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文化中国行】历史长河中的“神韵黄南”
——“寻迹青海”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栾雨嘉
发布时间:2024-06-24 07:07:00
编辑:李家奕
微信图片_20240624054919博物馆馆长多杰冷智讲述“於菟”。栾雨嘉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6月7日,踏入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的热贡艺术博物馆,宛如在厚重的历史长河中穿行。展厅内一幅幅刻画细腻、色彩饱满的唐卡无不展现出传统手工艺人的慧眼与匠心;身穿民族服饰、脸上绘着黑色图腾栩栩如生的蜡像,仿佛高原人民在古老的村寨里跳着神秘的於菟舞,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那卷帙浩繁的《四部医典》全面梳理了藏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让研究古老藏医学发展变得有迹可循……诚然,博物馆,是了解热贡艺术文化的一扇窗口。

  “大家来看这幅绘有民族团结内容的唐卡,画面中以青海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五十六个民族为主题,以热贡唐卡形式创新制作,哈达象征吉祥圆满、幸福美好,寓意中华民族大团结,也寄托了藏族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三十出头的讲解员冷先措饱含深情、声情并茂为来客讲解起来。

  “这个展厅里是热贡地区老、中、青三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多幅手绘精品唐卡,这些唐卡既有传统题材又与时俱进创新内容,代表了唐卡绘画艺术的新水平……”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张铭瑞一边聆听冷先措的讲解,一边若有所思端详着墙上悬挂着的彩绘唐卡、红唐卡、黑唐卡、金唐卡等多种类别的唐卡,从他的神色看得出,他已被灵动而精工的线条深深吸引。

  冷先措的工作是每天负责接待游客,为他们提供细致与耐心的讲解。冷先措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自小在热贡地区长大,2015年博物馆正式开馆后,她便应聘了博物馆讲解员,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讲解灿若瑰宝的艺术文化。

  唐卡由藏语音译而成,是卷轴画之意。唐卡绘制工艺复杂,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绿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色泽艳丽、百年不褪。2006年,藏族唐卡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冷先措深知,这些唐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所以每次讲解前她都会通过书籍、网络查阅大量资料,为每一次讲解做足准备。

  “画师们带领着徒弟,小心翼翼爬上高高的梯子,手拿画笔屏息凝神勾勒一个个人物线条,不断调和各种颜料为之铺色,有时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用‘废寝忘食’形容他们绝不为过。绘制一幅唐卡,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五载。”每次看到这些精美的唐卡,冷先措眼前都会浮现起去同仁市唐卡小镇参观的情景。或许游客只惊叹于画作的精工,但冷先措更懂得每幅作品背后创作的艰辛与不易。

  讲到此处,冷先措不免为之动容。“我要更加勤奋努力工作,继续涉猎各种历史文化知识,将热贡文化传播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热爱黄南。”

  博物馆馆长多杰冷智说,目前博物馆展出藏品2000余件,涉及关于唐卡、堆绣、泥塑、酥油花、建筑彩绘、刻板印刷等门类的历代“热贡艺术”精品。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充分挖掘黄南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除了在博物馆中追寻热贡文化艺术,黄南州文物保护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

  跟随同仁市古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李本太,记者来到同仁市黄乃亥乡群吾村的四合兰、群吾旦烽火台,保存完整的烽火台矗立眼前。

  “省文物局通过对其夯层、形制、规模及采集遗物的初步观察,推测其始建年代为宋代。”同仁市投资了40万元,对两座烽火台加以保护,包括建设界桩、防护栏和保护标志碑等。

  不止于此,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对同仁市保安古城下达585万元资金,实施保护文物修缮工程,投资1023万元对隆务寺属寺年都乎、郭麻日寺等壁画实施抢救性修复保护工程。2023年,同仁市文体旅游广电局投资7万元对年都乎寺保存的大明石碑进行保护……一个个投资,一项项工程,诉说着同仁市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决心与态度。

  李本太表示,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后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推荐阅读
两省工作交流座谈会 尹力讲话 陈刚主持并讲话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陈刚主持并讲话
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青海第一届大学生生态文化与科技创新大赛落幕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拟推荐人选公示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乡村振兴在青海】用牛毛编织幸福日子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重建安居 民心更暖
24H热点
青海西宁:湟源县将绿色理念“植”入青少年心间
青海西宁:大通县首次人工驯化野生羊肚菌试种成功
全省率先!湟中供销联社的“三位一体”样板
青海西宁市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创新工...
青海西宁市安全隐患举报受理情况日报
变“上访”为“下访”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28场激战!西宁市第二届足球联赛燃爆夏日
前五个月青海省锂电池出口同比增长60.1倍
西宁市政府党组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4岁男童意外断指 医警联动紧急救治
热点图片
西宁市湟中区上空出现日晕奇观
西宁市湟中区上空出...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京玉情满怀 江源展新颜——北京对口支援玉树工作综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总书记的话刻进了师生心里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
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
青海第一届大学生生态文化与科技创新大赛落幕
青海第一届大学生生...
青海省开展平安文旅工作 擦亮“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品牌底色
青海省开展平安文旅...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青海电力:汇聚新动能 赋能新发展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2024第九届中国·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7月20日在刚察开弓
2024第九届中国·青海...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文化中国行】历史长河中的“神韵黄南”
——“寻迹青海”系列报道之二

青海日报
2024-06-24 07:0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文化中国行】历史长河中的“神韵黄南”
——“寻迹青海”系列报道之二

青海日报
2024-06-24 07:0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文化中国行】历史长河中的“神韵黄南”
——“寻迹青海”系列报道之二

  • 2024-06-24 07:07:00
  • 来源:青海日报
微信图片_20240624054919博物馆馆长多杰冷智讲述“於菟”。栾雨嘉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6月7日,踏入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的热贡艺术博物馆,宛如在厚重的历史长河中穿行。展厅内一幅幅刻画细腻、色彩饱满的唐卡无不展现出传统手工艺人的慧眼与匠心;身穿民族服饰、脸上绘着黑色图腾栩栩如生的蜡像,仿佛高原人民在古老的村寨里跳着神秘的於菟舞,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那卷帙浩繁的《四部医典》全面梳理了藏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让研究古老藏医学发展变得有迹可循……诚然,博物馆,是了解热贡艺术文化的一扇窗口。

  “大家来看这幅绘有民族团结内容的唐卡,画面中以青海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五十六个民族为主题,以热贡唐卡形式创新制作,哈达象征吉祥圆满、幸福美好,寓意中华民族大团结,也寄托了藏族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三十出头的讲解员冷先措饱含深情、声情并茂为来客讲解起来。

  “这个展厅里是热贡地区老、中、青三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多幅手绘精品唐卡,这些唐卡既有传统题材又与时俱进创新内容,代表了唐卡绘画艺术的新水平……”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张铭瑞一边聆听冷先措的讲解,一边若有所思端详着墙上悬挂着的彩绘唐卡、红唐卡、黑唐卡、金唐卡等多种类别的唐卡,从他的神色看得出,他已被灵动而精工的线条深深吸引。

  冷先措的工作是每天负责接待游客,为他们提供细致与耐心的讲解。冷先措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自小在热贡地区长大,2015年博物馆正式开馆后,她便应聘了博物馆讲解员,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讲解灿若瑰宝的艺术文化。

  唐卡由藏语音译而成,是卷轴画之意。唐卡绘制工艺复杂,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绿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色泽艳丽、百年不褪。2006年,藏族唐卡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冷先措深知,这些唐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所以每次讲解前她都会通过书籍、网络查阅大量资料,为每一次讲解做足准备。

  “画师们带领着徒弟,小心翼翼爬上高高的梯子,手拿画笔屏息凝神勾勒一个个人物线条,不断调和各种颜料为之铺色,有时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用‘废寝忘食’形容他们绝不为过。绘制一幅唐卡,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五载。”每次看到这些精美的唐卡,冷先措眼前都会浮现起去同仁市唐卡小镇参观的情景。或许游客只惊叹于画作的精工,但冷先措更懂得每幅作品背后创作的艰辛与不易。

  讲到此处,冷先措不免为之动容。“我要更加勤奋努力工作,继续涉猎各种历史文化知识,将热贡文化传播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热爱黄南。”

  博物馆馆长多杰冷智说,目前博物馆展出藏品2000余件,涉及关于唐卡、堆绣、泥塑、酥油花、建筑彩绘、刻板印刷等门类的历代“热贡艺术”精品。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充分挖掘黄南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除了在博物馆中追寻热贡文化艺术,黄南州文物保护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

  跟随同仁市古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李本太,记者来到同仁市黄乃亥乡群吾村的四合兰、群吾旦烽火台,保存完整的烽火台矗立眼前。

  “省文物局通过对其夯层、形制、规模及采集遗物的初步观察,推测其始建年代为宋代。”同仁市投资了40万元,对两座烽火台加以保护,包括建设界桩、防护栏和保护标志碑等。

  不止于此,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对同仁市保安古城下达585万元资金,实施保护文物修缮工程,投资1023万元对隆务寺属寺年都乎、郭麻日寺等壁画实施抢救性修复保护工程。2023年,同仁市文体旅游广电局投资7万元对年都乎寺保存的大明石碑进行保护……一个个投资,一项项工程,诉说着同仁市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决心与态度。

  李本太表示,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后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作者 栾雨嘉
编辑:李家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