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新时评
【西海论坛】让思政课从“小课堂”走向“大天地”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金锐
发布时间:2024-04-12 07:52:23
编辑:王易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智逐渐健全,思维愈加活跃,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思政课建设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植思政教育沃土,积极构建“盐溶于水”大思政格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应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下功夫。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深感一堂好的思政课,应在处理好“趣味性”“生动性”与“理论性”“深度性”的平衡上着力。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是讲好“大思政课”的丰厚资源。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是在推进工作中的一个深刻感受。例如,青海师范大学原创的民族歌剧《尕布龙》,取材于真实故事,用文艺的形式讴歌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尕布龙大公无私、朴实无华、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是我省高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善于用红色故事讲思政课的一个有益探索。善用“大思政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以实践创造一堂思政教育的现场课程,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用红色文化启智润心,号召莘莘学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用奋斗书写青春的诗篇。

  善用“大思政课”,我们应积极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断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八个相统一”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立足“六个要”基本要求,打造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确保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运用大思政基地、实习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方式,推进思政课社会实践工作,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感受理论的魅力和思想的伟力。让思政课从“小课堂”走向“大天地”,推进“大思政课”入心入脑,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自觉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推荐阅读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
陈刚赴果洛藏族自治州调研
青海发布十大类44项民生实事工程
青海发布6项教育领域民生实事工程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拟聘任省委法律顾问公示
关于第三十四届青海新闻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青海省海东市乡村旅游赏花踏青拉开序幕
青海互助:春雪“妆扮”最美梯田
24H热点
【西海论坛】崇尚担当 敢于担当
【西海论坛】崇尚担当 敢于担当
【西海论坛】“内陆”变“前沿”,打造绿色算力高地
【西海论坛】提振实干担当锐意进取的精气神
【江源观察】打好“春日经济”这张牌
【党建新论】知前路而奋进 望远山而力行
【西海论坛】发展绿色算力,青海有底气!——经济...
【西海论坛】崇尚英雄 缅怀先烈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拥抱绿色算力时代机遇 开拓...
砥砺实干精神 担当时代重任——深入践行“干部要干...
热点图片
青海西宁:城市生态功能更加凸显
青海西宁:城市生态...
青海互助:春雪“妆扮”最美梯田
青海互助:春雪“妆...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90后”第一书记“驻”进了村民心里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
西宁市对8处积水点进行改造治理
西宁市对8处积水点进...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海南州:绿色算力赋能千行百业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
【经济聚焦】青海东部门户:何以循“新”而动,再创新高?
【经济聚焦】青海东...
【祖国好 家乡美】海东:东山脚下牧歌嘹亮
【祖国好 家乡美】海...
【祖国好 家乡美】“新学期,我有一个新愿望”
【祖国好 家乡美】“...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西海论坛】让思政课从“小课堂”走向“大天地”

青海日报
2024-04-12 07:5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西海论坛】让思政课从“小课堂”走向“大天地”

青海日报
2024-04-12 07:5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西海论坛】让思政课从“小课堂”走向“大天地”

  • 2024-04-12 07:52:23
  • 来源:青海日报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智逐渐健全,思维愈加活跃,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思政课建设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植思政教育沃土,积极构建“盐溶于水”大思政格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应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下功夫。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深感一堂好的思政课,应在处理好“趣味性”“生动性”与“理论性”“深度性”的平衡上着力。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是讲好“大思政课”的丰厚资源。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是在推进工作中的一个深刻感受。例如,青海师范大学原创的民族歌剧《尕布龙》,取材于真实故事,用文艺的形式讴歌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尕布龙大公无私、朴实无华、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是我省高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善于用红色故事讲思政课的一个有益探索。善用“大思政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以实践创造一堂思政教育的现场课程,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用红色文化启智润心,号召莘莘学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用奋斗书写青春的诗篇。

  善用“大思政课”,我们应积极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断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八个相统一”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立足“六个要”基本要求,打造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确保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运用大思政基地、实习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方式,推进思政课社会实践工作,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感受理论的魅力和思想的伟力。让思政课从“小课堂”走向“大天地”,推进“大思政课”入心入脑,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自觉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 王金锐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