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青海玉树:从野牦牛到良种芯片
作者:李增平 董慧
发布时间:2024-05-31 08:33:24
编辑:张小千
QQ图片20240531062226野血牦牛牛犊体格健壮。受访者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自古以来,牦牛在青藏高原农耕、运输、餐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处黄河源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曲麻莱号称百万牲畜大县,草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退化。

  如何找到生态与牦牛产业的平衡点?今天的曲麻莱县给出了答案。

  曲麻莱县立足资源禀赋、区域特点和发展基础,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打造“世界牦牛种源基地核心产区”和“中国良种牦牛之都”为突破口,稳步推进良种繁育、高效养殖、精深分割等工作,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努力向“全国良种牦牛第一县”目标迈进。

  出生3天就长角的野血牦牛

  体重1吨左右、高1.8米、体格健壮……在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深处,野牦牛几乎是我国最寒苦、最荒凉、最神秘、最具传奇色彩的“区域代表”,被称为“极限环境下的强大生命”。

  据不完全统计,青海省野牦牛数量为1.6万头,曲麻莱县就有1.2万头。曲麻莱县野牦牛主要分布在曲麻河乡和叶格乡,这片区域紧邻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

  近年来,随着野牦牛与人工养殖牦牛数量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展,它们相遇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偶遇的野牦牛和人工养殖牦牛的异性个体之间可能相互吸引,产生基因交流并诞下后代。这种特殊的后代个体往往野性十足,体重、体能等方面都优于普通牦牛幼崽,被牧民称为“野血牦牛”。

  看到这种优势,曲麻莱县开始重点打造野血牦牛良种繁育基地。在有着“世界野血牦牛的故乡”之称的曲麻河乡,野血牦牛的强大基因纯种率达到95%。

  “你看这小牛犊,毛色很纯正,刚出生3天,牛角已经长出来了,这就是野血牦牛的优势。”虽是初夏,但高原的深夜还是很寒冷,玉树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党委书记多杰战斗和同事来到曲麻河乡野血牦牛繁育基地1号牧场,查看牛犊的生长情况。

  从“小牧场”到“大基地”

  野血牦牛是曲麻河乡发展牦牛繁育的一大亮点和机遇,如何将现有的“小牧场”整合成“大基地”,让野血牦牛繁育基地建成是多杰战斗思考的第一步。

  有了思路,多杰战斗组织召开曲麻河乡高效养殖座谈会,听取各村代表建议,随后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走访调研、民意调查、反复论证,向曲麻莱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关于建设野血牦牛育种核心区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同时到基地划分区里走家串户,到牧场上、帐篷里给牧民群众宣讲各项草场整合的惠民政策,凝聚起了民心。

  “这里是我的家乡,政府做出利民的好事,我们是全力支持的。”牧工尕桑告诉记者,他家的牧场有一部分在1号牧场划分区内,和其他3户划入基地范围的牧民家一样,在整合牧场的时候,乡政府对牧场进行了精确丈量、评估,逐一登记造册、制定赔偿方案、签订承诺书。

  “这次整合了将近18.5万亩草场。非常感谢牧民群众为打造野血牦牛繁育基地作出的努力,相信繁育基地的建成能够推动全乡牧民群众富裕富足、牧业高质高效。”多杰战斗说。

  2022年10月,曲麻莱县政府投入资金3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成功注册曲麻莱牦象种源有限公司(国有独资),以全面发展生态有机畜牧业为主,以牧民股份合作经营组织为基础,以改造天然草场、恢复和治理生态为己任,创新调整畜牧业经营模式。

  目前,曲麻莱牦象种源有限公司共开设基地3处,均在乡政府所在地,现存栏量能繁母牛898头,优质种公牛40头,均由曲麻莱牦象种源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同时,成立4村委员理事会负责日常工作,所获收益均为4村村集体经济收益,预计2024年底全乡群众分红40万元,2025年底群众分红300万元,实现全乡群众增收致富目标。

  从“靠天养”到“科学养”

  与传统的“靠天养”方式不同,在曲麻河乡野血牦牛繁育基地1号牧场,记者看到,依照牦牛身体的强弱、年龄,它们有各自的生活空间,待产的母牦牛、刚出生的牦牛犊以及体弱的牦牛在2000平方米的畜棚里生活,身体强壮的牦牛则在草场生活。

  走出畜棚,旁边也有两个类似的棚。牧工尕桑介绍,这两个分别是储草棚和堆粪场。

  “再过几天草原的草都长起来了,这些身体强壮的牦牛马上要到夏季牧场,吃到新鲜的牧草。”尕桑看着远处的草原说。

  为了让牦牛长得好,曲麻莱县以“保、育、繁、推”为重点,建立起牦牛产业联盟,在县域推进牦牛产业技术服务中心、饲草种植基地、青储饲料加工基地、良种繁育基地、高效养殖基地、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加工车间、有机肥加工建设,以牦牛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例,由县农牧局牵头,提高业务水平,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加快科学养殖技术推广,针对不同的牛群,不同月龄的牛,制订不同的营养方案,让牦牛吃得健康,长得更壮。

  多杰战斗介绍,养殖基地通过严格管控草场和牲畜数量,防止过度放牧和草场退化,全部牲畜采用天然、绿色放牧的养殖模式,全年四季放牧,冬春枯草期适当补饲,提高繁殖母牛成产性能,增加牛犊比重,减轻天然草场放牧压力,增加养殖头数,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加快了发育速度,增加了生产利润,现产牛犊共计50余头,其中有17头是一代野血牦牛牛犊。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陈刚在省委社会工作部、省信访局调研
青海省举办2024年教育数字化工作推进会
青海省教育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宣讲活动全面铺开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关于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通报
青海玉树:从野牦牛到良种芯片
青海西宁:大通牦牛肉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24H热点
情暖“六一” 与爱“童”行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打造“绿色算力基地” 青海...
青海果洛:35年,他把电影送到草原深处
【农经观察】青海瑰宝马铃薯——“打造青字号 走好...
青海省班玛县赛来塘镇成功繁育林麝
青海省第77例!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身边的感动】守护生命,用行动传递希望——记202...
一杯“创业咖啡”飘香高原
可可西里藏羚羊进入迁徙高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凛冬之...
热点图片
情暖“六一” 与爱“童”行
情暖“六一” 与爱“...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打造“绿色算力基地” 青海有底气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
青海果洛:35年,他把电影送到草原深处
青海果洛:35年,他...
【农经观察】青海瑰宝马铃薯——“打造青字号 走好振兴路”系列报道之四
【农经观察】青海瑰...
青海省班玛县赛来塘镇成功繁育林麝
青海省班玛县赛来塘...
青海省第77例!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青海省第77例!他成...
【身边的感动】守护生命,用行动传递希望——记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好人”谢文淋
【身边的感动】守护...
一杯“创业咖啡”飘香高原
一杯“创业咖啡”飘...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海玉树:从野牦牛到良种芯片

西海都市报
2024-05-31 08:3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海玉树:从野牦牛到良种芯片

西海都市报
2024-05-31 08:3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海玉树:从野牦牛到良种芯片

  • 2024-05-31 08:33:24
  • 来源:西海都市报
QQ图片20240531062226野血牦牛牛犊体格健壮。受访者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自古以来,牦牛在青藏高原农耕、运输、餐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处黄河源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曲麻莱号称百万牲畜大县,草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退化。

  如何找到生态与牦牛产业的平衡点?今天的曲麻莱县给出了答案。

  曲麻莱县立足资源禀赋、区域特点和发展基础,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打造“世界牦牛种源基地核心产区”和“中国良种牦牛之都”为突破口,稳步推进良种繁育、高效养殖、精深分割等工作,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努力向“全国良种牦牛第一县”目标迈进。

  出生3天就长角的野血牦牛

  体重1吨左右、高1.8米、体格健壮……在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深处,野牦牛几乎是我国最寒苦、最荒凉、最神秘、最具传奇色彩的“区域代表”,被称为“极限环境下的强大生命”。

  据不完全统计,青海省野牦牛数量为1.6万头,曲麻莱县就有1.2万头。曲麻莱县野牦牛主要分布在曲麻河乡和叶格乡,这片区域紧邻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

  近年来,随着野牦牛与人工养殖牦牛数量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展,它们相遇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偶遇的野牦牛和人工养殖牦牛的异性个体之间可能相互吸引,产生基因交流并诞下后代。这种特殊的后代个体往往野性十足,体重、体能等方面都优于普通牦牛幼崽,被牧民称为“野血牦牛”。

  看到这种优势,曲麻莱县开始重点打造野血牦牛良种繁育基地。在有着“世界野血牦牛的故乡”之称的曲麻河乡,野血牦牛的强大基因纯种率达到95%。

  “你看这小牛犊,毛色很纯正,刚出生3天,牛角已经长出来了,这就是野血牦牛的优势。”虽是初夏,但高原的深夜还是很寒冷,玉树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党委书记多杰战斗和同事来到曲麻河乡野血牦牛繁育基地1号牧场,查看牛犊的生长情况。

  从“小牧场”到“大基地”

  野血牦牛是曲麻河乡发展牦牛繁育的一大亮点和机遇,如何将现有的“小牧场”整合成“大基地”,让野血牦牛繁育基地建成是多杰战斗思考的第一步。

  有了思路,多杰战斗组织召开曲麻河乡高效养殖座谈会,听取各村代表建议,随后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走访调研、民意调查、反复论证,向曲麻莱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关于建设野血牦牛育种核心区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同时到基地划分区里走家串户,到牧场上、帐篷里给牧民群众宣讲各项草场整合的惠民政策,凝聚起了民心。

  “这里是我的家乡,政府做出利民的好事,我们是全力支持的。”牧工尕桑告诉记者,他家的牧场有一部分在1号牧场划分区内,和其他3户划入基地范围的牧民家一样,在整合牧场的时候,乡政府对牧场进行了精确丈量、评估,逐一登记造册、制定赔偿方案、签订承诺书。

  “这次整合了将近18.5万亩草场。非常感谢牧民群众为打造野血牦牛繁育基地作出的努力,相信繁育基地的建成能够推动全乡牧民群众富裕富足、牧业高质高效。”多杰战斗说。

  2022年10月,曲麻莱县政府投入资金3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成功注册曲麻莱牦象种源有限公司(国有独资),以全面发展生态有机畜牧业为主,以牧民股份合作经营组织为基础,以改造天然草场、恢复和治理生态为己任,创新调整畜牧业经营模式。

  目前,曲麻莱牦象种源有限公司共开设基地3处,均在乡政府所在地,现存栏量能繁母牛898头,优质种公牛40头,均由曲麻莱牦象种源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同时,成立4村委员理事会负责日常工作,所获收益均为4村村集体经济收益,预计2024年底全乡群众分红40万元,2025年底群众分红300万元,实现全乡群众增收致富目标。

  从“靠天养”到“科学养”

  与传统的“靠天养”方式不同,在曲麻河乡野血牦牛繁育基地1号牧场,记者看到,依照牦牛身体的强弱、年龄,它们有各自的生活空间,待产的母牦牛、刚出生的牦牛犊以及体弱的牦牛在2000平方米的畜棚里生活,身体强壮的牦牛则在草场生活。

  走出畜棚,旁边也有两个类似的棚。牧工尕桑介绍,这两个分别是储草棚和堆粪场。

  “再过几天草原的草都长起来了,这些身体强壮的牦牛马上要到夏季牧场,吃到新鲜的牧草。”尕桑看着远处的草原说。

  为了让牦牛长得好,曲麻莱县以“保、育、繁、推”为重点,建立起牦牛产业联盟,在县域推进牦牛产业技术服务中心、饲草种植基地、青储饲料加工基地、良种繁育基地、高效养殖基地、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加工车间、有机肥加工建设,以牦牛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例,由县农牧局牵头,提高业务水平,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加快科学养殖技术推广,针对不同的牛群,不同月龄的牛,制订不同的营养方案,让牦牛吃得健康,长得更壮。

  多杰战斗介绍,养殖基地通过严格管控草场和牲畜数量,防止过度放牧和草场退化,全部牲畜采用天然、绿色放牧的养殖模式,全年四季放牧,冬春枯草期适当补饲,提高繁殖母牛成产性能,增加牛犊比重,减轻天然草场放牧压力,增加养殖头数,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加快了发育速度,增加了生产利润,现产牛犊共计50余头,其中有17头是一代野血牦牛牛犊。

作者 李增平 董慧
编辑:张小千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