、教育、妇联、团委、文旅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25次,接收未成年人公益诉讼线索17条。
建立26个数字检察监督模型,发现公益诉讼线索41条,立案行政公益诉讼25件……信息化时代,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也成为了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据党春艳介绍,2023年以来,全省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在省检察院党组的领导下,立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定位,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热点、执法司法突出问题、社会治理薄弱地带和公共利益保护缺位等方面的普遍性、深层次问题,借助外智外力,强力推进数字未检建设,积极构建“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工作新模式,以“数字革命”驱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取得较好成效。
省检察院聚焦未检业务难点、堵点问题,围绕“四大检察”“六大保护”融合履职要求,指导全省未检业务条线围绕涉未成年人旅馆和电竞酒店行业综合治理、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强制报告、受教育权等领域,探索建立未检数字化场景应用矩阵,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智能研判,在多办案、办好案、办出有成效有影响力的数字监督案件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未成年人检察业务全链条大数据法律监督。
标本兼治,提升未检公益诉讼治理效能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
经过持续不断努力,在制度规范、数字检察的助推下,全省检察机关紧抓涉未公益诉讼典型个案、类案办理,找准涉未公益诉讼与服务大局、保护民生的结合点,切实落实“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双赢多赢共赢”检察理念,初步确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4+9”的基本业务框架。
省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孙文胜表示,在此框架下构建依次磋商、制发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的办案模式,实现了“个案治标”向“源头治本”转变,协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着眼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治理效能,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将强化线索发现与重点治理融合、强化个案监督与长效治理融合、强化监督方向与社会热点融合,有效凝聚起保护合力。检察办案人员根据类案反映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普遍性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有效实现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突出问题的督促治理。
从个案监督实现长效治理,海东市检察院通过办理一起教职员工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现校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即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审查,对近三年来办理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中校园安全问题进行梳理,向市教育局制发针对性检察建议,推动教育局开展全市校园安全专项检查,完善规范校园安全建设。
兴海县检察院以社会关切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索拓展涉未公益诉讼监督路径,针对网络发布的校园周边“假水”等三无产品泛滥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新闻,及时反应,通过公益诉讼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职,有效净化了校园周边文具玩具市场。
“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协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实现标本兼治,以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的良好成效助力青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春艳说。
以法治维护权益,用爱心守护成长。全省检察机关将继续发挥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优势,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未成年人案件,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能动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以“我管”促“都管”,凝共识聚合力,更好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