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23年盛夏,张文成作为黄河水电公司驻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羊旗村的第一书记,第一次踏足泽曲草原。
初来乍到,他满腔自信,意气风发。“我生长在青海农村,也在牧区工作过,在工作过程中接触过牧光互补项目,了解到获益非常不错,牧民收益也不少。”张文成心想,搞牧光互补,自己有一定的经验,泽库县同样也是牧区,为村里产业发展做点事儿,应该不成问题。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到高天厚土的泽曲草原,成为一名第一书记。
刚来到村里那几天,随着对村“两委”和村民的了解逐渐深入,张文成才明白自己的想法有多么单纯——虽然村民基本没有生活上的困难,但经济基础薄弱、村“两委”和村民的凝聚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集体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是离村民的期望还很远。
“我在摸排时发现,政府和我们公司相继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投了不少钱,花了很多心思,但是由于生产经营环境受限和经营理念的因素,集体经济发展还是缓慢。”张文成说。
2018年,羊旗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经过村里几番商议,决定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种羊繁育上。
接下来的几年,合作社羊群在一次次补充中不断壮大,但受传统经营理念所限,每年的出栏量却少之又少。时间长了,羊越来越多,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合作社发展遇到瓶颈。
“其实政府和联点单位对产业振兴的扶持政策非常丰厚,每年都会有资金补充和技术指导,我们要是把这个产业搞砸了,真的是浪费资源,实在说不过去。”张文成说,要解开羊旗村产业发展的死结,第一步就要平衡好养殖规模和出栏量,只有养殖规模保持在合理范围,实现草蓄平衡,减少养殖成本,合作社才能有所起色。
从起初苦口婆心动员村民入股,到一点一滴攒“家底”,再到后来形成规模,自2018年组建合作社,时间已经过去了5年多,理事会和村民“股东”付出的辛劳不言而喻,不为这个产业拼一把,张文成绝不甘心。
由此,一场心交心、摆事实的座谈会在村委会展开。在那次座谈会和紧着开展的几次一对一交流中,张文成掏心窝子的一席话终于打开了村两委班子和合作社理事的心扉。不久后,合作社出栏了100余只“弱羊”,到年底,陆续出栏达823只,这是合作社成立以来年出栏最多的一年,合作社一下子入账了72万元,实现分红近21万元。
“村级工作千丝万缕,只有扑下身子穿针引线,才有可能让眼前的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张文成说,作为第一书记,许多事情极有可能不是表象那么简单,往往,扎扎实实深入基层,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根除问题的“招数”。
扑下身子做调研,集思广益寻出路,一心一意为村民……驻村不到一年时间,村“两委”一班人、村民和乡镇的干部打心里将张文成当成了“自己人”。
“张书记虽然驻村时间不长,但他工作非常扎实,每家每户什么情况,有什么困难,他心里都有一本账。在镇上,村里口碑都非常好。”谈起张文成,和日镇镇长薛向顺评价颇高。
驻村近9个月时间,张文成一有时间就走村入户,村民一有困难他就想尽办法伸出援手,村民由此感受着由心流出的温暖,张文成也为村民的淳朴而深受感动。
去年,村民南拉才让不慎受伤,产生了10余万元医疗费,给他的家庭造成返贫风险。他和妻子不堪重负,无奈中断治疗。
张文成得知情况后,筹集2万元暂时解决了继续住院的费用,但对于南拉才让的后续治疗,这笔钱无疑是杯水车薪。想到这里,张文成在羊旗村、泽库县城、西宁三地来回奔波,咨询报销政策、筹集医疗费用……不知道跑了多少个来回,最终,在12月份,为南拉才让落实了继续治疗费用,后期治疗由此得以继续,这个家庭也因此卸下了身心的重担。“他岁数不大,才40多岁,是个很上进的人,如果腿治不好落下残疾,这个家庭怎么办。”
说起这件事,南拉才让不禁眼眶一红,除了感激之外,说不出任何话语。
这位“外来人”和羊旗村的牧人之间,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他们之间的故事,正在激发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新的一年,张文成计划着扩大合作社规模,同时成立销售公司,注册商标,进一步探索新路子,致力于集体产业的新发展,带着村民闯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