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和甘肃省肃南县、天祝县联合开展“联排联调保稳定”座谈。贺永魁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甘青交界地带,有这样两个村,一个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仙米乡塔里华村的青阳社,另一个是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宁昌村。
事实上,两村姻亲相近、血脉相连,只是因省界划分而分开,也存在着相邻不相规、边界治理难等问题。比如,每年在夏季草场或多或少会有矛盾纠纷……
“两村虽然姻亲相近,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这些矛盾和困扰。”仙米乡塔里华村村党支部书记朱生录介绍,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他们村,也困扰着皇城镇宁昌村,两村都盼着做“一家人”。
青阳社这样的边界问题,在门源县并不少见,两地共涉及8镇7乡55个村及“一站一场”。虽然一直以来边界地区都不乏交流,但由于管理上的差异,双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还存在“各行其是”的问题。如何破解边界管理难题、盘活边界发展优势,一直是门源县探索的一个命题。
党建联盟就是门源县解决这一难题的“试水”之举。
2023年年初,门源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相关乡镇通过对甘肃省肃南县、天祝县等地走访对接,研究制定了《关于门源县与甘肃省毗邻乡镇开展“一脉同根生·甘青一家亲”党建联盟活动实施方案》。
同年4月,党建联盟启动仪式在门源县东川镇如期举行。门源县10个乡镇38个村与甘肃省肃南县、天祝县5个乡镇17个村及一站一场联盟代表共同签署了党建联盟共建协议。
党建联盟启动后,在两地乡(镇)党委的共同努力下,两村通过党建联盟的“黏合”“搭扣”架起了“桥梁”,通过一年开展一次两地的联谊活动、一季度开展一次两地互访活动、一月开展一次两地矛盾纠纷排查活动、一周开展一次信息互通工作,共同解决治理问题,共同整治边界河道以及生态管护……随着联系的不断深入,原来困扰着双方的矛盾逐一得到化解,来往交流也日益密切。
“开展党建联盟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又是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工作格局,实现由‘单打独斗’到‘组团发展’的创新之举。”门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长峰说。
在党建联盟的引领下,门源县珠固乡针对草场边界等薄弱环节,找准症结,靶向施策,持续深化与毗邻天祝县天堂镇、毛藏乡等乡镇党建联盟,探索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的解决方式,通过以文化促进交流,打破行政管理上的局限。
正如2023年6月珠固乡举办的华热藏歌会和物资交流会,积极邀请甘肃省毗邻乡镇、商人参加,通过“经济文化搭台,党建联盟唱戏”,进一步促进了两地的交流,并签订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等方面相关协议。
“我们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展联谊联防活动,与周边乡村尤其是存在疑难矛盾纠纷的涉事方,互通信息、互为约定,加强交往、增进友谊,并以党建联盟、综治联盟为主的‘双联’模式及时除隐患,收到了‘干部常握手,群众不动手’的良好效果。”门源县珠固乡党委书记赵永兴说。
2023年7月31日,门源县和肃南县、天祝县联合举办了“祁连山下党旗红·凝心聚力同发展”联合主题党日暨交流联谊活动,不断夯实“联盟”根基。活动中,两地干部共同围绕基层党建、生态保护、基层治理、民族团结、精神文明、畜疫防治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分组进行“联排联调保稳定”矛盾纠纷评估研判座谈,进一步铸牢甘青草原边界睦邻友好关系。
正是两地之间的相互交流交往,也为门源县东川镇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借鉴。“在参观学习肃南县皇城镇夏日塔拉草原发展生态旅游经验后,决定依托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和祁连山国家公园区位优势,探索发展生态旅游之路。”东川镇党委书记王延生说。
据了解,2023年东川镇以鱼儿山景区为抓手,外修形象、内修思维,通过短视频、印发名片、花儿会等多种宣传方式,助力“秘境麻当”成为生态旅游的“爆款”,露营基地的“黑马”,助力村集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双增收”。年内接待游客3.6万人次,乡村旅游集群实现联农带农80余人,实现旅游产业收益400余万元。
各个地方、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双方在党建联盟引领下不断探索的生动实践,碰撞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火花,为乡村振兴赋予了别样的色彩,也使联学共进成为了“新常态”、文化走亲成为了“新风尚”、联动发展成为了“新动能”。相比以往,2023年甘青边界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80%以上,矛盾化解率达100%。“我们将通过党建联盟平台,持续开展两地党建联谊活动、互访交流活动、矛盾纠纷排查和线索信息实时共享,让边界壁垒逐渐消除,发展合力不断凝聚。”李长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