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家门口有了公交车站。”“损坏的路灯修好了。”“路边乱停乱放的车辆整齐了。”连日来,西宁市湟中区各级人大代表陆续接到群众的反馈。
湟中区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深入乡镇、村(社区),依托“人大代表联络室”“人大代表活动室”,通过接待选民,走访群众等方式,发挥人大代表“社情民意调查员”作用,收集人民群众的“微心愿”“微诉求”。
“我们小区的居民出行要步行两公里到燕尔沟村或多巴镇政府门口乘坐公交车,遇上雨雪天气,老年人和学生出行非常不方便,希望优化公交线路,解决群众需求。”前段时间,湟中区人大代表赵生龙在多巴镇燕尔沟安置区走访时了解到,群众出行存在不便,及时上报了湟中区人大常委会。
随后,湟中区人大代表、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就多巴镇安置小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第一时间会同湟中区交通运输局、公交公司深入现场,对区域客流量、路网建设和公交车站点基础设施等条件实地勘察,并走访群众、调研座谈,最终将803路公交线路绕行优化调整,增设了3个公交车站点,有效解决了区域群众务工、上学、就医等出行问题。
自“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开展以来,湟中区各级人大代表接待、走访、联系群众1040人次,收集群众诉求122件,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城镇建设、就业卫生、教育医疗等领域,截至目前已解决117件。
“人大代表反映的事都是老百姓的事,解决好老百姓的诉求,是政府以及各部门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我们必须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真正把代表反映的事情办好、办实,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湟中区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今年以来,湟中区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开展湟中区各级人大代表助力“有诉必应马上办”务实为民强作风行动方案》,细化代表参与方式、主要任务,以各乡镇人大代表联络室、人大代表活动室为载体,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收集民意、贴近民心、解决民忧的重要渠道,动员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围绕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城市更新、交通运输、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探索推行“下单、派单、督单”三单接力工作模式,倾力办好群众身边事,努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