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聚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走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田得乾
发布时间:2024-05-27 07:46:03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良好生态是青海的宝贵资源和财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是青海立足省情定位迈向新征程的必然选择,也是青海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上青海高原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明确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青海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聚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汇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QQ图片20240527051811
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闻皓 才让东珠 杨红霞 李庆玲 摄

  绿色引领 算力产业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随着数字化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竞争力,算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青海素有“中华水塔”“三江之源”之称,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富集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资源,以及广袤的荒漠化土地,拥有得天独厚、充沛齐全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气候干燥、冷凉、洁净,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天然良港。

  于青海而言,抢抓国家“东数西算”的有利时机,着力把“绿电”变“绿算”、把“电缆”变“光缆”、把“瓦特”变“比特”,全力推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更是努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开辟发展新赛道的积极行动。

  今年1月,青海发布实施5项绿色算力地方标准,标志着青海成为全国首个制定绿色算力地方标准的省份,为助力我省绿色数据产业发展,加快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提供强力支撑;

  3月29日,以“保护高原生态、发展绿色未来”为主题的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北京举行,8个总投资123亿元的绿色算力领域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推动全省清洁能源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

  4月27日,青海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和地理气候条件,青海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吸引了一批绿色低碳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底色,算力是新质生产力引擎。青海正在积极扛牢发展绿色未来使命担当,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探索清洁能源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的新路子。

QQ图片20240527052048
青海中控5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镜场。李庆玲 摄

  生态为底 让大美青海“更有颜值”

  湛蓝如洗的天空下,巍峨的雪山高高耸立,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如珍珠,高原“蓝宝石”青海湖碧波荡漾……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为青海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去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了首批省级生态旅游景区及创建景区评定工作,认定青海湖、龙羊峡等8家景区为省级生态旅游景区,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景区、乡趣卡阳户外旅游度假景区等9家景区为省级生态旅游创建景区。

  五月的青海气候凉爽宜人。“五一”假期,作为青海生态旅游金名片的青海湖也迎来了旅游季,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前来。走进二郎剑景区,游客们不仅能领略到水天一色的自然之美,还能近距离感受鱼鸟共生的生态之美。

  5月19日,“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青甘藏旅游专列在西宁发车,来自港澳台及全国各地的三百八十多名游客通过车景一体的旅行体验,从青海湖、茶卡盐湖、大柴旦翡翠湖等青海省内极具代表性的景区,开启一次生态之旅。

  青海被誉为“万山之宗”“三江之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赋予青海全域化的优质自然人文景观,发展生态旅游具有独特优势。正因如此,青海始终以呵护好“生灵草木”为骄傲,守护好“山宗水源”为责任,发挥好“生态优势”为追求。

  特别是近年来,青海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依托高质量生态旅游资源,彰显生态价值,提升大美青海的“气质”。发挥青海蓝天净土碧水优势,树立生态旅游净地形象。办好青洽会、环湖赛等重大节会赛事,提高青海生态旅游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未来的青海,大家心驰神往的三江源溯源之旅、青藏高原雪山探秘之旅、国家公园生态体验之旅,都将成为可即可近的现实之旅。

  立足特色 “四地”建设汇聚澎湃发展动力

  “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为青海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确定了战略路径。

  几年来,全省上下聚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立足把高原资源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制定盐湖领域十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逐步形成了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2023年盐湖产业产值达到580多亿元,钾肥产量占全国的77%;

  全省清洁能源装机突破51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93%,新能源装机突破38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69%,占比均居全国首位,建成全国首条全绿电大通道;

  着力打造以西宁为中心、以青海湖生态旅游圈为环、东南西北多带的“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大美青海、山宗水源的品牌越来越响;

  现有1.5亿多亩有机监测草原,实现八百多万头只牛羊原产地溯源,鲑鳟鱼产量占全国的近四成,青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冷水鱼生产基地,聚力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方兴未艾。

  ……

  今日青海,绿色发展的底色更足,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充沛。

推荐阅读
陈刚在省委社会工作部、省信访局调研
陈刚: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青海: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示范课观摩会召开
青海:国道213热马项目马匹寺至西海镇段顺利通车
关于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通报
省委宣传部2024年公开遴选公务员拟任职人员公示
西宁:新宁路部分路段建成通车
演唱会来了!邀您赴一场西宁之约
24H热点
青海,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范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坚...
【文化中国行】做好传承实践的一份子——“非遗在...
【经济聚焦】从龙羊峡“游”出的青海三文鱼——“...
【文化中国行】揉进曲克安哒的“甜蜜”与传承——...
情重昆仑 青津同行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内外兼...
青海:实施“四大行动”释放发展新动力——《青海...
【净土青海·高原臻品】高原臻品何以驰骋绿茵场?
聚力招才引智 赋能高质量发展——青海省2024年春季...
热点图片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青超联赛玉树赛区首场比赛玉树牦牛队战平黄南热贡艺术队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玉”见足球 “畜”势待发 ——“青超联赛”首轮玉树州主场见闻
【大美青海·高原·足...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让更多海北好物火出圈
【大美青海·高原·足...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百余种玉树特产齐亮相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有趣有料超炫酷的科技活动周等你来打卡!——2024年青海省科技活动周见闻
有趣有料超炫酷的科...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青海在建高速公路大桥最高墩成功封顶
青海在建高速公路大...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聚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走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青海日报
2024-05-27 07:4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聚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走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青海日报
2024-05-27 07:4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聚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走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2024-05-27 07:46:03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良好生态是青海的宝贵资源和财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是青海立足省情定位迈向新征程的必然选择,也是青海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上青海高原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明确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青海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聚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汇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QQ图片20240527051811
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闻皓 才让东珠 杨红霞 李庆玲 摄

  绿色引领 算力产业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随着数字化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竞争力,算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青海素有“中华水塔”“三江之源”之称,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富集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资源,以及广袤的荒漠化土地,拥有得天独厚、充沛齐全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气候干燥、冷凉、洁净,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天然良港。

  于青海而言,抢抓国家“东数西算”的有利时机,着力把“绿电”变“绿算”、把“电缆”变“光缆”、把“瓦特”变“比特”,全力推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更是努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开辟发展新赛道的积极行动。

  今年1月,青海发布实施5项绿色算力地方标准,标志着青海成为全国首个制定绿色算力地方标准的省份,为助力我省绿色数据产业发展,加快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提供强力支撑;

  3月29日,以“保护高原生态、发展绿色未来”为主题的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北京举行,8个总投资123亿元的绿色算力领域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推动全省清洁能源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

  4月27日,青海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和地理气候条件,青海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吸引了一批绿色低碳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底色,算力是新质生产力引擎。青海正在积极扛牢发展绿色未来使命担当,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探索清洁能源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的新路子。

QQ图片20240527052048
青海中控5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镜场。李庆玲 摄

  生态为底 让大美青海“更有颜值”

  湛蓝如洗的天空下,巍峨的雪山高高耸立,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如珍珠,高原“蓝宝石”青海湖碧波荡漾……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为青海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去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了首批省级生态旅游景区及创建景区评定工作,认定青海湖、龙羊峡等8家景区为省级生态旅游景区,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景区、乡趣卡阳户外旅游度假景区等9家景区为省级生态旅游创建景区。

  五月的青海气候凉爽宜人。“五一”假期,作为青海生态旅游金名片的青海湖也迎来了旅游季,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前来。走进二郎剑景区,游客们不仅能领略到水天一色的自然之美,还能近距离感受鱼鸟共生的生态之美。

  5月19日,“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青甘藏旅游专列在西宁发车,来自港澳台及全国各地的三百八十多名游客通过车景一体的旅行体验,从青海湖、茶卡盐湖、大柴旦翡翠湖等青海省内极具代表性的景区,开启一次生态之旅。

  青海被誉为“万山之宗”“三江之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赋予青海全域化的优质自然人文景观,发展生态旅游具有独特优势。正因如此,青海始终以呵护好“生灵草木”为骄傲,守护好“山宗水源”为责任,发挥好“生态优势”为追求。

  特别是近年来,青海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依托高质量生态旅游资源,彰显生态价值,提升大美青海的“气质”。发挥青海蓝天净土碧水优势,树立生态旅游净地形象。办好青洽会、环湖赛等重大节会赛事,提高青海生态旅游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未来的青海,大家心驰神往的三江源溯源之旅、青藏高原雪山探秘之旅、国家公园生态体验之旅,都将成为可即可近的现实之旅。

  立足特色 “四地”建设汇聚澎湃发展动力

  “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为青海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确定了战略路径。

  几年来,全省上下聚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立足把高原资源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制定盐湖领域十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逐步形成了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2023年盐湖产业产值达到580多亿元,钾肥产量占全国的77%;

  全省清洁能源装机突破51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93%,新能源装机突破38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69%,占比均居全国首位,建成全国首条全绿电大通道;

  着力打造以西宁为中心、以青海湖生态旅游圈为环、东南西北多带的“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大美青海、山宗水源的品牌越来越响;

  现有1.5亿多亩有机监测草原,实现八百多万头只牛羊原产地溯源,鲑鳟鱼产量占全国的近四成,青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冷水鱼生产基地,聚力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方兴未艾。

  ……

  今日青海,绿色发展的底色更足,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充沛。

作者 田得乾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