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青海湖之夜”街区:多元业态扮靓夜经济
作者:郭红霞
发布时间:2024-06-24 07:46:12
编辑:李家奕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每当夜幕降临,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便霓虹闪烁,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和游客涌入“青海湖之夜”街区,开启“夜嗨”模式,现场美食飘香,烟火气十足,热闹非凡。

  “那里不仅有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还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得知周边又有一个游玩打卡的好去处,不少西宁人纷纷携友出动。

  6月12日晚,市民杨晓青和爱人走进“青海湖之夜”,一条亮眼的街区映入眼帘,“青海湖之夜”五个大字很是显眼。街区两侧是琳琅满目的美食,不时有精彩的演出。

  夜幕下,在热闹的街区总能见到一群“红马甲”志愿者,他们一边维持街区秩序,一边引导游客畅游街区。为了充分挖掘各方力量投入“青海湖之夜”的管理和服务中,大通县鼓励运营方、志愿者、商户中的党员主动亮身份、作表率,组织成立“青海湖之夜临时党支部”,将红色堡垒建在服务群众、助力发展的第一线,守护着大通县地区夜经济发展的璀璨烟火。

  “青海湖之夜”占地近9000平方米,位于大通县城关镇,是去年大通县打造的乡村振兴项目,也是全国首座高原仿古建筑群步行街。它以河湟文化为背景,并以河湟文化元素为主线,融合了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创意,引进了国内外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依托城关镇便利的地理交通位置,建设青甘大环线必经打卡点,打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古风文化氛围的商业步行街。

  “青海湖之夜”运营负责人刘庆松介绍,街区有20多个拍照打卡点,原创开发12个以“青海河湟文化”为主题的舞台演艺内容,以青海民间传说、历史文化、非遗、大通牦牛等为元素,是实现集文化演艺、特色美食、舞美娱乐、潮流业态等元素为一体的农体文旅商融合街区,让游客全方位、沉浸式体验青海的民族风情,近距离感受青海的民俗文化。

  今年五一假期,大通县委、县政府抢抓消费风口,打造全国首座高原不夜城——“青海湖之夜”农体文旅商融合综合体,开展了“香姐说媒”、马戏表演、千人汉服秀舞蹈演艺等活动。短短5天的时间,“青海湖之夜”吸引游客超6万人次,成为又一个西宁人争相打卡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促进了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

  “青海湖之夜”街区的发展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直接带动街区外200余人增加收入,既丰富了老百姓的夜生活,也带动了乡村夜经济的发展。

  刘庆松说,街区吸纳了60多家商户,美食品类繁多,不仅有陕西肉夹馍、老北京爆肚、重庆酸辣粉、芝士烤冷面等网红美食,还有生烤羊排、胡辣羊蹄等大通特色美食,满足了市民对各种口味的需求。作为农体文旅商融合街区,“青海湖之夜”还融入了“大通牦牛”文化元素,通过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和相关餐饮连锁,丰富了大通牦牛产业业态,助推大通牦牛产业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了大通牦牛肉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陈刚主持并讲话
吴晓军会见刚果共和国国务部长让·雅克·布亚
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青海第一届大学生生态文化与科技创新大赛落幕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拟推荐人选公示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西宁海东都市圈发展规划10大建设任务
西宁市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24H热点
“青海湖之夜”街区:多元业态扮靓夜经济
【党旗在基线一层高高飘扬】社区连万家 有诉即办解...
【乡村振兴在青海】一村一特色 我省打造200个乡村...
【生态观察】筑起绿色长廊 守护一江清水
【新论芸萃】先立后破培育新质生产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全面深化改革跑...
【乡村振兴在青海】措池村:用牛毛编织幸福日子
青海黄南:开工建设2024年涉农项目15个
青海玉树:建强“智慧大脑”守护一方平安
青海海东:5至6月生态环境信访举报件办结八成
热点图片
西宁市湟中区上空出现日晕奇观
西宁市湟中区上空出...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京玉情满怀 江源展新颜——北京对口支援玉树工作综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总书记的话刻进了师生心里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
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
青海第一届大学生生态文化与科技创新大赛落幕
青海第一届大学生生...
青海省开展平安文旅工作 擦亮“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品牌底色
青海省开展平安文旅...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青海电力:汇聚新动能 赋能新发展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2024第九届中国·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7月20日在刚察开弓
2024第九届中国·青海...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海湖之夜”街区:多元业态扮靓夜经济

西海都市报
2024-06-24 07:4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海湖之夜”街区:多元业态扮靓夜经济

西海都市报
2024-06-24 07:4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海湖之夜”街区:多元业态扮靓夜经济

  • 2024-06-24 07:46:12
  • 来源:西海都市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每当夜幕降临,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便霓虹闪烁,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和游客涌入“青海湖之夜”街区,开启“夜嗨”模式,现场美食飘香,烟火气十足,热闹非凡。

  “那里不仅有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还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得知周边又有一个游玩打卡的好去处,不少西宁人纷纷携友出动。

  6月12日晚,市民杨晓青和爱人走进“青海湖之夜”,一条亮眼的街区映入眼帘,“青海湖之夜”五个大字很是显眼。街区两侧是琳琅满目的美食,不时有精彩的演出。

  夜幕下,在热闹的街区总能见到一群“红马甲”志愿者,他们一边维持街区秩序,一边引导游客畅游街区。为了充分挖掘各方力量投入“青海湖之夜”的管理和服务中,大通县鼓励运营方、志愿者、商户中的党员主动亮身份、作表率,组织成立“青海湖之夜临时党支部”,将红色堡垒建在服务群众、助力发展的第一线,守护着大通县地区夜经济发展的璀璨烟火。

  “青海湖之夜”占地近9000平方米,位于大通县城关镇,是去年大通县打造的乡村振兴项目,也是全国首座高原仿古建筑群步行街。它以河湟文化为背景,并以河湟文化元素为主线,融合了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创意,引进了国内外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依托城关镇便利的地理交通位置,建设青甘大环线必经打卡点,打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古风文化氛围的商业步行街。

  “青海湖之夜”运营负责人刘庆松介绍,街区有20多个拍照打卡点,原创开发12个以“青海河湟文化”为主题的舞台演艺内容,以青海民间传说、历史文化、非遗、大通牦牛等为元素,是实现集文化演艺、特色美食、舞美娱乐、潮流业态等元素为一体的农体文旅商融合街区,让游客全方位、沉浸式体验青海的民族风情,近距离感受青海的民俗文化。

  今年五一假期,大通县委、县政府抢抓消费风口,打造全国首座高原不夜城——“青海湖之夜”农体文旅商融合综合体,开展了“香姐说媒”、马戏表演、千人汉服秀舞蹈演艺等活动。短短5天的时间,“青海湖之夜”吸引游客超6万人次,成为又一个西宁人争相打卡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促进了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

  “青海湖之夜”街区的发展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直接带动街区外200余人增加收入,既丰富了老百姓的夜生活,也带动了乡村夜经济的发展。

  刘庆松说,街区吸纳了60多家商户,美食品类繁多,不仅有陕西肉夹馍、老北京爆肚、重庆酸辣粉、芝士烤冷面等网红美食,还有生烤羊排、胡辣羊蹄等大通特色美食,满足了市民对各种口味的需求。作为农体文旅商融合街区,“青海湖之夜”还融入了“大通牦牛”文化元素,通过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和相关餐饮连锁,丰富了大通牦牛产业业态,助推大通牦牛产业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了大通牦牛肉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

作者 郭红霞
编辑:李家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