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文旅融合“破题出圈” 赋能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谱写时代新篇”系列综述之五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倪晓颖
发布时间:2024-07-14 08:32:57
编辑:马燕燕
微信截图_20240714074532

  这是2023年6月7日拍摄的青海湖。新华社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从“中华水塔”三江之源,到文化荟萃交融的河湟谷地;从万鸟云集的青海湖畔,到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网红景区……青海拥有72万平方公里的壮美山川。千百年来,昆仑文化、河湟文化、热贡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这里碰撞、交融,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诗和远方”的新选择。

  近年来,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青海文化旅游工作开启新征程。坚持正确处理发展旅游和保护生态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难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培育壮大文旅经营主体,产业要素持续加强……从知名度有限的旅游过境地到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再到全面提升生态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高质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文旅“蜕变”路上每一个脚印清晰可见。

  多管齐下

  持续深化文旅深度融合

  2018年无疑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伴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工作的推进,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大幕拉开。当年11月,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成立。这次改革是新的机遇,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文化和旅游是让青海家喻户晓最直接的方式。”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常红安看来,随着国家对青海的投入不断增多,青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和旅游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刚需。文旅融合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青海文旅高质量发展必须打好的一张牌。

  在文化和旅游的赋能之下,青海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春季文化和旅游系列活动快速“破圈”,传统民俗悉数回归、国潮风文创市集遍地开花……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0%。

  “以前,青海旅游以省内大众游为主,省外高端游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如今,省外高端游占比已经大幅提升。青海不再只是人们印象里‘过路的地方’了!”常红安表示:“究其原因,文旅融合功不可没。”

  “没想到高原也能这么美!难怪称作‘大美青海’,这里的美大气磅礴、雄壮高远,太不一样了,不虚此行。”来自江苏省无锡市的游客杨书远赞叹到。

  “春花烂漫季·邀您踏青赏花”旅游精品线路宣传推介活动、碧波荡漾青海湖——文旅融合系列活动、悦享文旅——文化、文博系列活动等您来、“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 感恩奋进”赴援青省市宣传推介及招商活动……进入3月后,为进一步提升“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鲜明文化标识的影响力,青海文旅部门有效整合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组织开展全要素、多方位、广覆盖的春季文化和旅游系列活动,吸引着游客纷纷来青打卡。

  将古与今之美与共,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将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发展始末……一直以来,青海不断丰富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从供需两端发力,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成现实。

  多方联动

  扎实推进青海湖示范区创建

  夏日的青海湖,水天一色、俊秀神奇,四周被峰峦环绕,以其独有的自然风光、历史韵味与生态价值,吸引着省内外游客接踵而至。

  前不久,大型沉浸式巡游演出剧目《梦回青海湖》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公开首演。演出以“旅游+演艺”形式打造了沉浸式巡游演出,为青海湖景区实实在在增加了客流量。

  青海湖景区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统筹平衡好生态旅游与景区开发和谐统一的关系。开展景区“生态旅游+交通”“生态旅游+文化”经营模式创新,实施“彩虹路”、进港公路“鱼鸥翔集”系列彩绘、特色网红打卡点、改造露天演艺广场推出民俗演艺节目等新思路新做法,体现出多样性、人文性、生态性的景区特色。

  2023年,青海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22.74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长38%。今年前5个月,青海湖景区接待游客48.2万人次,经营总收入3600余万元。

  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青海顺时应势,在严格的保护中向着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转型,给这处“静躺”的生态资源赋予“能动”价值。

  完善管理体制,整合现有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经营;制定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旅游服务标准;建立健全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旅游要素服务体系……青海省按照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要求,全面实施青海湖景区标准化试点。

  “2023年,青海湖景区充分衔接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发展规划(2023年-2035年)》等初稿;委托中国建筑设计院完成青海湖示范区黑马河特色小镇策划方案和详细性规划方案等,高质量科学规划、建设示范区。”青海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登奎说。

  围绕持续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的重大要求,青海全力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印发实施《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为前提,多举措打造具有特色观光、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户外运动等功能的高原湖泊生态旅游胜地。

  提档升级再出发。今年,青海进一步优化调整“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生态之光 高原青眼”环青海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持续完善环湖基础服务设施,加快一体化指挥平台建设。

  同时,为全面提高景区服务标准和服务品质,建立健全景区旅游投诉受理机制,设立旅游投诉受理中心,统一受理并妥善应对处理投诉和突发事件。完善生态旅游保险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创新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为游客营造安全旅游环境。

  多措并举

  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赋予的历史使命、擘画的宏伟蓝图。

  青海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成立部省共建领导小组,联合印发了《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2022年8月,召开部省共建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2023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创建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捋顺发展体制机制问题。

  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打造青海湖、祁连山、清清黄河等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品牌,加快推进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构建旅游市州、旅游县区、特色旅游乡镇、重点生态旅游乡村四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

  同时,打造“以省际环线为框架、省内环线为支撑、特色主题线路为补充”的精品环线体系,优化线路进出口设计,畅通循环。将文艺创作、公共服务、非遗传承、文物利用等文化类资源融入旅游环线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促进“快进慢游”。

  有梦想,才有远方。紧盯目标,青海迈出了文旅高质量发展矫健步伐,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今,青海深化研究“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初步确定了以西宁市为核“芯一芯”重点依托西宁至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集散、消费、产业和文化中心;“一环”在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框架下,以京藏高速、西和高速为交通主干,连接湟源、共和、乌兰(茶卡镇)、天峻、刚察、海晏六县,打造覆盖重点城镇的环青海湖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多带”主要依托现有特色资源、景区分布、文化禀赋及设施条件,优化布局8条生态文化旅游带(丝路南线、唐蕃古道、西望昆仑、陶韵河湟、北进祁连、秘境热贡、清清黄河、极目江源),形成“一芯引领、一环示范、多带串联”的总体布局。

  精心打造青甘旅游大环线,优化提升青甘、青川、青藏、青新等跨省旅游线路。2023年,新评定A级旅游景区38家,新增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9家。“天境祁连”“河湟民俗文化”等11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全面提升“青海文旅大数据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智游青海”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智慧旅游服务模式,为游客提供专业化的文旅资讯、个性化的产品服务。

  青海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清晰,起步有劲,未来可期!

推荐阅读
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第25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
【聚焦青洽会】四川借力青洽会寻找全球合作机会
青洽会商品贸易展延期至16日 市民可前去观展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揭榜挂帅"项目招标公告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拟推荐人选公示
青海海东·无锡乡村振兴创业孵化园揭牌运营
青海大通县第十五届老爷山花儿会开幕
24H热点
【环湖听新音·环湖揽胜】赛事引领,“天境祁连”融...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聚焦】解锁绿色算力 共话新质...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今日视点】同饮一江水 山海续...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文旅融合,绘就“诗和远方”...
【祖国好 家乡美】从三江之源 走向“大学堂”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青报观察...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展会聚焦...
【环湖听新音·环湖揽胜】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砥...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青字号”因绿出彩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聚焦第25届中国·青海绿色...
热点图片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精彩瞬间】“四地”风光无限 “建设”落地有声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聚焦第25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青海绿色农畜产品销售火爆
【聚焦第25届中国·青...
【聚焦第25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绿色算力展区 高科技产品吸睛
【聚焦第25届中国·青...
青海天佑德洲际车队勇挑大梁
青海天佑德洲际车队...
【环湖听新音·环湖揽胜】赛事引领,“天境祁连”融合发展谱新章
【环湖听新音·环湖揽...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文旅融合,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祖国好 家乡美】从三江之源 走向“大学堂”
【祖国好 家乡美】从...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社区“暖心事” 架起“连心桥”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文旅融合“破题出圈” 赋能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谱写时代新篇”系列综述之五

青海日报
2024-07-14 08:3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文旅融合“破题出圈” 赋能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谱写时代新篇”系列综述之五

青海日报
2024-07-14 08:3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文旅融合“破题出圈” 赋能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谱写时代新篇”系列综述之五

  • 2024-07-14 08:32:57
  • 来源:青海日报
微信截图_20240714074532

  这是2023年6月7日拍摄的青海湖。新华社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从“中华水塔”三江之源,到文化荟萃交融的河湟谷地;从万鸟云集的青海湖畔,到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网红景区……青海拥有72万平方公里的壮美山川。千百年来,昆仑文化、河湟文化、热贡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这里碰撞、交融,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诗和远方”的新选择。

  近年来,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青海文化旅游工作开启新征程。坚持正确处理发展旅游和保护生态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难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培育壮大文旅经营主体,产业要素持续加强……从知名度有限的旅游过境地到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再到全面提升生态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高质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文旅“蜕变”路上每一个脚印清晰可见。

  多管齐下

  持续深化文旅深度融合

  2018年无疑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伴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工作的推进,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大幕拉开。当年11月,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成立。这次改革是新的机遇,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文化和旅游是让青海家喻户晓最直接的方式。”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常红安看来,随着国家对青海的投入不断增多,青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和旅游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刚需。文旅融合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青海文旅高质量发展必须打好的一张牌。

  在文化和旅游的赋能之下,青海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春季文化和旅游系列活动快速“破圈”,传统民俗悉数回归、国潮风文创市集遍地开花……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0%。

  “以前,青海旅游以省内大众游为主,省外高端游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如今,省外高端游占比已经大幅提升。青海不再只是人们印象里‘过路的地方’了!”常红安表示:“究其原因,文旅融合功不可没。”

  “没想到高原也能这么美!难怪称作‘大美青海’,这里的美大气磅礴、雄壮高远,太不一样了,不虚此行。”来自江苏省无锡市的游客杨书远赞叹到。

  “春花烂漫季·邀您踏青赏花”旅游精品线路宣传推介活动、碧波荡漾青海湖——文旅融合系列活动、悦享文旅——文化、文博系列活动等您来、“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 感恩奋进”赴援青省市宣传推介及招商活动……进入3月后,为进一步提升“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鲜明文化标识的影响力,青海文旅部门有效整合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组织开展全要素、多方位、广覆盖的春季文化和旅游系列活动,吸引着游客纷纷来青打卡。

  将古与今之美与共,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将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发展始末……一直以来,青海不断丰富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从供需两端发力,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成现实。

  多方联动

  扎实推进青海湖示范区创建

  夏日的青海湖,水天一色、俊秀神奇,四周被峰峦环绕,以其独有的自然风光、历史韵味与生态价值,吸引着省内外游客接踵而至。

  前不久,大型沉浸式巡游演出剧目《梦回青海湖》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公开首演。演出以“旅游+演艺”形式打造了沉浸式巡游演出,为青海湖景区实实在在增加了客流量。

  青海湖景区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统筹平衡好生态旅游与景区开发和谐统一的关系。开展景区“生态旅游+交通”“生态旅游+文化”经营模式创新,实施“彩虹路”、进港公路“鱼鸥翔集”系列彩绘、特色网红打卡点、改造露天演艺广场推出民俗演艺节目等新思路新做法,体现出多样性、人文性、生态性的景区特色。

  2023年,青海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22.74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长38%。今年前5个月,青海湖景区接待游客48.2万人次,经营总收入3600余万元。

  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青海顺时应势,在严格的保护中向着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转型,给这处“静躺”的生态资源赋予“能动”价值。

  完善管理体制,整合现有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经营;制定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旅游服务标准;建立健全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旅游要素服务体系……青海省按照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要求,全面实施青海湖景区标准化试点。

  “2023年,青海湖景区充分衔接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发展规划(2023年-2035年)》等初稿;委托中国建筑设计院完成青海湖示范区黑马河特色小镇策划方案和详细性规划方案等,高质量科学规划、建设示范区。”青海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登奎说。

  围绕持续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的重大要求,青海全力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印发实施《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为前提,多举措打造具有特色观光、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户外运动等功能的高原湖泊生态旅游胜地。

  提档升级再出发。今年,青海进一步优化调整“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生态之光 高原青眼”环青海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持续完善环湖基础服务设施,加快一体化指挥平台建设。

  同时,为全面提高景区服务标准和服务品质,建立健全景区旅游投诉受理机制,设立旅游投诉受理中心,统一受理并妥善应对处理投诉和突发事件。完善生态旅游保险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创新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为游客营造安全旅游环境。

  多措并举

  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赋予的历史使命、擘画的宏伟蓝图。

  青海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成立部省共建领导小组,联合印发了《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2022年8月,召开部省共建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2023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创建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捋顺发展体制机制问题。

  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打造青海湖、祁连山、清清黄河等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品牌,加快推进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构建旅游市州、旅游县区、特色旅游乡镇、重点生态旅游乡村四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

  同时,打造“以省际环线为框架、省内环线为支撑、特色主题线路为补充”的精品环线体系,优化线路进出口设计,畅通循环。将文艺创作、公共服务、非遗传承、文物利用等文化类资源融入旅游环线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促进“快进慢游”。

  有梦想,才有远方。紧盯目标,青海迈出了文旅高质量发展矫健步伐,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今,青海深化研究“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初步确定了以西宁市为核“芯一芯”重点依托西宁至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集散、消费、产业和文化中心;“一环”在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框架下,以京藏高速、西和高速为交通主干,连接湟源、共和、乌兰(茶卡镇)、天峻、刚察、海晏六县,打造覆盖重点城镇的环青海湖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多带”主要依托现有特色资源、景区分布、文化禀赋及设施条件,优化布局8条生态文化旅游带(丝路南线、唐蕃古道、西望昆仑、陶韵河湟、北进祁连、秘境热贡、清清黄河、极目江源),形成“一芯引领、一环示范、多带串联”的总体布局。

  精心打造青甘旅游大环线,优化提升青甘、青川、青藏、青新等跨省旅游线路。2023年,新评定A级旅游景区38家,新增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9家。“天境祁连”“河湟民俗文化”等11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全面提升“青海文旅大数据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智游青海”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智慧旅游服务模式,为游客提供专业化的文旅资讯、个性化的产品服务。

  青海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清晰,起步有劲,未来可期!

作者 倪晓颖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