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身边的感动】以爱之名,守护“星星的孩子”
——记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好人”陈志芳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晶
发布时间:2024-05-27 07:45:09
编辑:王易
    编者按 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5月17日,2024年“青海好人”第一季度名单公布,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抗震救灾五类20人(组)光荣上榜。即日起,开设“身边的感动”专栏,讲述“青海好人”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营造学习好人、宣传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QQ图片20240527052802陈志芳帮助孤独症儿童做肢体协调训练。王晶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来,小手小手搓一搓……”5月21日,在西宁市星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创办人陈志芳正帮助一名5岁的孤独症儿童轩轩做肢体协调性练习。

  在陈志芳轻言细语的引导下,轩轩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只是慢慢跟随她做出相应动作。在这里,有的孩子四五岁了还不会说去厕所;有的目光清亮,却不愿与人对视;有的语言发育正常,却几乎不和人说话;有的不会表达,不舒服时只能大哭……

  陈志芳说,孩子们的这些行为属于孤独症的典型症状。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能力严重受损,语言发育迟滞或丧失,兴趣狭隘、行为刻板重复,部分患者伴有智力低下等多重障碍,且终生无法治愈。孤独症儿童受困在自己的心智里,独自闪烁,常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陈志芳不仅是众多“星儿”的守护者,还是一名23岁孤独症孩子的母亲,创办机构的初衷正是因为自身经历。

  “儿子3岁时确诊‘孤独症’,这个消息仿佛晴天霹雳。”陈志芳久久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作为妈妈,我要为他做些什么。”陈志芳开始学习有关孤独症干预的知识,并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带着儿子奔波于北京、青岛等知名康复机构咨询、求医,其中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摸声带、看口型、学说话……在为儿子做康复的过程中,陈志芳不断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回到西宁后,她发现这里的专业康复资源依然匮乏,很多特殊儿童家庭奔波于外地,和她当年一样过着有家不能回的日子。

  如何让儿子及更多孤独症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康复治疗?陈志芳决定试一试。2015年,她自筹资金注册成立“西宁市星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助残公益组织,并联系多家康复机构,实地学习对孤独症孩子开展康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近10年的时间,从4名老师、4个孩子,发展到40名老师、近200个孩子,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求助者。陈志芳说:“这是一条迷茫与希望并存的路,但我们一直在前进。”

  走进“星光”教室,9名穿戴干净整洁的孤独症孩子正在老师和彦颖的教导下安静地画画,看到我们进来,他们纷纷热情地打招呼:“陈老师好!”“老师好!”

  已在这里工作6年的和彦颖说,以前“星光”的孩子见到生人,会捂着眼睛从手指缝偷偷地看,经过不断治疗,许多孩子已经可以主动打招呼,说出“你们好!”这是为孩子们坚持做社会融合锻炼的效果,常人眼中的“小事”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很大的进步。

  “孤独症儿童越早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越有好处。”陈志芳说,许多心智障碍人士成长到16岁以后,即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多的只能被“圈养”在家里,由于缺乏必备的生活技能和社会规则的训练,这使得大龄心智障碍群体长期与社会脱节很难走向“美好生活”。

  “为了帮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我们根据每一位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对一’专业指导,综合考量他们的情绪管理、行为常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帮助家长建立合理预期。除了发展孩子的学业能力,更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性能力,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陈志芳说。

  然而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得多,怎么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饭,如厕后怎么提裤子,甚至怎么玩,都需要学习。“孤独症患者最难培养的能力是沟通。父母在身边,简单交流没有问题,但真走进社会,一个眼神可能就会影响情绪。”陈志芳说。

  从穿衣洗脸、洗衣扫地、做饭择菜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再到乘坐公交车、去早市买菜、去超市购物等社会实践能力,常人一天能学会的技能,孤独症孩子需要培养训练一年甚至更久。“孩子们学习东西很慢,需要重复重复再重复,每当孩子学会一个动作,甚至说出几个单音节的字,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陈志芳感慨。

  “陈老师,我的孩子会叫妈妈了……”“斌斌学会骑车了……”“丹丹现在可会做家务了……”经过千千万万遍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孩子和心智障碍者,在这里发生着改变,他们的家庭也有了些许的幸福感。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支持下,“星光”为600余名心智障碍人士提供专业康复服务,截至目前,已有30余名儿童进入普校接受融合教育,6名青年走上工作岗位,陈志芳也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大家长”。

  “以爱之名传递温暖,努力践行责任担当。”这是陈志芳的最佳写照。她先后荣获2020年度“西宁市三八红旗手”、第四届青海省道德模范、第五届西宁市道德模范、2023年度“青海省三八红旗手”、2024年第一季度助人为乐“青海好人”等多项荣誉称号……陈志芳用心守护着“星星的孩子”,用爱托起心智障碍者这一群体的新希望。

  “对我来说,在这个平凡而特殊的岗位上能够帮助到很多特殊人群是最大的幸福。未来,我将继续用真心真情爱护、呵护、守护更多孩子,用最专业的服务帮助他们向前奔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爱。”陈志芳说。

推荐阅读
陈刚在省委社会工作部、省信访局调研
陈刚: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青海: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示范课观摩会召开
青海:国道213热马项目马匹寺至西海镇段顺利通车
关于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通报
省委宣传部2024年公开遴选公务员拟任职人员公示
西宁:新宁路部分路段建成通车
演唱会来了!邀您赴一场西宁之约
24H热点
【祖国好 家乡美】家乡推荐官拉央卓玛讲玛沁故事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当一...
25年守护“永不消逝的电波”
唐卡艺人桑杰加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让更多优质藏药制剂成为...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不被定义的藏绣人生——...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劳动者之歌】一片“匠心...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烛光,逐光——记青海大...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劳动者之歌】追光逐日“...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劳动者之歌】奋战在抗震...
热点图片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青超联赛玉树赛区首场比赛玉树牦牛队战平黄南热贡艺术队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玉”见足球 “畜”势待发 ——“青超联赛”首轮玉树州主场见闻
【大美青海·高原·足...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让更多海北好物火出圈
【大美青海·高原·足...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百余种玉树特产齐亮相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有趣有料超炫酷的科技活动周等你来打卡!——2024年青海省科技活动周见闻
有趣有料超炫酷的科...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青海在建高速公路大桥最高墩成功封顶
青海在建高速公路大...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身边的感动】以爱之名,守护“星星的孩子”
——记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好人”陈志芳

青海日报
2024-05-27 07:4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身边的感动】以爱之名,守护“星星的孩子”
——记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好人”陈志芳

青海日报
2024-05-27 07:4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身边的感动】以爱之名,守护“星星的孩子”
——记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好人”陈志芳

  • 2024-05-27 07:45:09
  • 来源:青海日报
    编者按 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5月17日,2024年“青海好人”第一季度名单公布,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抗震救灾五类20人(组)光荣上榜。即日起,开设“身边的感动”专栏,讲述“青海好人”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营造学习好人、宣传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QQ图片20240527052802陈志芳帮助孤独症儿童做肢体协调训练。王晶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来,小手小手搓一搓……”5月21日,在西宁市星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创办人陈志芳正帮助一名5岁的孤独症儿童轩轩做肢体协调性练习。

  在陈志芳轻言细语的引导下,轩轩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只是慢慢跟随她做出相应动作。在这里,有的孩子四五岁了还不会说去厕所;有的目光清亮,却不愿与人对视;有的语言发育正常,却几乎不和人说话;有的不会表达,不舒服时只能大哭……

  陈志芳说,孩子们的这些行为属于孤独症的典型症状。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能力严重受损,语言发育迟滞或丧失,兴趣狭隘、行为刻板重复,部分患者伴有智力低下等多重障碍,且终生无法治愈。孤独症儿童受困在自己的心智里,独自闪烁,常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陈志芳不仅是众多“星儿”的守护者,还是一名23岁孤独症孩子的母亲,创办机构的初衷正是因为自身经历。

  “儿子3岁时确诊‘孤独症’,这个消息仿佛晴天霹雳。”陈志芳久久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作为妈妈,我要为他做些什么。”陈志芳开始学习有关孤独症干预的知识,并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带着儿子奔波于北京、青岛等知名康复机构咨询、求医,其中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摸声带、看口型、学说话……在为儿子做康复的过程中,陈志芳不断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回到西宁后,她发现这里的专业康复资源依然匮乏,很多特殊儿童家庭奔波于外地,和她当年一样过着有家不能回的日子。

  如何让儿子及更多孤独症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康复治疗?陈志芳决定试一试。2015年,她自筹资金注册成立“西宁市星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助残公益组织,并联系多家康复机构,实地学习对孤独症孩子开展康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近10年的时间,从4名老师、4个孩子,发展到40名老师、近200个孩子,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求助者。陈志芳说:“这是一条迷茫与希望并存的路,但我们一直在前进。”

  走进“星光”教室,9名穿戴干净整洁的孤独症孩子正在老师和彦颖的教导下安静地画画,看到我们进来,他们纷纷热情地打招呼:“陈老师好!”“老师好!”

  已在这里工作6年的和彦颖说,以前“星光”的孩子见到生人,会捂着眼睛从手指缝偷偷地看,经过不断治疗,许多孩子已经可以主动打招呼,说出“你们好!”这是为孩子们坚持做社会融合锻炼的效果,常人眼中的“小事”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很大的进步。

  “孤独症儿童越早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越有好处。”陈志芳说,许多心智障碍人士成长到16岁以后,即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多的只能被“圈养”在家里,由于缺乏必备的生活技能和社会规则的训练,这使得大龄心智障碍群体长期与社会脱节很难走向“美好生活”。

  “为了帮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我们根据每一位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对一’专业指导,综合考量他们的情绪管理、行为常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帮助家长建立合理预期。除了发展孩子的学业能力,更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性能力,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陈志芳说。

  然而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得多,怎么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饭,如厕后怎么提裤子,甚至怎么玩,都需要学习。“孤独症患者最难培养的能力是沟通。父母在身边,简单交流没有问题,但真走进社会,一个眼神可能就会影响情绪。”陈志芳说。

  从穿衣洗脸、洗衣扫地、做饭择菜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再到乘坐公交车、去早市买菜、去超市购物等社会实践能力,常人一天能学会的技能,孤独症孩子需要培养训练一年甚至更久。“孩子们学习东西很慢,需要重复重复再重复,每当孩子学会一个动作,甚至说出几个单音节的字,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陈志芳感慨。

  “陈老师,我的孩子会叫妈妈了……”“斌斌学会骑车了……”“丹丹现在可会做家务了……”经过千千万万遍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孩子和心智障碍者,在这里发生着改变,他们的家庭也有了些许的幸福感。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支持下,“星光”为600余名心智障碍人士提供专业康复服务,截至目前,已有30余名儿童进入普校接受融合教育,6名青年走上工作岗位,陈志芳也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大家长”。

  “以爱之名传递温暖,努力践行责任担当。”这是陈志芳的最佳写照。她先后荣获2020年度“西宁市三八红旗手”、第四届青海省道德模范、第五届西宁市道德模范、2023年度“青海省三八红旗手”、2024年第一季度助人为乐“青海好人”等多项荣誉称号……陈志芳用心守护着“星星的孩子”,用爱托起心智障碍者这一群体的新希望。

  “对我来说,在这个平凡而特殊的岗位上能够帮助到很多特殊人群是最大的幸福。未来,我将继续用真心真情爱护、呵护、守护更多孩子,用最专业的服务帮助他们向前奔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爱。”陈志芳说。

作者 王晶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