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5月24日清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第一民族中学校园宣传墙上,五十六个民族手拉手的卡通图案在阳光下引人夺目。
伴随着广播里清脆悦耳的音乐,同学们快步跑到操场上集合,他们步伐一致、口号铿锵,朝气蓬勃的身影展现出当代中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现任同仁市第一民族中学校长的张洪延每天会早早来到操场,督促各班班主任带队入场。“一日之计在于晨,只有锻炼好了,才有充沛的精力过好每一天。”张洪延说。
两年前,张洪延和六名教师来到同仁市第一民族中学开展“组团式”教育援青,“既然来了青海,就要真心实意帮扶,不仅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张洪延的努力下,教室变得窗明几净、学校更加干净整洁,学生跑操整齐划一、口号嘹亮……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学生精神面貌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身为援派队伍里最年长的一位,张洪延不因高原反应而退缩,“作为一名援青人,就是为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的目的而来,是为黄南州初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而来。”
除了做好学校日常管理工作,每天张洪延会巡查老师上课的情况。老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都是张洪延关心的事。
“今天,我们上一节物理实验课,学会使用力学基本测量仪器,学习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咱们现在分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高二六班教室里,援青物理老师谭德宝在为同学们上课。
张洪延说:“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课难度大且抽象,同学们时常有畏难情绪。谭老师创新授课形式,通过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深入浅出的讲解思路,循序渐进引导同学们先入门再深耕。”为了让学生听得更清晰,在授课过程中,谭德宝针对“元电荷”“库仑定律”“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高频考点,会尽量放慢语速,不厌其烦地讲解。
为了更好地帮助同仁市第一民族中学老师提升教学能力,学校专门成立了谭德宝名教师工作室,利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人才资源优势,发挥名师的引领和传帮带作用。
“在谭老师的带领下,我借鉴他提出的‘一看,二画、三对接’的物理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养成拿到题目时先看已知量和未知量,画出关键词句,再对接学过的物理公式和模型的解题习惯,并且通过鼓励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谭老师的教学方法让学校物理教师下吾东州佩服不已。
援青教师朱纯普在信息技术课上启发学生,“同学们,未来的校园是什么样的?”自他来到黄南后,担任学校的科技辅导员,主动承担起科技普及任务。
“老师,我希望冬天一进门宿舍就能自动加热,根据温控自动通风。最好宿舍还可以实现自动身份认证……”
“老师,我希望我们校园内也能有蔬菜基地,根据温度自动开窗通风,根据湿度自动加水,通过引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让老师同学吃上新鲜的蔬菜……”
“改变振动频次,加长洗衣时长,我们能不能发明出专门清洗厚厚的藏袍的洗衣机?高原沸点低,我们能不能设计一款自动识别沸点从而确定蒸煮时长的电饭煲?”朱纯普循循善诱。在他看来,普及科学技术就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意识,让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更符合日常生活需求。
张洪延表示,将继续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采取传帮带、互动教研、专题讲座、资源共享等方式,传递东部地区学校先进教育理念和思路策略,促进黄南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