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里的致富产业。通讯员 董祥凤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前屋后和庭院卫生干净整齐,致富产业越来越多,村子越来越宜居宜业宜游了。”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回族乡上郭尔村党支部书记田扎西才让拉着乡党委副书记陈平忠的手高兴地说。
上郭尔村位于山清水秀、植被茂盛的阿依赛迈山脚下,是一个纯藏族村落,全村103户378人,除了种植小麦、油菜、洋芋和中药材,村民主要以牛羊养殖和季节性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
3月25日上午,我们出海东平安区,沿着蜿蜒公路一路向南行至上郭尔村,就看见一排排依山势“排列”有序的庭院在朝阳下显得错落有致。走进上郭尔村,环境优美的休闲文化广场、干净平坦的硬化道路,设施完善的太阳能路灯、射箭场、篮球场,加上不时传来的鸡鸣羊叫声,一个融“高原美景、乡村原景、文化风景、产业‘钱’景”于一体的藏家美丽小山村在春日里如花一般舒展开来。
可是有谁能想到,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通过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个藏家小山村旧貌换新颜。昔日凹凸泥泞的乡村小道,如今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昔日破旧的土坯房翻盖成了漂亮的小楼,华丽转身的背后,是当地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科学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的折射。
要想富先修路,面对上郭尔村村小人少、地处偏远、群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等现实问题,巴藏沟乡党委政府和上郭尔村党支部积极争取资金,为村里铺设了柏油路,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目前,18.8公里的村村通公路已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口,随着公路的畅通,农村公交专线也直接通往村里,村民出行实现了“雨天不踩泥、晴天不扬土,出行有专车”。
“十年前,家门口连接村道的小路,坑坑洼洼、破旧不堪,下雨天泥泞难行,艳阳天更是尘土飞扬。现在好了,不仅道路拓宽了,还铺上了沥青,家门口就能坐到专车,出行太方便了。”村民田尕桑说。
为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上郭尔村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2016年,全村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通过成立“党支部+合作社+村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商铺出租+入股”分红模式,连续多年每年实现分红80万余元,人均收入增加2000余元,合作社已然成为群众增收重要渠道。
如今,上郭尔村村集体经济成为乡亲们期待且热心的产业项目,村里养殖大户加入到学习藏羊养殖技术行列中,其他劳动力或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日益拓宽的增收渠道让这个藏家小山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2023年,巴藏沟乡党委政府启动实施了居住条件改善项目,上郭尔村以住房围护结构保温、屋面防水、节能窗户更换、庭院整治等为重点,对全村78户房屋进行“穿衣戴帽”和“改造升级”,统一的藏式“着装”与周围良好的绿色生态相得益彰,推动形成了“林中有田、田中有园、园中是家”的藏家风情“升级版”。
“自从家里贴了保温板,在这乍暖还寒的初春,不用架炉子家里也热乎乎的。”田桑斗坐在炕头上竖起大拇指说。
上郭尔村老党员张六十看着村里这些年来的变化,不由感慨道:“生活在村里,住着干净整洁的院子,靠着村集体经济能领到分红,没多远就是小学,出门就有休闲文化广场和射箭场,家庭签约医生定时上门服务,别提有多方便了!”
“我们打算把青山绿水、蓝天净土、藏家风情、致富产业等转化为持久发展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巴藏沟回族乡党委副书记陈平忠介绍说,这几年,巴藏沟回族乡大力推动包括上郭尔村等藏族村落人居条件改善、天然气进村入户、厕所革命、家庭医生签约、教育卫生、交通便利等民生项目落地见效,一个个惠民惠农政策及乡村振兴项目,让我们“领跑”在乡村振兴快车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