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青报观察】
产业“四地”建设向新向绿向未来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菲菲
发布时间:2024-07-12 08:05:47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盐湖的滴滴卤水衍生出百亿产业链;清洁能源发展呈现“风生水起”“风光无限”的美好图景;“大美青海”生态旅游成为国内外认识青海、了解青海的金名片;“优质、绿色、生态”成为青海特色农产品的代名词……

  产业“四地”建设是立足青海资源禀赋和区域特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而确定的战略路径。如何更好地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产业“四地”建设的殷殷嘱托落到实处,青海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实践。

  瞄准产业“四地”建设,青海牢记嘱托,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支柱产业聚链成群,奋力交出赶超跨越的高分答卷,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创新、质优、持续的新动能。

光伏海洋。肖玉珍 摄

  “绿”量增添发展新活力

  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三大江河发源地,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造就了青海农畜产品天然、绿色、有机的最大优势。青海现有1.5亿多亩有机监测草原,八百多万头(只)牛羊实现原产地溯源,鲑鳟鱼产量占全国40%,已成为全国最大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冷水鱼生产基地。

  在格尔木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加工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筛选枸杞,一件件打包好的“红果果”经过海关查验后销往海外。据西宁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柴达木有机枸杞出口额达897.84万元,同比增长20.08%。

  走进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一条条三文鱼被自动吸鱼泵吸入水上作业平台进行电击、放血,再随传送带进入保温箱,并不断进行覆冰降温保鲜。不到两分钟,1箱300公斤左右的三文鱼就已完成装箱,等待上岸加工。目前,冷水鱼产业已成为青海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特色产业,成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拳头产品”。

  全力推广“净土青海 高原臻品”青海农牧业品牌形象,发布玉树牦牛等16个青海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个“百佳优品”、100个“青农优品”以及20强企业品牌,16个大中型城市及援青省市建立青海特色农畜产品专供基地、体验店及窗口26家,打造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绿色农产品名优品牌,不断擦亮“青字号”招牌。

  青海的“含绿量”不仅如此。透过“生态之窗”看青海高质量发展成色,“中华水塔”“三江之源”的名片越来越响亮,“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越来越突出,国家公园示范省的名片也越来越耀眼……绿色和生态成为青海的新标签,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快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成效显现、新增38家A级景区,大柴旦星空、祁连天境圣湖营地入选国家4C级自驾营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0%。

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魏雅琪 李娜 摄

  “链”出产业发展新动能

  6月13日,SNEC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在中国·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携光伏前端多晶硅生产制造到末端光伏组件回收全产业链的新产品、新技术及解决方案亮相展会。

  与此同时,当地时间6月19日至21日,备受瞩目的2024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光伏展(Intersolar Europe 2024)在德国慕尼黑举办,此次展会是亚太地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盛会,也是全球知名能源行业展览,吸引全球众多知名企业参展。

  黄河公司携TBC全系列高效组件亮相,展示了在BC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与技术实力。展会首日,黄河公司展台前人潮涌动。基于领先BC技术的高颜值、高性能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赢得了世界各地参展者的青睐,Andromeda3.0系列TBC高效组件吸引众多参展者驻足咨询。

  “Andromeda3.0是我们基于TBC电池技术精心打造的全新一代组件,融合了IBC及TOPCon双重技术优势,实现了正面无栅线的创新设计,不仅赋予了产品优雅的外观,更在性能上实现了突破,组件效率已达24%以上。”黄河公司西宁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郭永刚说。

  凭借省内资源的“链头”,地处河湟谷地的西宁正乘着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发展势头展线扩面,不断延链强链,产业融合提质增效。

  随着一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的相继落户,西宁在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一条光伏产业链拔节生长,成功打造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光伏制造产业链,扎实推进光伏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

  为持续发挥光伏产业建设的底盘优势,促进产业向新升级,西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作为推进特色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的关键方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加快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持续带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降本增效。

盐湖股份如翠玉般生产盐田。青海盐湖股份提供

  “新”潮焕发发展新生机

  为着力把青海高原资源能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一直以来,青海坚持创新是核心、产业是基础、绿色是本底,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百万吨级钾肥生产基地生产车间,卤水经过蒸发、浓缩、提纯、结晶等流程后,化为一粒粒钾肥,包装后被销往全国各地的下游厂家。去年,青海盐湖产业产值达到580多亿元,钾肥产量占全国的77%,为端牢中国饭碗、支撑新能源、新材料发展作出了青海贡献。

  面对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目标的重大机遇,经过多年开发建设,青海盐湖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已由单一的钾元素开发走向镁、锂、钠、氯以及稀有元素梯级开发和循环利用,多元化发展格局日益清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构建。

  为了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青海盐湖产业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攻克了低品位钾矿开采、浮选尾盐中大颗粒光卤石高效回收、超高镁锂比盐湖提锂、电解制备金属锂、水氯镁石制取氢氧化镁和高纯镁砂等技术及装备研发难题,取得600余项自有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60余项。

  不仅如此,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产业“四地”建设不断厚植发展新动能。冷凉干燥、冬季漫长、夏季凉爽,年均气温3.4摄氏度左右的气候条件,使得青海成为大数据中心建设一类地区,也成为国家规划确定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和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我国全力推进“东数西算”背景下,极富资源优势的青海正探索走出一条清洁能源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之路。

  全面推进产业“四地”建设正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青海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

青海湖景区。倪晓颖 摄

  【记者感言】向“绿”而行以“绿”而兴

  青海素有“中华水塔”“三江之源”之称,是资源富省,也是战略要省。聚力打造产业“四地”,青海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绿色是产业“四地”建设的鲜明底色。青海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盐湖产业、光伏产业、锂电产业、生态旅游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也因提升“含绿量”带来更高“含金量”,高原资源能源优势正在源源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互助土族自治县是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一个缩影。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互助县围绕“菜”做文章,全力打造供港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蒜苗、长白葱、娃娃菜、菜薹等各类蔬菜直通香港市场,高原冷凉蔬菜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产业,又一青海高原特色农产品获得进军海外市场“入场券”。

  随着旅游季的到来,众多游客选择来到青海,身临其境感受青海之大美。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多彩翡翠湖、祁连山下好牧场、门源花海等享誉四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在积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大背景下,青海将目光对准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大美青海、山宗水源的品牌越来越响,构建起生态旅游发展新布局。

  黄河上游水电基地规模持续扩大,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海南、海西2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集约化发展,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专业化、国际化元素不断加深,青海清洁能源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在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大地,随处感受青海能源绿色发展的强劲脉动。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青海逐步从地理高地向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迈进。

  从三江源头到大湖之畔,从高山草甸到蔬菜大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征程,青海锚定目标不动摇,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奋力谱写青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陈刚吴晓军会见出席青洽会的国内外嘉宾
第二十三届环湖赛赛程过半 邂逅最美赛段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西宁举行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揭榜挂帅"项目招标公告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拟推荐人选公示
海北成为全省最大的油菜供种基地
青海湟中高原冷凉蔬菜发往广州深圳
24H热点
【环湖听新音·环湖揽胜】大湖之畔有大美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今日视点】“执”生态之笔 绘...
“筑巢引凤”聚英才 智汇三江谱新篇 ——传承“两...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青洽会,招商引资的“金名片”
环湖赛一路生花——在青海湖遇见美丽中国
开放大潮浩荡向前 共赴繁荣发展之约——写在第25届...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千里良“援”用心“牵”...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以高...
【乡村振兴在青海】白武家村百亩果园果溢香
以开放胸怀 书写绿色发展新篇——探馆第25届中国·...
热点图片
【聚焦第25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共襄盛会
【聚焦第25届中国·青...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精彩瞬间】致力开放合作 共谋绿色发展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青海湟中群加:特色产业助增收
青海湟中群加:特色...
图说环湖
图说环湖
西部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智”从何来?——走进青海哇让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现场见闻
西部最大抽水蓄能电...
开放大潮浩荡向前 共赴繁荣发展之约——写在第25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之际
开放大潮浩荡向前 共...
攻略来了!今年青洽会这么逛
攻略来了!今年青洽...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每个人都是一颗宝贵的石榴籽”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青报观察】
产业“四地”建设向新向绿向未来

青海日报
2024-07-12 08:0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青报观察】
产业“四地”建设向新向绿向未来

青海日报
2024-07-12 08:0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青报观察】
产业“四地”建设向新向绿向未来

  • 2024-07-12 08:05:47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盐湖的滴滴卤水衍生出百亿产业链;清洁能源发展呈现“风生水起”“风光无限”的美好图景;“大美青海”生态旅游成为国内外认识青海、了解青海的金名片;“优质、绿色、生态”成为青海特色农产品的代名词……

  产业“四地”建设是立足青海资源禀赋和区域特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而确定的战略路径。如何更好地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产业“四地”建设的殷殷嘱托落到实处,青海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实践。

  瞄准产业“四地”建设,青海牢记嘱托,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支柱产业聚链成群,奋力交出赶超跨越的高分答卷,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创新、质优、持续的新动能。

光伏海洋。肖玉珍 摄

  “绿”量增添发展新活力

  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三大江河发源地,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造就了青海农畜产品天然、绿色、有机的最大优势。青海现有1.5亿多亩有机监测草原,八百多万头(只)牛羊实现原产地溯源,鲑鳟鱼产量占全国40%,已成为全国最大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冷水鱼生产基地。

  在格尔木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加工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筛选枸杞,一件件打包好的“红果果”经过海关查验后销往海外。据西宁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柴达木有机枸杞出口额达897.84万元,同比增长20.08%。

  走进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一条条三文鱼被自动吸鱼泵吸入水上作业平台进行电击、放血,再随传送带进入保温箱,并不断进行覆冰降温保鲜。不到两分钟,1箱300公斤左右的三文鱼就已完成装箱,等待上岸加工。目前,冷水鱼产业已成为青海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特色产业,成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拳头产品”。

  全力推广“净土青海 高原臻品”青海农牧业品牌形象,发布玉树牦牛等16个青海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个“百佳优品”、100个“青农优品”以及20强企业品牌,16个大中型城市及援青省市建立青海特色农畜产品专供基地、体验店及窗口26家,打造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绿色农产品名优品牌,不断擦亮“青字号”招牌。

  青海的“含绿量”不仅如此。透过“生态之窗”看青海高质量发展成色,“中华水塔”“三江之源”的名片越来越响亮,“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越来越突出,国家公园示范省的名片也越来越耀眼……绿色和生态成为青海的新标签,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快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成效显现、新增38家A级景区,大柴旦星空、祁连天境圣湖营地入选国家4C级自驾营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0%。

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魏雅琪 李娜 摄

  “链”出产业发展新动能

  6月13日,SNEC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在中国·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携光伏前端多晶硅生产制造到末端光伏组件回收全产业链的新产品、新技术及解决方案亮相展会。

  与此同时,当地时间6月19日至21日,备受瞩目的2024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光伏展(Intersolar Europe 2024)在德国慕尼黑举办,此次展会是亚太地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盛会,也是全球知名能源行业展览,吸引全球众多知名企业参展。

  黄河公司携TBC全系列高效组件亮相,展示了在BC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与技术实力。展会首日,黄河公司展台前人潮涌动。基于领先BC技术的高颜值、高性能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赢得了世界各地参展者的青睐,Andromeda3.0系列TBC高效组件吸引众多参展者驻足咨询。

  “Andromeda3.0是我们基于TBC电池技术精心打造的全新一代组件,融合了IBC及TOPCon双重技术优势,实现了正面无栅线的创新设计,不仅赋予了产品优雅的外观,更在性能上实现了突破,组件效率已达24%以上。”黄河公司西宁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郭永刚说。

  凭借省内资源的“链头”,地处河湟谷地的西宁正乘着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发展势头展线扩面,不断延链强链,产业融合提质增效。

  随着一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的相继落户,西宁在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一条光伏产业链拔节生长,成功打造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光伏制造产业链,扎实推进光伏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

  为持续发挥光伏产业建设的底盘优势,促进产业向新升级,西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作为推进特色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的关键方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加快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持续带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降本增效。

盐湖股份如翠玉般生产盐田。青海盐湖股份提供

  “新”潮焕发发展新生机

  为着力把青海高原资源能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一直以来,青海坚持创新是核心、产业是基础、绿色是本底,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百万吨级钾肥生产基地生产车间,卤水经过蒸发、浓缩、提纯、结晶等流程后,化为一粒粒钾肥,包装后被销往全国各地的下游厂家。去年,青海盐湖产业产值达到580多亿元,钾肥产量占全国的77%,为端牢中国饭碗、支撑新能源、新材料发展作出了青海贡献。

  面对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目标的重大机遇,经过多年开发建设,青海盐湖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已由单一的钾元素开发走向镁、锂、钠、氯以及稀有元素梯级开发和循环利用,多元化发展格局日益清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构建。

  为了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青海盐湖产业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攻克了低品位钾矿开采、浮选尾盐中大颗粒光卤石高效回收、超高镁锂比盐湖提锂、电解制备金属锂、水氯镁石制取氢氧化镁和高纯镁砂等技术及装备研发难题,取得600余项自有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60余项。

  不仅如此,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产业“四地”建设不断厚植发展新动能。冷凉干燥、冬季漫长、夏季凉爽,年均气温3.4摄氏度左右的气候条件,使得青海成为大数据中心建设一类地区,也成为国家规划确定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和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我国全力推进“东数西算”背景下,极富资源优势的青海正探索走出一条清洁能源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之路。

  全面推进产业“四地”建设正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青海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

青海湖景区。倪晓颖 摄

  【记者感言】向“绿”而行以“绿”而兴

  青海素有“中华水塔”“三江之源”之称,是资源富省,也是战略要省。聚力打造产业“四地”,青海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绿色是产业“四地”建设的鲜明底色。青海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盐湖产业、光伏产业、锂电产业、生态旅游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也因提升“含绿量”带来更高“含金量”,高原资源能源优势正在源源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互助土族自治县是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一个缩影。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互助县围绕“菜”做文章,全力打造供港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蒜苗、长白葱、娃娃菜、菜薹等各类蔬菜直通香港市场,高原冷凉蔬菜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产业,又一青海高原特色农产品获得进军海外市场“入场券”。

  随着旅游季的到来,众多游客选择来到青海,身临其境感受青海之大美。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多彩翡翠湖、祁连山下好牧场、门源花海等享誉四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在积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大背景下,青海将目光对准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大美青海、山宗水源的品牌越来越响,构建起生态旅游发展新布局。

  黄河上游水电基地规模持续扩大,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海南、海西2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集约化发展,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专业化、国际化元素不断加深,青海清洁能源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在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大地,随处感受青海能源绿色发展的强劲脉动。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青海逐步从地理高地向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迈进。

  从三江源头到大湖之畔,从高山草甸到蔬菜大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征程,青海锚定目标不动摇,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奋力谱写青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 王菲菲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