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飞针走线传承千年技艺——“非遗在青海”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谢梦茹
发布时间:2024-05-15 09:11:33
编辑:李家奕
QQ图片20240515054631青绣技艺交流。陈俊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绣”,以其历史悠久、手法独特、风格古朴、针法繁多、色彩艳丽等特点广受关注,属“指尖技艺”的瑰宝和非遗文化中的一张闪亮名片。

  河湟刺绣作为青绣的分支,在青藏高原东部河湟谷地代代相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月7日,记者走进海东市平安区残疾人文创产业基地,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分门别类整齐排列,精美河湟刺绣绣品样式新颖。

  “我们以纯手工河湟刺绣绣法为基础,设计制作了各样文创产品。”在产品展示区,基地负责人俞兰正热情地向顾客介绍各式各样的刺绣产品:“这是我设计的‘醉美海东’系列挂件,图案都是海东各地的特色景观和人文风情,像循化孟达天池、互助鼓楼,乐都柳湾彩陶等等。”

  河湟刺绣作品大多在黑色的绣布上直接用鲜艳的色彩表现主题,图案多取材于自然景观、日常生活等,它不仅反映着河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还能够展现出河湟谷地多姿的风貌和多彩的民俗文化。

  说起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刺绣作品,俞兰如数家珍,顾客听得兴致勃勃,边欣赏着眼前各色的精美绣品,边发出惊叹。

  展厅另一侧,几位学员正围坐在一起穿针引线,展示指尖技艺,精心缝制式样新颖的刺绣作品。

  54岁的王雪花神情专注,一针一线耐心缝制着手中的小挂件。“2012年因为一起车祸我落下一身残疾,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以前我一直待在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入来源,这些年在俞老师帮助下,我慢慢接触到刺绣,现在我也能用自己的双手,拿到属于自己的工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和王雪花一样,基地里还有不少残疾人学员,她们在俞兰的帮助下,走进刺绣世界,步入非遗殿堂。

QQ图片20240515054640俞兰介绍自己收藏的老刺绣绣品。谢梦茹 摄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5月,平安区残疾人文创产业基地正式成立以来,已经吸纳并带动20余名残疾人就业,每位学员月均收入可达1000余元。青绣改变着学员生活的同时,也让俞兰在几十年的寻梦之路上越走越宽阔。

  早年在青海棉纺织厂下岗的俞兰,怀揣着对青绣手艺的热忱,2003年到江苏、江西等地学习刺绣。在钻研刺绣的道路上,她曾师从江西省新余市夏布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小红和河湟刺绣老艺人许长梅,学艺多年,俞兰也让刺绣艺术在她的手指间生出灿烂之花。

  多年来,俞兰创办过绣坊,也成立公司,她不断发展着自己的河湟刺绣产业,通过开展青绣产品研发设计、绣品展示、非遗文化传播等多项活动,持续带动周边地区广大妇女和残疾人就业。2019年,俞兰被命名为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近年来,为传承和发扬河湟刺绣,俞兰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研发了许多契合现代审美、实用而精巧的河湟刺绣作品,她所创作的“大美青海”系列、“青绣之源 醉美海东”系列等绣品,深受顾客喜爱。

  “把河湟刺绣这门老手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是我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非遗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我相信创新是最好的发展,使用是最好的传承!”俞兰说,只有美观精致、能够为顾客所使用的产品,才能让河湟刺绣被更多人知晓,才能让这门非遗技艺发扬、传承得更久远,才能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河湟刺绣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河湟刺绣是河湟地区的文化瑰宝,每一幅作品都是人们对河湟历史的再现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它展现出河湟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平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负责人介绍,通过非遗宣传展示、“非遗购物节”等活动,河湟刺绣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借助技艺展示、作品展览和销售等方式,在增加当地经济收入的同时,不断擦亮河湟刺绣的文化名片。

  “我带着自己创作的河湟刺绣作品参加了不少文博会、展览会,通过展示交流,与众多优秀的非遗艺人打交道,和他们聊作品、谈创新,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俞兰坦言,非常希望我们的青绣能够成为外界了解青海的一个窗口,让更多人走近青海、了解青海、做客青海。

  这是非遗艺人用心“演绎”旅游文化推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河湟大地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的“文化交响”。

推荐阅读
十四届省委网信委第二次会议召开
陈刚吴晓军与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一行座谈
青海:乐都至化隆高速公路乐化隧道双幅贯通
青海省多部门举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石榴花开在青海”主题征文启事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2023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西宁市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发布实施
青海西宁:从严惩治群众身边“蝇贪蚁腐”
24H热点
匠心聚 百业兴——“青海高原工匠”群像扫描
跨越山海,诗画浙江遇上大美青海——2024青海文旅...
“青超”联赛吹响集结号——“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点燃党建引擎 激发振兴动能
“北四村”村民住进了新楼房
追“云”逐“数”抢新机 绿色算力“天才方案”落地...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8支参赛球队都来了
在格尔木,感受“诗与远方”的魅力
课堂开到田间地头 让劳动教育在泥土里“生根发芽”
浩瀚荒漠中的“绿色突围”——高质量发展区域调研...
热点图片
匠心聚 百业兴——“青海高原工匠”群像扫描
匠心聚 百业兴——“...
跨越山海,诗画浙江遇上大美青海——2024青海文旅走进浙江宣传推介活动见闻
跨越山海,诗画浙江...
“青超”联赛吹响集结号——“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集训探营
“青超”联赛吹响集...
点燃党建引擎 激发振兴动能
点燃党建引擎 激发振...
“北四村”村民住进了新楼房
“北四村”村民住进...
追“云”逐“数”抢新机 绿色算力“天才方案”落地开花
追“云”逐“数”抢...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8支参赛球队都来了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在格尔木,感受“诗与远方”的魅力
在格尔木,感受“诗...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飞针走线传承千年技艺——“非遗在青海”系列报道之二

青海日报
2024-05-15 09:1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飞针走线传承千年技艺——“非遗在青海”系列报道之二

青海日报
2024-05-15 09:1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飞针走线传承千年技艺——“非遗在青海”系列报道之二

  • 2024-05-15 09:11:33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40515054631青绣技艺交流。陈俊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绣”,以其历史悠久、手法独特、风格古朴、针法繁多、色彩艳丽等特点广受关注,属“指尖技艺”的瑰宝和非遗文化中的一张闪亮名片。

  河湟刺绣作为青绣的分支,在青藏高原东部河湟谷地代代相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月7日,记者走进海东市平安区残疾人文创产业基地,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分门别类整齐排列,精美河湟刺绣绣品样式新颖。

  “我们以纯手工河湟刺绣绣法为基础,设计制作了各样文创产品。”在产品展示区,基地负责人俞兰正热情地向顾客介绍各式各样的刺绣产品:“这是我设计的‘醉美海东’系列挂件,图案都是海东各地的特色景观和人文风情,像循化孟达天池、互助鼓楼,乐都柳湾彩陶等等。”

  河湟刺绣作品大多在黑色的绣布上直接用鲜艳的色彩表现主题,图案多取材于自然景观、日常生活等,它不仅反映着河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还能够展现出河湟谷地多姿的风貌和多彩的民俗文化。

  说起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刺绣作品,俞兰如数家珍,顾客听得兴致勃勃,边欣赏着眼前各色的精美绣品,边发出惊叹。

  展厅另一侧,几位学员正围坐在一起穿针引线,展示指尖技艺,精心缝制式样新颖的刺绣作品。

  54岁的王雪花神情专注,一针一线耐心缝制着手中的小挂件。“2012年因为一起车祸我落下一身残疾,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以前我一直待在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入来源,这些年在俞老师帮助下,我慢慢接触到刺绣,现在我也能用自己的双手,拿到属于自己的工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和王雪花一样,基地里还有不少残疾人学员,她们在俞兰的帮助下,走进刺绣世界,步入非遗殿堂。

QQ图片20240515054640俞兰介绍自己收藏的老刺绣绣品。谢梦茹 摄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5月,平安区残疾人文创产业基地正式成立以来,已经吸纳并带动20余名残疾人就业,每位学员月均收入可达1000余元。青绣改变着学员生活的同时,也让俞兰在几十年的寻梦之路上越走越宽阔。

  早年在青海棉纺织厂下岗的俞兰,怀揣着对青绣手艺的热忱,2003年到江苏、江西等地学习刺绣。在钻研刺绣的道路上,她曾师从江西省新余市夏布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小红和河湟刺绣老艺人许长梅,学艺多年,俞兰也让刺绣艺术在她的手指间生出灿烂之花。

  多年来,俞兰创办过绣坊,也成立公司,她不断发展着自己的河湟刺绣产业,通过开展青绣产品研发设计、绣品展示、非遗文化传播等多项活动,持续带动周边地区广大妇女和残疾人就业。2019年,俞兰被命名为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近年来,为传承和发扬河湟刺绣,俞兰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研发了许多契合现代审美、实用而精巧的河湟刺绣作品,她所创作的“大美青海”系列、“青绣之源 醉美海东”系列等绣品,深受顾客喜爱。

  “把河湟刺绣这门老手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是我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非遗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我相信创新是最好的发展,使用是最好的传承!”俞兰说,只有美观精致、能够为顾客所使用的产品,才能让河湟刺绣被更多人知晓,才能让这门非遗技艺发扬、传承得更久远,才能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河湟刺绣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河湟刺绣是河湟地区的文化瑰宝,每一幅作品都是人们对河湟历史的再现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它展现出河湟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平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负责人介绍,通过非遗宣传展示、“非遗购物节”等活动,河湟刺绣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借助技艺展示、作品展览和销售等方式,在增加当地经济收入的同时,不断擦亮河湟刺绣的文化名片。

  “我带着自己创作的河湟刺绣作品参加了不少文博会、展览会,通过展示交流,与众多优秀的非遗艺人打交道,和他们聊作品、谈创新,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俞兰坦言,非常希望我们的青绣能够成为外界了解青海的一个窗口,让更多人走近青海、了解青海、做客青海。

  这是非遗艺人用心“演绎”旅游文化推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河湟大地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的“文化交响”。

作者 谢梦茹
编辑:李家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