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授人以“鱼”能致富
——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一线报道之五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宋明慧 张多钧 吴占云 才贡加
发布时间:2024-07-27 09:02:52
编辑:易 娜
QQ图片20240727061416俯瞰湟鱼洄游季的泉吉河。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新泉村地处青海湖北岸,这个曾经远近有名的打鱼村,如今凭借湟鱼洄游奇观,成为了泉吉湟鱼洄游观测点,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绿色增收”。从过去到现在,在生态保护的维度中,“靠湖吃湖”有了新的方式,也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

  因曾救过千千万万个人的生命,青海湖裸鲤被青海人亲切地称之为湟鱼,每年端午前后,湟鱼便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洄游之旅,泉吉洄游观测点也就成了热门旅游打卡地。

  再次见到新泉村村民郭永忠时,他依旧是泉吉湟鱼洄游观测点上的一名摊主,忙着售卖鱼食、手工艺品等,显然和前几年有着明显变化。经营场地从流动摊位搬到固定木屋,规模扩大的同时产品也丰富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收入,2019年收入是4万元,去年则达到了15万元。

  谈及过去和现在,郭永忠欣然感慨:“生态保护好了,我们这些环湖群众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这碗‘生态饭’吃得安心也开心。”

  20多年前,郭永忠还是个打鱼郎,靠着打鱼的微薄收入维持家用,日子过得拮据。后来因实行零捕捞封湖育鱼政策,一时不知道干什么,也面临过零收入的窘境,无奈只能外出打工,在周边村子收过羊毛,也出远门四处打工,一年下来收入无法保障。

  后来,在严格的保护和艰辛努力下,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持续恢复,湟鱼洄游被大力宣传,吸引广大游客来此参观,也让他瞄准商机,在泉吉河边做起了小生意,如今不用四处奔波,收入稳定。

  有着251户757人的新泉村,很多人像郭永忠一样,享受生态保护带来的成果并实现绿色增收,收入一年赛过一年。陈世林,新泉村村民,起初跟着郭永忠在泉吉湟鱼洄游观测点经营旅游纪念品,学习售卖技巧、积累售卖经验,小买卖做得也还不错,一年有个三四万元的收入。今年,他拍租到河边的一间小木屋重操“旧业”,因为游客一天比一天多,他对预期信心满满,招揽客人的劲头也很足。

QQ图片20240727061424泉吉河边做生意的牧民。吴占云 才贡加 宋明慧 张多钧 摄

  为了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也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新泉村在泉吉湟鱼洄游观测点修建了10间小木屋,通过拍租形式租给村民经营。郭永忠说到了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去年村民都持观望态度不敢一试,而他大胆一试租了四间商铺,可喜的是一年下来收入非常可观,今年商铺供不应求,一家只能拍租一间,业态较往年更加多元。他家的商铺在黄金地段,相较租金就更高,三个月达到了6800元。

  新泉村党支部副书记盛生梅告诉记者:“湟鱼洄游季来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我们今年新增了2间木屋,根据地段拍租给村民,村民的意愿很强烈,租金也将实现分红,让全村群众都能切实感受到生态红利。”

  坐拥丰富且独特的生态资源,生态保护成果正为绿色发展开辟出更多“新赛道”,湟鱼洄游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正在叠加释放,村民在家门口凭借绿色谋生致富,“湟鱼”带动一村甚至一县的发展。

  盛生梅说:“生态保护人人受益也是人人有责,对于湟鱼要永远怀有感恩之心,用心用情参与保护,如今村里也组建了环保队,每周五固定开展环境清洁,村民们参与热情高涨。”

  游客络绎不绝,从事保洁工作的张生海和寇全红在泉吉河边沿河道查看。55岁的张生海已经干了5年,他说:“有时候河道里水流小,湟鱼洄游时会不小心被卡住,我们就得经常沿河转,如果有被卡住的情况发生,需要及时下到河道帮助它们脱困。”生态馈赠发展,让他们在家门口谋得了一份工作,既能顾上家里还能实现增收。

  从曾经被动选择到如今主动参与,很多像郭永忠、张生海一样的从业者,也都成了生态保护的义务宣传员,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更多人普及青海湖裸鲤保护的相关知识,也把自己如何凭借生态资源实现绿色发展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他们心里,生活的变化、家乡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他们正在亲身实践并从中受益。

  一路走来,青海湖裸鲤保护成果辐射更多行业、带动更多群体,在新泉村甚至刚察县,“湟鱼经济”成为新的增长极,从生态旅游到餐饮、住宿等产业一体化发展,授人以“鱼”实现致富,诸如他们的故事还有很多。

推荐阅读
陈刚: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2024"风光独好"行走高原看海西中央媒体海西行启动
青藏铁路公司加开拉萨、茶卡等方向临时旅客列车
青海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揭榜挂帅"项目招标公告
海东:青海最大"供港澳"蔬菜基地豆苗采摘外运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
24H热点
美了环境 富了乡亲
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门源站迎客流高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筑起青...
【乡村振兴在青海】彭家寨镇的乡村振兴路
西宁新夜态越点越亮
【文化中国行】盛装巡演“亮”非遗——“潇洒的康...
【农经观察】铁令梅和她的特色产业之路
感受高质量发展的果洛实践——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德令哈...
闻“汛”而动,筑牢安全“堤坝”
热点图片
美了环境 富了乡亲
美了环境 富了乡亲
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门源站迎客流高峰
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门...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筑起青海湖畔的“塞罕坝”——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一线报道之四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乡村振兴在青海】彭家寨镇的乡村振兴路
【乡村振兴在青海】...
西宁新夜态越点越亮
西宁新夜态越点越亮
【文化中国行】盛装巡演“亮”非遗——“潇洒的康巴人”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成果非遗巡演侧记
【文化中国行】盛装...
【农经观察】铁令梅和她的特色产业之路
【农经观察】铁令梅...
感受高质量发展的果洛实践——2024全国重点媒体青海果洛行采访见闻
感受高质量发展的果...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授人以“鱼”能致富
——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一线报道之五

青海日报
2024-07-27 09:0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授人以“鱼”能致富
——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一线报道之五

青海日报
2024-07-27 09:0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授人以“鱼”能致富
——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一线报道之五

  • 2024-07-27 09:02:52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40727061416俯瞰湟鱼洄游季的泉吉河。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新泉村地处青海湖北岸,这个曾经远近有名的打鱼村,如今凭借湟鱼洄游奇观,成为了泉吉湟鱼洄游观测点,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绿色增收”。从过去到现在,在生态保护的维度中,“靠湖吃湖”有了新的方式,也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

  因曾救过千千万万个人的生命,青海湖裸鲤被青海人亲切地称之为湟鱼,每年端午前后,湟鱼便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洄游之旅,泉吉洄游观测点也就成了热门旅游打卡地。

  再次见到新泉村村民郭永忠时,他依旧是泉吉湟鱼洄游观测点上的一名摊主,忙着售卖鱼食、手工艺品等,显然和前几年有着明显变化。经营场地从流动摊位搬到固定木屋,规模扩大的同时产品也丰富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收入,2019年收入是4万元,去年则达到了15万元。

  谈及过去和现在,郭永忠欣然感慨:“生态保护好了,我们这些环湖群众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这碗‘生态饭’吃得安心也开心。”

  20多年前,郭永忠还是个打鱼郎,靠着打鱼的微薄收入维持家用,日子过得拮据。后来因实行零捕捞封湖育鱼政策,一时不知道干什么,也面临过零收入的窘境,无奈只能外出打工,在周边村子收过羊毛,也出远门四处打工,一年下来收入无法保障。

  后来,在严格的保护和艰辛努力下,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持续恢复,湟鱼洄游被大力宣传,吸引广大游客来此参观,也让他瞄准商机,在泉吉河边做起了小生意,如今不用四处奔波,收入稳定。

  有着251户757人的新泉村,很多人像郭永忠一样,享受生态保护带来的成果并实现绿色增收,收入一年赛过一年。陈世林,新泉村村民,起初跟着郭永忠在泉吉湟鱼洄游观测点经营旅游纪念品,学习售卖技巧、积累售卖经验,小买卖做得也还不错,一年有个三四万元的收入。今年,他拍租到河边的一间小木屋重操“旧业”,因为游客一天比一天多,他对预期信心满满,招揽客人的劲头也很足。

QQ图片20240727061424泉吉河边做生意的牧民。吴占云 才贡加 宋明慧 张多钧 摄

  为了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也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新泉村在泉吉湟鱼洄游观测点修建了10间小木屋,通过拍租形式租给村民经营。郭永忠说到了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去年村民都持观望态度不敢一试,而他大胆一试租了四间商铺,可喜的是一年下来收入非常可观,今年商铺供不应求,一家只能拍租一间,业态较往年更加多元。他家的商铺在黄金地段,相较租金就更高,三个月达到了6800元。

  新泉村党支部副书记盛生梅告诉记者:“湟鱼洄游季来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我们今年新增了2间木屋,根据地段拍租给村民,村民的意愿很强烈,租金也将实现分红,让全村群众都能切实感受到生态红利。”

  坐拥丰富且独特的生态资源,生态保护成果正为绿色发展开辟出更多“新赛道”,湟鱼洄游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正在叠加释放,村民在家门口凭借绿色谋生致富,“湟鱼”带动一村甚至一县的发展。

  盛生梅说:“生态保护人人受益也是人人有责,对于湟鱼要永远怀有感恩之心,用心用情参与保护,如今村里也组建了环保队,每周五固定开展环境清洁,村民们参与热情高涨。”

  游客络绎不绝,从事保洁工作的张生海和寇全红在泉吉河边沿河道查看。55岁的张生海已经干了5年,他说:“有时候河道里水流小,湟鱼洄游时会不小心被卡住,我们就得经常沿河转,如果有被卡住的情况发生,需要及时下到河道帮助它们脱困。”生态馈赠发展,让他们在家门口谋得了一份工作,既能顾上家里还能实现增收。

  从曾经被动选择到如今主动参与,很多像郭永忠、张生海一样的从业者,也都成了生态保护的义务宣传员,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更多人普及青海湖裸鲤保护的相关知识,也把自己如何凭借生态资源实现绿色发展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他们心里,生活的变化、家乡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他们正在亲身实践并从中受益。

  一路走来,青海湖裸鲤保护成果辐射更多行业、带动更多群体,在新泉村甚至刚察县,“湟鱼经济”成为新的增长极,从生态旅游到餐饮、住宿等产业一体化发展,授人以“鱼”实现致富,诸如他们的故事还有很多。

作者 宋明慧 张多钧 吴占云 才贡加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