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解锁第25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绿色算力”成为众多企业和参展商关注的热点之一。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A馆设立的绿色算力展区,全面展示了青海绿色算力发展优势、现状以及人工智能运用前景、数字要素X应用和电算调度最新成果等内容。
在产业发展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青海发展绿色算力产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的具体行动,是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也是青海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携手把握“绿色机遇”
走进绿色算力展区,在中国天翼云AI空间输入“青洽会”“开幕式”“推介词”等关键词,短短几秒钟,一篇词藻优美的文章便呈现在人们眼前;“青海有哪些旅游资源?”站在科大讯飞AI虚拟人交互平台对面,屏幕上的虚拟人迅速反应并作出回答,仿佛两个老友在面对面交流……
在很多人心中,“算力”是一个陌生且遥远的概念,殊不知,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智能学习机、电动牙刷、扫地机器人等智能产品的背后,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算力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发展绿色算力产业,青海具备“能源极足、电价极低、绿电极优、气候极好、能耗极少、回报极高”的优势,是人工智能及绿色算力发展的“天然良港”。
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中国电信青海分公司早在2021年就依托青海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全面布局绿色算力发展,于2022年7月建成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
在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展厅的大屏上,实时更新的数据显示着数据中心的实时用电情况,水电供能、光伏供能、风电供能的千瓦时和占比都清晰显示。
公司业务运营主管杨帆介绍,目前青海电信形成“3+8+X”的算力分布,建设8000机架,承载算力超过10000P。杨帆说:“我们现在正在申请加入到全国的算力集群中,把青海的绿色算力提供给东南沿海城市,既能满足这些地方庞大的算力需求,也降低了碳排放,实现了绿色节能的效果。”
青海抢抓“东数西算”“东数西储”“东数西训”等重大机遇,全力打造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绿色算力产业基地,培育发展新动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旬,全省在用在建机架达5.35万架,较去年年底增长53.3%,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算力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23EFLOPS。在用大型数据中心平均能耗指标PUE值保持在1.2以下,同等技术条件下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主动担好“绿色使命”
巍巍昆仑山下,一排排光伏板聚光成塔,一架架风机迎风旋转,随着能源转换,源源不断的绿电从这里发出,被送到千家万户,曾经是八百里瀚海戈壁,如今种满了“绿意盎然的能源庄稼”。锚定“双碳”目标,青海立足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青海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之一,截至目前,清洁能源电力总装机规模达1880.6万千瓦,占全省的36.8%,这为海西州发展绿色算力产业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而对口援建海西州的浙江省立足该地的禀赋优势,以“数据援青”为重要抓手,助力海西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浙江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在青洽会浙江省展区,突出展现了“新质生产力看浙江”的主题。记者了解到,浙江援青后期将深入开展产业引进、项目落地、政策创新三大攻坚战,推动清洁能源与算力深度融合,建设集AI超算集群、大模型算法训练、数据存储备份于一体的算力基础设施,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构建高效、低碳、智能、集约的柴达木绿色算力长廊。
“海西州可承接浙江等东部大模型对时延要求不高的训练、分析等场景,未来算力需求可达千P量级。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不仅促进了单一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推动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在新能源、天文、盐湖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AI技术将助力企业打破传统界限,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说。
今年4月,青海省政府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能建是我国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队、主力军,此前已有抽水蓄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和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落地青海。“我们提出近零碳‘青电外送’工程,将青海绿电送到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我们非常有信心在青海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及助力青海绿电外送,打造青海绿电品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青海省域总部执行总经理杨栋介绍。
合作共赢“绿色未来”
青海立足高原资源能源本底,发挥好已经初步形成的清洁能源优势,推进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多措并举深化数实融合,全省产业数字化水平巩固提升,数字产业化规模逐步壮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3年,青海数字经济总规模超过1140亿元,占GDP比重比上年增长3.64个百分点、达到30%。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20%。
为了招引一批算力行业头部企业,我省相关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分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3个片区,逐一与华为、百度、阿里、腾讯、京东、金山、360等10家头部企业对接,取得良好成果。本届青洽会期间签订的项目合作协议中,就涵盖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等产业。
青海积极推动构建“1+2+N”绿色算力整体布局,加快建设西宁—海东智算、超算核心集群,打造海西州、海南州存算结合数据中心集聚区。记者从省数据局了解到,当前青海已开工算力项目有7个,中科寒武纪青海智算训练推算基地项目即将施工,京东科技绿色算力运营项目已进场开工实施,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上线运行,三大运营商项目有序推进。
在青洽会海东市展区,来自青海丝绸云谷低碳算力产业园项目的“1度电产生2次经济价值”留给人们一个印象深刻的概念。展区工作人员贺连杰介绍,项目将建设成为大型仓储式数据中心,集信息存储、交换、分析、处理和发布于一体,具备云计算、海量存储和异地灾备等功能。
“将数据中心的耗电降温变为能源利用,开创性地实现了多层级、多梯度、高效率的绿色能源开发及热能的循环利用,项目落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零碳数据中心之一,以及其余热回收利用一体化项目,为政府、运营商以及其他互联网企业、媒体、金融等提供可定制化的IDC服务。”贺连杰说。
手记:青海“妙算”抢先机
科大讯飞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再熟悉不过。其以语音转文字为核心功能的系列产品和服务,助力新闻工作者更高效地记录现场。
7月12日,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A馆(绿色发展馆)的绿色算力展区,记者见到这位平日工作中的“智能助手”,携多款基于星火大模型能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及应用亮相青洽会。其中,来自讯飞智作的虚拟人智能交互机吸引众多参展观众驻足,大家纷纷围在它面前与AI虚拟人“面对面”对话交流,成为人气“打卡点”。
在绿色算力展区的人工智能互动区域,能下象棋、围棋的机器人为参展观众带来更真实、沉浸式的“执子下棋”体验。
可别小看这个简约可爱的小家伙,它和真人实战对弈的速度节奏几乎保持一致。记者了解到,它的棋力不仅超越职业九段水平,还能提供专业的分析和指导,现已走进家庭,成为学棋孩子的智能伙伴与专业陪练。
如今,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爆发,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带来了深远影响。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已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同时,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训练,带来了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绿色算力便成为引领数字未来的关键所在。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也是青海最鲜明、最厚重的发展底色。
富集的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以及广袤的荒漠化土地,赋予了青海得天独厚、充沛齐全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冷凉的气候、洁净的空气和干燥的环境,造就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天然良港,青海发展绿色算力产业正当其时、前景广阔。
青海充分发挥已经初步形成的清洁能源优势,推进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把发展绿色算力作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方向,正在举全省之力打造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绿色算力产业基地,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开辟发展新赛道,以绿色算力绘就新质未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