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更是改革命题。绿色算力产业找准了青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佳切入点。推动绿色产业改革发展,关键在人才支撑。坚持以聚才的良方、爱才的诚意、用才的智慧,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让各类人才潜能在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火热实践中竞相迸发意义重大。
聚焦战略部署,擦亮人才政策“吸金石”。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发挥政策的撬动性、牵引性作用,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瞄准绿算领域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完成一系列政策的优化升级。从制度上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放权,为各类人才松绑,研发经费、研发人员等关键指标给予用人主体自主裁量权。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创业平台,推动绿算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合作交流,对企业引进人才给予同等政策、资金和资源支持,健全人才服务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找准人才工作“发力点”。鼓励绿色算力人才相对集中的单位,开展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人才岗位胜任素质研究,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提供人才职业素质标准,提高人才培养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灵活运用校企互聘、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积极解决人才分布不均问题,积极培育各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以绿色算力上下游产业中的清洁能源、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对科研评价机制进行探索性改革,通过人才项目直接申报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开展新技术研发,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有机融合。加大本土人才培育,通过技能培训、挂职锻炼、轮岗交流、跟岗学习等方式,推动人才在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破土而出”。
拓宽成长路径,推动人才发展“职业化”。研究制定绿色算力人才职业分类、从业标准,逐步形成认证、准入、选任闭环机制,完善以实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把解决发展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实践应用难题的创新贡献作为首要评价指标,为特殊贡献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开设项目申报、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紧扣数字信息、绿电储能等未来产业,深入推进工程硕博士试点改革,拓展“揭榜挂帅”引才模式,培育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激发“人才、项目、产业”链式效应。在“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中设置绿色算力人才专项并给予政策倾斜,将绿色算力产业发展任务和关键岗位作为储备、历练、发现优秀人才的平台,拓宽畅通绿色算力人才职业化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