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出青海,稳定又安全。今年1至3月青海新能源发电量达127.3亿千瓦时,同比提升20.4%,一季度新能源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51.3%,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新能源发电量超50%的省级电网,从能源结构和节能降碳等数据看,青海已初步具备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形态,这一立得住、叫得响的实绩,再次展示了青海抢抓新能源发展新机遇、拥抱“绿电”未来的“硬核”力量,标志着青海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迈出了崭新步伐。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征程上,如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绿色发展动能?需要包括青海在内的各省区作出有力回答。截至1月1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累计外送电力突破7000亿千瓦时;2月24日,甘肃省光伏单日发电量达到1.08亿千瓦时,甘肃电网光伏发电出力达1604万千瓦,占当时全省总发电出力的57%、全网用电负荷的83%;今年1月,四川省成功完成了首次省内绿电交易,签约电量预计超50亿千瓦时;近期,青海,在15个省市实现清洁能源优化配置,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沙戈荒”大基地建设项目750千伏红旗输变电工程投运……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国能源领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增弹性、强韧性,“绿电”发展动能充沛,祖国各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既大规模开发、又高水平消纳,让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青海“绿电”一马当先、当仁不让。
“双碳”无南北,“绿电”贯西东。这些年,让西电东送含“绿”量更足,通过数字赋能推动能源智慧化转型,青海一个个能确保风、光新能源发电发得出、用得上的实用的现实电网,也成为一个个开放的、具有未来电网特征的试验平台。无论是多发满发,还是高水平消纳与大规模输送,都需要我们发力双循环,加速新赛道,时时“跳出青海看青海,立足全国看青海”,注意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经验做法,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发挥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机制作用,不断强化“一带一路”参与度;都要求我们抓当前、谋未来,积极培育清洁能源新动能,提升国家能源大局中的“青海分量”,科学谋划清洁能源的开发规模、总体布局、开发时序、重点区域,持续扩大基地规模、补齐电网短板、突破调储瓶颈、加快电能替代、提升消纳能力,统筹解决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功能性问题,加快构建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格局,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有力推动绿电能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经济优势。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青海责无旁贷。我们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发展和转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决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坚决推动能源清洁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今天,清洁能源已成为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我们要树牢“一盘棋”思想,争取将更多青海能源项目纳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大做强青海能源的总盘子。加快发展以绿色算力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都需要我们聚焦推进绿电绿算融合发展,夯实总体绿电供给基础,积极探索创新绿电供给方式,充分挖掘绿电价值;都要求我们进一步稳定电网、提高效能,充分释放青海绿色算力品牌价值,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开展绿电溯源,推进绿电认证,培育绿电消费市场,加大智能电网建设力度,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机制,让更多产品贴上绿色标签,以市场化方式凸显绿电环境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绿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