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青海:胡兀鹫和狼共同现身大通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樊娅楠
发布时间:2024-05-10 08:57:49
编辑:曹茂山
图片由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5月6日,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管护员刘建民在保护区核心区哈尔金沟收回的红外相机中,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胡兀鹫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狼。

  一段简短的视频中,一只似鹰又似秃鹫的黑褐色“大鸟”,迈着轻快稳健的步伐缓缓靠近食物,认真仔细观察后,开始享受美餐。

  一头、两头、三头……另一段视频中,不断出现体型健硕的狼的身影,它们时而低头嗅闻气味,时而前爪、后爪一起蹬地,悠闲自在。

  此次发现令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欣喜不已。据了解,胡兀鹫别名大胡子鹫,因嘴下吊着一撮乌黑的胡须而得名,是世界上唯一嗜食骨头的鸟类,因数量稀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狼的出现,进一步反映出该自然区域内食物链正在加速形成,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西宁市唯一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祁连山支脉达坂山南麓,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区域,森林覆盖率达65.4%,98%的森林为天然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涵盖了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这里被誉为西宁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

  为实时掌握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及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全面深化党建引领,持续加强野外红外相机监测工作,同步开展野生动物监测项目,稳步扩大监测区域。根据动物留下的活动痕迹,先后布设红外相机300余台,布设范围基本覆盖了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域,所拍摄到雪豹、马麝、荒漠猫、猞猁、黑鹳、黑颈鹤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宝贵影像,进一步充实了保护区科研数据库,为今后资源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推荐阅读
陈刚吴晓军与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一行座谈
陈刚吴晓军与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一行座谈
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再创新高
青海西宁:人大代表进网格 民生实事“摆上桌”
“石榴花开在青海”主题征文启事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2023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西宁市为首批执法监督联系点及执法监督员授牌
青海海北:多维发力构建“家门口”就业新格局
24H热点
西宁市区初步形成“2公里”充电服务圈
西宁“豹”出新名片
以高质量提案助力青海高质量发展
爱在草滩村
“时间就是生命” 西宁海关实现生命救援“加速度”
【祖国好 家乡美】一碗手工酸奶 浓浓“家乡味道”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小社区里的大...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西宁:集群强链,吹响工...
行驶在青藏线上的送水车
青海:高原“工匠”亮相全国舞台
热点图片
西宁市区初步形成“2公里”充电服务圈
西宁市区初步形成“2...
西宁“豹”出新名片
西宁“豹”出新名片
以高质量提案助力青海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提案助力青...
爱在草滩村
爱在草滩村
“时间就是生命” 西宁海关实现生命救援“加速度”
“时间就是生命” 西...
【祖国好 家乡美】一碗手工酸奶 浓浓“家乡味道”
【祖国好 家乡美】一...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小社区里的大幸福
【感党恩 听党话 跟...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西宁:集群强链,吹响工业经济号角——2024首季经济观察之六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海:胡兀鹫和狼共同现身大通

西宁晚报
2024-05-10 08:5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海:胡兀鹫和狼共同现身大通

西宁晚报
2024-05-10 08:5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海:胡兀鹫和狼共同现身大通

  • 2024-05-10 08:57:49
  • 来源:西宁晚报
图片由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5月6日,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管护员刘建民在保护区核心区哈尔金沟收回的红外相机中,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胡兀鹫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狼。

  一段简短的视频中,一只似鹰又似秃鹫的黑褐色“大鸟”,迈着轻快稳健的步伐缓缓靠近食物,认真仔细观察后,开始享受美餐。

  一头、两头、三头……另一段视频中,不断出现体型健硕的狼的身影,它们时而低头嗅闻气味,时而前爪、后爪一起蹬地,悠闲自在。

  此次发现令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欣喜不已。据了解,胡兀鹫别名大胡子鹫,因嘴下吊着一撮乌黑的胡须而得名,是世界上唯一嗜食骨头的鸟类,因数量稀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狼的出现,进一步反映出该自然区域内食物链正在加速形成,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西宁市唯一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祁连山支脉达坂山南麓,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区域,森林覆盖率达65.4%,98%的森林为天然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涵盖了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这里被誉为西宁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

  为实时掌握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及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全面深化党建引领,持续加强野外红外相机监测工作,同步开展野生动物监测项目,稳步扩大监测区域。根据动物留下的活动痕迹,先后布设红外相机300余台,布设范围基本覆盖了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域,所拍摄到雪豹、马麝、荒漠猫、猞猁、黑鹳、黑颈鹤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宝贵影像,进一步充实了保护区科研数据库,为今后资源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 樊娅楠
编辑:曹茂山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