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一方水土,一方特产。走进湟源,陈醋飘香;来到互助,青稞酒醉人;奔赴柴达木盆地,枸杞一望无际……湟源陈醋、互助青稞酒、柴达木枸杞,这些耳熟能详的土特产,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如昆仑玉、青海冬虫夏草、茶卡盐、贵德蜂蜜、大通牦牛肉、藏毯。
来自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目前,我省拥有15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企业68家。2023年,用标企业年产值超过300亿元,地理标志成了金名片。
用标企业年产值超三百亿元
近日,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地毯织造车间内,阿克明斯特机织地毯、传统手工编织地毯、手工枪刺地毯3个生产区域依次分布。这头,大型织机轻快而有节奏地运转,一根根经线、纬线、纱线有序交织;那边,伴随着手工枪刺的“哒哒”声,一张地毯的图案逐渐显现。
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藏毯的用标企业。5月15日,忙完一天的工作,公司财务副总经理张兰香习惯性地复盘:“去年,公司营收1.08亿元,成绩还算不错。今年,我们从1月起忙碌,实现了开门红。截至4月,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手工枪刺地毯订单增长较快……”
同仁,藏语称之为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去年,我省实现“热贡唐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用标零的突破,用标企业有两家,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画院是其中之一。画院负责人扎西当周介绍,画院在北京、青岛开设有娘本唐卡艺术馆,作品多次出国参展,去年销售额2700多万元。
“互助青稞酒”用标企业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23.50%。“茶卡盐”用标企业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茶卡食用盐6.78万吨,产值1.93亿元;销售茶卡工业盐84.43万吨,产值1.49亿元。
2023年,我省国家地理标志用标企业年产值309.58亿元,一件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效撬动特色产业发展,为青海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土”是品质也是声誉
效益增长的同时,用标企业纷纷思考如何进一步挖掘“地理标志+”潜能,让“青字号”产品走得更远?
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瞄准中高端市场,打出“源自海拔3100米的青藏高原茶卡盐湖”等口号,凸显生态优势。公司生产的食用盐在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均有销售,销售网络覆盖国内65%的省市,远销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取得天猫、抖音等平台食盐类目销售第一的好成绩。
“我们积极融入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行动中,努力打造百万吨食用盐生产基地,引领国内原生态食盐行业发展。”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品牌博览会上,公司副总经理龚昶认为,茶卡盐品质独一无二,发展势头前所未有。
“柴达木枸杞”用标企业有18家,用标企业之一的都兰丰海枸杞有限责任公司拥有4875亩有机枸杞种植基地,取得中国、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有机种植、加工双认证。5月18日,公司副总经理何顺回忆:“成为用标企业后,我们立即更换产品包装,懂行的人一看到国家地理标志,就很认同我们的产品。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之路,探索‘地理标志+’融合发展新模式,让产品既接地气又高端大气,更好链接消费者。”
大柴旦润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柴达木枸杞”用标企业,公司总经理卢战顺认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产地相关联,它的“土”是品质的象征,也是声誉的保障,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甚至会形成“绝对优势”,公司会利用好这一优势,在“地理标志+”上下功夫,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地理标志走出去成了金名片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光要有好品质,还得有好人缘。这一点,省市场监管局15年前就意识到了。
2009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积极组织用标企业走出去,相继在国内上海、成都、济南、郑州等城市,国外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举办“大美青海·生态品牌”商品推介会,2000余家(次)企业参展、推介,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展示“青字号”产品,助力品牌企业高速发展。
就拿去年来说,5月,省市场监管局组织51家经营主体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销售额53.36万元,达成意向签约19项,签约金额1229万元,正式签约3项,签约金额207万元;9月,组织122家经营主体参展2023无锡现代农业博览会,销售金额151万元,促成签约项目45个,签约金额1.15亿元,已落地签约金额2680万元。
省市场监管局还争取茶卡盐代表我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参展中国质量(成都)大会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展,协调茶卡盐、贵德蜂蜜、昂思多矿泉水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驻中国地理标志产业大厦(济南),常态化展示、推介;精心策划拍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视频,在西宁机场全年投放,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
走出去的意义,不仅在于销售、签约,还能让藏在深闺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认识,展现品牌背后的价值与潜力。青海湟源日月山醋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湟源陈醋”用标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杜宁尝到了甜头:“去年,我们的产品走出高原,销往甘肃、四川等省,销售额600多万元,较2022年增长20%。”
地理标志大有文章可做
眼下,省市场监管局又出发了,组织80多家经营主体参加5月23日至26日在重庆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让“青字号”产品再次唱响西部,讲好“大美青海·生态品牌”的故事。
何顺带着产品欣然前往,他信心满满地说:“有了国家地理标志的加持,公司销售额快速增长,去年销售额1300万元,今年到目前已实现销售额1000万元,预计年底能突破2000万元。”
地理标志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如何让国家地理标志充分发挥“保护一个产品、带动一批企业、做强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的点金之力,助推我省“四地”建设,实现品牌强省?
省市场监管局商标品牌建设与对外合作处处长高翔表示,青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三江之水润万物,高原净土孕希望,国家地理标志大有文章可做。省市场监管局将立足主业主责,强化地理标志运用,积极搭建宣传平台,夯实商标业务基础,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全力推动地理标志成为助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截至一季度,全省新增有效注册商标2425件,全省累计注册商标78690件。
高翔透露,聚焦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省市场监管局即将印发《青海省商标、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工作方案(2024—2025年)》,让地理标志培育、运用、保护工作更有方向、更加精准;正在拍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视频,将在西宁繁华地段投放,让地理标志更加深入人心,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