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达隆村,军民情深映丹心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公保安加 潘昊
发布时间:2024-07-30 09:47:54
编辑:赵旭
俯瞰达隆村。公保安加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7月是达隆村最美的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村庄南面平缓的前阴山绿意葱茏,山脚小河清澈婉转,绿油油的麦浪和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有掩映其间的农家小院,共同构成了一幅童话世界般的美丽景致。

  达隆村位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是一个汉族、藏族和土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农业村。2018年以来,通过青藏兵站部的共建帮扶,达隆村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发展历经了一番脱胎换骨的变化,尤其是乡村旅游接待点开门迎客的这两年,这个“锁在深闺”的村庄渐渐被人们关注,成为周边游客“浪山”“打卡”的热门去处。

  7月23日上午,达隆村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村庄南面,舒缓的前阴山藏在徐徐弥漫的薄雾里,颇有几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放眼望去,山林、农田、小河、草地、村庄……一切清新明丽。

  行走在美丽的达隆村,迈出的每一步,眼睛看到的每一处,都是共建部队真情帮扶的印记。

  来到乡村旅游接待点,映入眼帘的是“军民共建鱼水情,干群携手践初心”的金色字样。达隆村党支部副书记赵保业介绍,这是2023年在共建帮扶单位——青藏兵站部帮助下打造的党建品牌,6年来,部队累计投资310余万元,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先后为村里建设光伏电站,打造乡村旅游接待点,铺设沥青路,在一次次全心全意的帮扶中,部队的官兵和村党支部、村民结下了亲人般的深厚情谊。

  达隆村乡村旅游接待点由达隆山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和露营基地两部分组成,达隆山庄是一栋极具农村特色的深褐色小楼,里面设置了厨房、洗手间以及8个供游客用餐的房间。而位于接待中心南侧草地里的露营基地,则由大大小小的亭台、毡房以及星空屋组成,在小雨中与周遭富有诗意的环境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没有部队的帮扶,就没有我们村的今天。”提起村子这两年的发展变迁,赵保业言语中句句离不开共建帮扶的部队。2023年,通过青藏兵站部帮扶提升改造后的接待点正式以第三方运营模式开门迎客。眼看接待点经营得一年比一年好,村集体由此多了一项新的稳定的收入,村干部心里乐开了花。

达隆山庄。公保安加 摄

  达隆山庄门口,黑油的沥青路伸向村庄另一端,这是2022年,部队资助近40万元铺设的村道,不仅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也给作为乡村旅游景点的村庄提升了形象。

  “部队帮扶以来,村里的基础设施提升了,集体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说部队好。”赵保业说,共建帮扶以来的6年时间里,通过开展座谈会、主题党日、送医送药、节庆联谊,教育帮扶等活动,从党员干部到群众,大家爱军、学军、拥军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达隆村退役军人郭顺世是村民公认的“热心肠”,这些年来,他通过流转农田成为致富带头人,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心系村集体的发展建设,村里需要大型农机具和车辆,困难村民需要临时帮扶,他从不推辞。他说,达隆村是部队帮扶的村子,自己又是一名退役军人,力所能及为大家提供一点帮助,为村集体发展出点力,这不是一件值得说的事情。

  走进达隆村,了解村庄发展变迁的故事,总也绕不开军民共建和民族团结的话题,在这里,军民鱼水情深,各民族水乳交融、命运与共的和谐画面,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夙夜在公、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相衬相映,成为村集体各项事业迈步向前最有力的“引擎”。可以说,达隆村军民情深、各民族手足相亲的佳话是对“两路”精神最生动的传承与发扬。

  6月中旬以来,达隆村党支部按照上级党委政府部署,进入紧张的防汛期,尤其是收到汛情预警时,村委会一班人就有接不完的电话、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

  就在7月22日傍晚,天空一片阴沉,根据汛情预警,村干部全员出动,反复摸排风险点,转移临河居住的村民,实时上报雨中巡查情况,准备防汛物资,开展雨后复查……一夜值守奔忙,直到天亮时分停雨,他们长舒了一口气。

  彻夜未眠的村党支部书记蒋树成眼睛里布满血丝,他说,这个时候,村干部是汛情防范的吹哨人,为了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算跑断了腿,喊破了喉咙,也要把防范工作做到位。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会召开
青海祁连:马金宝 | 扎根乡村 演绎无悔青春
青海海东:搭乘高原康养“快车”探寻“健康密码”
青海全民阅读推广中心、推广站点拟确定对象公示
青海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牛!青海泽库县两天内连获两项世界纪录
西宁市加快推动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建设
24H热点
青海门源:旅游富民蹚新路 定情山下谱新曲
近一万人次周末浪西宁野生动物园
百余名越野爱好者穿越锦绣都兰
辽宁游客心跳骤停 青海医生倾力抢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时...
还水于河,只为黄河安澜——青海省海南州“小水电...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达隆村,...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内外...
青海大通:篮球比赛点燃激情 文旅搭台同唱“大戏”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碧海金...
热点图片
青海门源:旅游富民蹚新路 定情山下谱新曲
青海门源:旅游富民...
近一万人次周末浪西宁野生动物园
近一万人次周末浪西...
百余名越野爱好者穿越锦绣都兰
百余名越野爱好者穿...
辽宁游客心跳骤停 青海医生倾力抢救
辽宁游客心跳骤停 青...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时】“野人菜”成了村民的致富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还水于河,只为黄河安澜——青海省海南州“小水电”清理整改综述
还水于河,只为黄河...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达隆村,军民情深映丹心
【再走青藏线——传...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内外兼修”,囊谦生态旅游乘势而上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达隆村,军民情深映丹心

青海日报
2024-07-30 09:4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达隆村,军民情深映丹心

青海日报
2024-07-30 09:4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达隆村,军民情深映丹心

  • 2024-07-30 09:47:54
  • 来源:青海日报
俯瞰达隆村。公保安加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7月是达隆村最美的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村庄南面平缓的前阴山绿意葱茏,山脚小河清澈婉转,绿油油的麦浪和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有掩映其间的农家小院,共同构成了一幅童话世界般的美丽景致。

  达隆村位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是一个汉族、藏族和土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农业村。2018年以来,通过青藏兵站部的共建帮扶,达隆村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发展历经了一番脱胎换骨的变化,尤其是乡村旅游接待点开门迎客的这两年,这个“锁在深闺”的村庄渐渐被人们关注,成为周边游客“浪山”“打卡”的热门去处。

  7月23日上午,达隆村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村庄南面,舒缓的前阴山藏在徐徐弥漫的薄雾里,颇有几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放眼望去,山林、农田、小河、草地、村庄……一切清新明丽。

  行走在美丽的达隆村,迈出的每一步,眼睛看到的每一处,都是共建部队真情帮扶的印记。

  来到乡村旅游接待点,映入眼帘的是“军民共建鱼水情,干群携手践初心”的金色字样。达隆村党支部副书记赵保业介绍,这是2023年在共建帮扶单位——青藏兵站部帮助下打造的党建品牌,6年来,部队累计投资310余万元,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先后为村里建设光伏电站,打造乡村旅游接待点,铺设沥青路,在一次次全心全意的帮扶中,部队的官兵和村党支部、村民结下了亲人般的深厚情谊。

  达隆村乡村旅游接待点由达隆山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和露营基地两部分组成,达隆山庄是一栋极具农村特色的深褐色小楼,里面设置了厨房、洗手间以及8个供游客用餐的房间。而位于接待中心南侧草地里的露营基地,则由大大小小的亭台、毡房以及星空屋组成,在小雨中与周遭富有诗意的环境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没有部队的帮扶,就没有我们村的今天。”提起村子这两年的发展变迁,赵保业言语中句句离不开共建帮扶的部队。2023年,通过青藏兵站部帮扶提升改造后的接待点正式以第三方运营模式开门迎客。眼看接待点经营得一年比一年好,村集体由此多了一项新的稳定的收入,村干部心里乐开了花。

达隆山庄。公保安加 摄

  达隆山庄门口,黑油的沥青路伸向村庄另一端,这是2022年,部队资助近40万元铺设的村道,不仅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也给作为乡村旅游景点的村庄提升了形象。

  “部队帮扶以来,村里的基础设施提升了,集体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说部队好。”赵保业说,共建帮扶以来的6年时间里,通过开展座谈会、主题党日、送医送药、节庆联谊,教育帮扶等活动,从党员干部到群众,大家爱军、学军、拥军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达隆村退役军人郭顺世是村民公认的“热心肠”,这些年来,他通过流转农田成为致富带头人,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心系村集体的发展建设,村里需要大型农机具和车辆,困难村民需要临时帮扶,他从不推辞。他说,达隆村是部队帮扶的村子,自己又是一名退役军人,力所能及为大家提供一点帮助,为村集体发展出点力,这不是一件值得说的事情。

  走进达隆村,了解村庄发展变迁的故事,总也绕不开军民共建和民族团结的话题,在这里,军民鱼水情深,各民族水乳交融、命运与共的和谐画面,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夙夜在公、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相衬相映,成为村集体各项事业迈步向前最有力的“引擎”。可以说,达隆村军民情深、各民族手足相亲的佳话是对“两路”精神最生动的传承与发扬。

  6月中旬以来,达隆村党支部按照上级党委政府部署,进入紧张的防汛期,尤其是收到汛情预警时,村委会一班人就有接不完的电话、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

  就在7月22日傍晚,天空一片阴沉,根据汛情预警,村干部全员出动,反复摸排风险点,转移临河居住的村民,实时上报雨中巡查情况,准备防汛物资,开展雨后复查……一夜值守奔忙,直到天亮时分停雨,他们长舒了一口气。

  彻夜未眠的村党支部书记蒋树成眼睛里布满血丝,他说,这个时候,村干部是汛情防范的吹哨人,为了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算跑断了腿,喊破了喉咙,也要把防范工作做到位。

作者 公保安加 潘昊
编辑:赵旭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