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聚才引智添活力 海纳百川求英才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
和第五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综述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郑思哲 青组
发布时间:2024-07-18 07:37:15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7月的青海,以山川织锦之美迎八方来客;

  7月的青海,以开放包容之姿聚四海英才。

  7月10日,2024年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和第五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在夏都西宁举办。

  2天时间,600个项目成功对接,19批152个项目集中签约,见证了青海营造“近悦远来”高品质人才生态取得的成效;“两弹一星”精神研讨会、绿色算力人才发展论坛,见证了青海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积极探索。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曾经的青海,汇人才“干惊天动地事”;如今的青海,聚智慧谋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聚贤才 引智兴业谋发展

  人才是发展的基石,是创新的根基。

  当下的青海,创新活力不断迸发,生态环保展现新作为,产业“四地”释放新动能,各方英才汇聚而至,青海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7月10日上午,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和第五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在西宁开幕。32名“两院”院士和300多名高层次人才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

  连续4年举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论坛和“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签约项目1900余项,引进专家人才5000余名……过往的引才成效成了本届人才项目洽谈会最好的注脚。

  与往届不同,本届人才项目洽谈会与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同时举办,这充分表明:精神引领人才发展,人才弘扬伟大精神,人才和精神任何时候都是青海最宝贵的财富。

  这是一次向“两弹一星”先驱表达崇高敬意的盛会,是一次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盛会,是一次向广大优秀人才发出诚挚邀请的盛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杰出讲座教授陈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尼玛扎西,“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邓稼先之子、西华大学教授邓志平,青年人才代表、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新房分别在开幕式上作交流发言;19批152个引进人才项目集中签约;举办绿色算力人才发展论坛;启动2024年“京青专家服务活动”;组织与会嘉宾赴海北藏族自治州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接受“两弹一星”精神洗礼……

  青海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为的行动,吸引更多人才筑梦青海,促进更多成果在青海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

  寻足迹 传承精神建新功

  传承是最好的感恩,奋斗是最好的传承。

  66年前,数以万计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建设人员响应党的号召奔赴青海,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青海篇目”中最耀眼的章节——“两弹一星”精神。

  今年是“两弹一星”精神提出25周年,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诞生地,青海在今年的人才项目洽谈会期间,举办了“两弹一星”精神研讨会,并组织参会嘉宾赴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追寻先辈足迹,感悟精神伟力。

  “两弹一星”精神研讨会上,与会国内“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围绕聚焦深化“两弹一星”精神学术研究、推进“两弹一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议题进行了重点发言和交流研讨。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之子,邓志平教授此次踏足包括其父亲在内的老一辈科学家为之奋斗、奉献的海拔高地、精神高地,心中百感交集。开幕式上,邓志平以父亲生前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一个缩影,回顾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两弹一星”是青海特殊的人文历史标志。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诞生地,青海积极推动“两弹一星”精神弘扬传承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宣传态势,树立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无私奉献精神教育的思政文化品牌,“两弹一星”精神在红色文化合作交流、青年人才激励引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7月11日,带着对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向往,带着对老一辈科学家的敬仰,参会嘉宾前往原子城纪念馆、原221基地一分厂、空军地空导弹独立十二营旧址,从一件件珍贵文件、一段段红色故事中,触摸“两弹一星”精神,感悟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高尚的价值追求。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让我对‘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和体会。”第24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青海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徐勇刚说,作为医疗援青服务人才,将尽己所能为青海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青海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汇卓识 凝思集智绘新篇

  当下的青海,以产业“四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产业链条及技术成果积累,为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实践路径,也为绿算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绿色算力人才发展论坛上,多位院士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开展了访谈交流,为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和人才发展提出真知灼见,为开辟我省绿色算力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支撑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表示,青海能源、气候和场地等优势突出,发展大规模算力产业潜力巨大,是打造“绿色算力”品牌、支撑“东数西算”“东数西训”的最佳区域之一,青海大学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长期坚持超算人才的培养,也让青海有了发展绿色算力的人才优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青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通过接续举办一系列富有青海特色的人才活动,成功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汇聚青海,形成了以平台集聚人才、以人才带动项目、以项目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模式。

  本届人才项目洽谈会,全省8个市州、26家单位共成功对接人才项目600个,涉及绿色算力、农牧业、材料制造、交通运输、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社会事业与公共安全、生物医药与卫生健康等9个领域。

  今天的青海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人才、更能成就人才。放眼当下,青海生态答卷成就满满,产业“四地”建设成果丰硕;展望未来,青海将以“两弹一星”精神引领带动智力合作,促进更多成果落地青海,带动更多人才加盟青海,为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推荐阅读
陈刚吴晓军与国电投董事长刘明胜一行座谈
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青海玛多:享生态“颜值” 创生态“价值”
2024全国企业文化(西部矿业)现场会在西宁召开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揭榜挂帅"项目招标公告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拟推荐人选公示
西宁市获7256万元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奖励
海北成为青海省最大的油菜供种基地
24H热点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大...
牢记嘱托真抓实干 勇担使命书写新篇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展会聚焦...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在这里,向世界发出“青海声...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青报观察...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文旅...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展会聚焦...
【环湖听新音·环湖揽胜】赛事引领,“天境祁连”融...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聚焦】解锁绿色算力 共话新质...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今日视点】同饮一江水 山海续...
热点图片
盛夏的阿尼玛卿
盛夏的阿尼玛卿
上万只藏羚羊聚集在可可西里卓乃湖产仔
上万只藏羚羊聚集在...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乌兰:数智锻造高“盐值”——“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海西”系列报道之二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文化中国行】班玛红军沟,青海大地上的长征印记——“寻迹青海”系列报道之五
【文化中国行】班玛...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在这里,向世界发出“青海声音”!——写在第25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闭幕之际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展会聚焦】让“青字号”的“金名片”走向世界舞台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展会见闻】“感受到了青海人民的热情”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身边的感动】“关键时刻绝不能掉链子!”——记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好人”马海军
【身边的感动】“关...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聚才引智添活力 海纳百川求英才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
和第五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综述

青海日报
2024-07-18 07:3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聚才引智添活力 海纳百川求英才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
和第五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综述

青海日报
2024-07-18 07:3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聚才引智添活力 海纳百川求英才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
和第五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综述

  • 2024-07-18 07:37:15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7月的青海,以山川织锦之美迎八方来客;

  7月的青海,以开放包容之姿聚四海英才。

  7月10日,2024年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和第五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在夏都西宁举办。

  2天时间,600个项目成功对接,19批152个项目集中签约,见证了青海营造“近悦远来”高品质人才生态取得的成效;“两弹一星”精神研讨会、绿色算力人才发展论坛,见证了青海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积极探索。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曾经的青海,汇人才“干惊天动地事”;如今的青海,聚智慧谋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聚贤才 引智兴业谋发展

  人才是发展的基石,是创新的根基。

  当下的青海,创新活力不断迸发,生态环保展现新作为,产业“四地”释放新动能,各方英才汇聚而至,青海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7月10日上午,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和第五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在西宁开幕。32名“两院”院士和300多名高层次人才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

  连续4年举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论坛和“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签约项目1900余项,引进专家人才5000余名……过往的引才成效成了本届人才项目洽谈会最好的注脚。

  与往届不同,本届人才项目洽谈会与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同时举办,这充分表明:精神引领人才发展,人才弘扬伟大精神,人才和精神任何时候都是青海最宝贵的财富。

  这是一次向“两弹一星”先驱表达崇高敬意的盛会,是一次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盛会,是一次向广大优秀人才发出诚挚邀请的盛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杰出讲座教授陈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尼玛扎西,“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邓稼先之子、西华大学教授邓志平,青年人才代表、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新房分别在开幕式上作交流发言;19批152个引进人才项目集中签约;举办绿色算力人才发展论坛;启动2024年“京青专家服务活动”;组织与会嘉宾赴海北藏族自治州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接受“两弹一星”精神洗礼……

  青海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为的行动,吸引更多人才筑梦青海,促进更多成果在青海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

  寻足迹 传承精神建新功

  传承是最好的感恩,奋斗是最好的传承。

  66年前,数以万计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建设人员响应党的号召奔赴青海,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青海篇目”中最耀眼的章节——“两弹一星”精神。

  今年是“两弹一星”精神提出25周年,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诞生地,青海在今年的人才项目洽谈会期间,举办了“两弹一星”精神研讨会,并组织参会嘉宾赴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追寻先辈足迹,感悟精神伟力。

  “两弹一星”精神研讨会上,与会国内“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围绕聚焦深化“两弹一星”精神学术研究、推进“两弹一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议题进行了重点发言和交流研讨。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之子,邓志平教授此次踏足包括其父亲在内的老一辈科学家为之奋斗、奉献的海拔高地、精神高地,心中百感交集。开幕式上,邓志平以父亲生前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一个缩影,回顾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两弹一星”是青海特殊的人文历史标志。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诞生地,青海积极推动“两弹一星”精神弘扬传承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宣传态势,树立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无私奉献精神教育的思政文化品牌,“两弹一星”精神在红色文化合作交流、青年人才激励引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7月11日,带着对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向往,带着对老一辈科学家的敬仰,参会嘉宾前往原子城纪念馆、原221基地一分厂、空军地空导弹独立十二营旧址,从一件件珍贵文件、一段段红色故事中,触摸“两弹一星”精神,感悟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高尚的价值追求。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让我对‘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和体会。”第24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青海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徐勇刚说,作为医疗援青服务人才,将尽己所能为青海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青海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汇卓识 凝思集智绘新篇

  当下的青海,以产业“四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产业链条及技术成果积累,为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实践路径,也为绿算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绿色算力人才发展论坛上,多位院士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开展了访谈交流,为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和人才发展提出真知灼见,为开辟我省绿色算力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支撑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表示,青海能源、气候和场地等优势突出,发展大规模算力产业潜力巨大,是打造“绿色算力”品牌、支撑“东数西算”“东数西训”的最佳区域之一,青海大学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长期坚持超算人才的培养,也让青海有了发展绿色算力的人才优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青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通过接续举办一系列富有青海特色的人才活动,成功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汇聚青海,形成了以平台集聚人才、以人才带动项目、以项目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模式。

  本届人才项目洽谈会,全省8个市州、26家单位共成功对接人才项目600个,涉及绿色算力、农牧业、材料制造、交通运输、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社会事业与公共安全、生物医药与卫生健康等9个领域。

  今天的青海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人才、更能成就人才。放眼当下,青海生态答卷成就满满,产业“四地”建设成果丰硕;展望未来,青海将以“两弹一星”精神引领带动智力合作,促进更多成果落地青海,带动更多人才加盟青海,为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 郑思哲 青组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