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一线故事】接力帮扶,交出满意的驻村答卷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罗珺
发布时间:2024-04-24 08:48:44
编辑:张小千
QQ图片20240424061450粉条厂里晾晒的粉条。罗珺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打造“一村一品”,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自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先后派出的四位“第一书记”用心用情传递好强村富民“接力棒”,团结带领海东市乐都区马营乡卡拉村全体村民,共同绘就产业强村美好图景。

  适应环境、展开调研、制定规划……四任“第一书记”以卡拉村国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带动,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为依托,打造树品牌、守信誉、获口碑、赢市场、共致富的村粉条厂,现总产值达400多万元,使60%以上的村民受益。

  破壳而出

  实现“零”突破

  位于海东市乐都区马营乡的卡拉村,山大沟深,十年九旱。正因如此,也造就了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土质非常适合“麻皮”洋芋的种植,产量高且淀粉含量较高,被当地农民称之为“金蛋蛋”。

  第一任驻村“第一书记”叶成红进驻后,直面卡拉村种养产业规模散小、加工产业欠统筹的实际,积极联系派出单位,协助乡党委、政府,立足村子马铃薯优势,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投资修建了粉条加工厂。

  回忆起当年的“扶贫路”,叶成红说:“当时村里连柏油路都没有,全都是土路,一下雨全是泥,粉条厂还在建设中,下雨的时候,我就蹲在墙角紧盯着工期,看着粉条厂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等粉条厂建起来了,没有知名度没有人买,我就把粉条带回去,让单位的领导、同事都买回家尝尝,没有一个人说不好的。”

  2016年,粉条厂共收购加工小马铃薯400吨,出售粉条10吨,储存淀粉22吨,为96名贫困人口分红5.184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3个,发放年工资福利8万元。

  蹒跚学步

  展现“亮”面貌

  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逯玉是四任“第一书记”里驻村时间最长的,在驻村的三年时间里,她和村“两委”一起带领卡拉村全体村民,共同按下了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接续奋斗乡村振兴发展的加速键。

  为延长马铃薯产业链,壮大种植规模,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逯玉为粉条厂申请了专项资金共73.93万元,修建蓄水池、马铃薯贮藏窖各1座,更新粉条生产设备9台、购买农机设备4台,实现粉条机械化生产、流水线作业,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带动了产业发展。

  同时,大力发挥联农带农机制,提供就业岗位16个,年发放工资福利12万元。驻村三年后,村里历史性地实现了脱贫摘帽。作为为数不多的女书记,她错过了太多家庭温馨、孩子成长的瞬间,却用青春岁月见证了卡拉村旧貌换新颜的每一个节点,向村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驻村答卷。

  茁壮成长

  呈现“新”气象

  “几年来,卡拉村的粉条产业越来越成熟。但问题是,相较于大型农业企业,普通农民缺少销售渠道,也缺乏人脉资源,怎么把这些产品更快、更多地销出去?”

  为打通市场渠道,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张晓东一方面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外出到柳湾、民和等地观摩学习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本着对照先进找差距、立足自身谋发展的诚恳态度,探索农产品发展销售新路子。

  另一方面,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抓住“企业帮扶”机遇,帮助卡拉村粉条厂与盐湖集团达成长期农产品帮扶协作关系,将洋芋粉条放上国企消费平台,年销售粉条30余吨,年销售金额达40余万元,实现了农产品和消费市场有效对接,解开了农产品销路“千千结”,结出了消费帮扶“钱串串”。

  化蛹成蝶

  显现“优”格局

  2023年6月,第四任“第一书记”杨巍来到卡拉村,他带领工作队员、村“两委”成员以提高产品效益为目标,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纯手工、绿色品牌为载体,编制马铃薯绿色食品认证申报材料,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农产品项目,实现绿色与有机相结合,转“劳作”变“巧作”,用“绿色产业”演绎“金色梦想”,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提高粉条加工原料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同时,发挥驻村工作队的“年轻”优势,将粉条送上“云端”,打造以电商企业为纽带,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线下产品和物流资源为基础的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探索形成“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将农产品推向微信、832等电商平台销售,以线上消费带动乡村振兴。

  驻村帮扶以来,马营乡卡拉村的“第一书记”们以全局思路、精品意识、倍乘方法,和村“两委”一起,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奔向富美乡村的致富大道。

推荐阅读
陈刚在海西州格尔木市调研
吴晓军在西宁调研工业企业运行情况
青海西宁:举行"书香润香格 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
青海医保业务实现“全省通办”
省委宣传部2024年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成绩通知
关于征集第六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的通知
西宁在全省率先上线“党建云图”赋能基层治理
西宁市举行“4·23世界读书日”启动仪式
24H热点
【祖国好 家乡美】杏花疏影间传唱团结佳话
【国土绿化 美化家园】青海互助:今春80万株绿植“...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根线...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海实践·权威访谈】稳中有进...
【农经观察】探索“村房短住”体验别样乡村生活
夜访铁路钢轨“塑型师”
全国青年女子手球冠军走进西宁校园
【一线故事】接力帮扶,交出满意的驻村答卷
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景区5月1日起试运营5月1日至5月31...
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江苏省“组团式”医疗援...
热点图片
【祖国好 家乡美】杏花疏影间传唱团结佳话
【祖国好 家乡美】杏...
【国土绿化 美化家园】青海互助:今春80万株绿植“妆扮”绿色土乡
【国土绿化 美化家园...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根线缆的“追光”脚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七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海实践·权威访谈】稳中有进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下良好基础——2024年青海经济“首季报”解读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
【农经观察】探索“村房短住”体验别样乡村生活
【农经观察】探索“...
夜访铁路钢轨“塑型师”
夜访铁路钢轨“塑型师”
全国青年女子手球冠军走进西宁校园
全国青年女子手球冠...
【一线故事】接力帮扶,交出满意的驻村答卷
【一线故事】接力帮...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一线故事】接力帮扶,交出满意的驻村答卷

青海日报
2024-04-24 08:4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一线故事】接力帮扶,交出满意的驻村答卷

青海日报
2024-04-24 08:4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一线故事】接力帮扶,交出满意的驻村答卷

  • 2024-04-24 08:48:44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40424061450粉条厂里晾晒的粉条。罗珺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打造“一村一品”,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自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先后派出的四位“第一书记”用心用情传递好强村富民“接力棒”,团结带领海东市乐都区马营乡卡拉村全体村民,共同绘就产业强村美好图景。

  适应环境、展开调研、制定规划……四任“第一书记”以卡拉村国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带动,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为依托,打造树品牌、守信誉、获口碑、赢市场、共致富的村粉条厂,现总产值达400多万元,使60%以上的村民受益。

  破壳而出

  实现“零”突破

  位于海东市乐都区马营乡的卡拉村,山大沟深,十年九旱。正因如此,也造就了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土质非常适合“麻皮”洋芋的种植,产量高且淀粉含量较高,被当地农民称之为“金蛋蛋”。

  第一任驻村“第一书记”叶成红进驻后,直面卡拉村种养产业规模散小、加工产业欠统筹的实际,积极联系派出单位,协助乡党委、政府,立足村子马铃薯优势,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投资修建了粉条加工厂。

  回忆起当年的“扶贫路”,叶成红说:“当时村里连柏油路都没有,全都是土路,一下雨全是泥,粉条厂还在建设中,下雨的时候,我就蹲在墙角紧盯着工期,看着粉条厂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等粉条厂建起来了,没有知名度没有人买,我就把粉条带回去,让单位的领导、同事都买回家尝尝,没有一个人说不好的。”

  2016年,粉条厂共收购加工小马铃薯400吨,出售粉条10吨,储存淀粉22吨,为96名贫困人口分红5.184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3个,发放年工资福利8万元。

  蹒跚学步

  展现“亮”面貌

  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逯玉是四任“第一书记”里驻村时间最长的,在驻村的三年时间里,她和村“两委”一起带领卡拉村全体村民,共同按下了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接续奋斗乡村振兴发展的加速键。

  为延长马铃薯产业链,壮大种植规模,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逯玉为粉条厂申请了专项资金共73.93万元,修建蓄水池、马铃薯贮藏窖各1座,更新粉条生产设备9台、购买农机设备4台,实现粉条机械化生产、流水线作业,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带动了产业发展。

  同时,大力发挥联农带农机制,提供就业岗位16个,年发放工资福利12万元。驻村三年后,村里历史性地实现了脱贫摘帽。作为为数不多的女书记,她错过了太多家庭温馨、孩子成长的瞬间,却用青春岁月见证了卡拉村旧貌换新颜的每一个节点,向村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驻村答卷。

  茁壮成长

  呈现“新”气象

  “几年来,卡拉村的粉条产业越来越成熟。但问题是,相较于大型农业企业,普通农民缺少销售渠道,也缺乏人脉资源,怎么把这些产品更快、更多地销出去?”

  为打通市场渠道,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张晓东一方面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外出到柳湾、民和等地观摩学习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本着对照先进找差距、立足自身谋发展的诚恳态度,探索农产品发展销售新路子。

  另一方面,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抓住“企业帮扶”机遇,帮助卡拉村粉条厂与盐湖集团达成长期农产品帮扶协作关系,将洋芋粉条放上国企消费平台,年销售粉条30余吨,年销售金额达40余万元,实现了农产品和消费市场有效对接,解开了农产品销路“千千结”,结出了消费帮扶“钱串串”。

  化蛹成蝶

  显现“优”格局

  2023年6月,第四任“第一书记”杨巍来到卡拉村,他带领工作队员、村“两委”成员以提高产品效益为目标,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纯手工、绿色品牌为载体,编制马铃薯绿色食品认证申报材料,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农产品项目,实现绿色与有机相结合,转“劳作”变“巧作”,用“绿色产业”演绎“金色梦想”,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提高粉条加工原料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同时,发挥驻村工作队的“年轻”优势,将粉条送上“云端”,打造以电商企业为纽带,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线下产品和物流资源为基础的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探索形成“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将农产品推向微信、832等电商平台销售,以线上消费带动乡村振兴。

  驻村帮扶以来,马营乡卡拉村的“第一书记”们以全局思路、精品意识、倍乘方法,和村“两委”一起,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奔向富美乡村的致富大道。

作者 罗珺
编辑:张小千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