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
艰苦卓绝筑天路 薪火相传续华章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戴美玲
发布时间:2024-08-06 07:45:42
编辑:王易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青海是“两路”精神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特殊的节点,让我们重温“两路”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让“两路”精神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永放光芒——  

QQ图片20240806054631贯穿唐古拉旷野的青藏公路。才贡加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十一万藏汉军民筑路员工,含辛茹苦,餐风卧雪,齐心协力,征服重重天险,挖填土石三千多万立方,造桥四百余座。五易寒暑,艰苦卓绝,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这是书写在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上的伟大壮举,铸就的是在非凡年代先烈们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

  这使我们不禁回想到70余年前,在毛泽东同志“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号召下,人民解放军官兵,四川、青海等地的各族干部群众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一支11万人的筑路大军,于1954年建成了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公路(原称康藏公路)、青藏公路。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今年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青海是“两路”精神的诞生地之一。在这特殊的节点,让我们徜徉于那段非凡的历程,感受一段跨越时光的生命礼赞,与时俱进赓续“两路”精神,汲取凿艰越险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使历久弥新的奋斗足迹在薪火相传中奔向辉煌的未来。

  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

  ——“两路”是用鲜血和生命铺筑的英雄路

  “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这是修筑入藏公路解放军官兵的战歌,寥寥几句歌词,充分展示了对修筑“两路”历史的见证。

  千年冻土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建设环境,脆弱的生态,财力匮乏,技术短缺……这样的筑路背景已然奠定了在这里修建的公路,与生俱来带有传奇色彩。

  “头枕昆仑巅,脚踏怒江头。零下30℃,露宿桃儿久。上盖冰雪被,下铺永冻层。仰面朝星斗,熊鹿是近邻。”“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当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描述了修路期间的场景。

  环境的艰苦从未使筑路大军退缩半分——他们集中精力挥动铁锤打炮眼,双手虎口被震裂却毫无觉察;有的战士手握钢钎时间太久,手和冰冷的钢钎冻在一起;可可西里,海拔高、气压低、瘴气重,工兵第二团战士乔振武在睡梦中突发急症,抢救无效牺牲,永远驻守在青藏公路……

  不畏艰难、不惧险阻、不怕牺牲,用最原始的工具,齐心协力征服了重重天险,11万筑路大军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豪情壮志,卧冰雪、斗严寒,经受住了艰难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工作环境带来的双重考验,战胜千难万险。

  仅用7个月零4天,在被称为“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上修通了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雪域天路”,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筑路军民用鲜血和牺牲铸就的精神内核,用生命筑路,用牺牲书写传奇。这种舍生忘死体现了他们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展现了对理想事业的坚定与忠诚。

  巍巍青山,英雄不朽;奔腾江河,精神流芳!

  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精神!冷湖镇坐落于当金山南麓,柴达木盆地北极,与甘肃省交界,这里终年寒冷多风。“这里是我工作的地方,更是我的家,热爱就是我向前的动力。”作为青藏高原的第二代公路人,冷湖公路段工区长李海军已在此工作了将近30年,凭着一把铁锹、一把扫帚,开始了修路、护路、养路的无悔人生。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传承,这是一种力量!

  顽强拼搏 甘当路石

  ——“两路”是用坚韧和壮志铸造的奉献路

  没有一张完整地图、没有任何地质水文资料的情况下,向“世界屋脊”发起冲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创造出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凭借的是什么?

  筑路部队用这样的行动作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依靠集体智慧,同大自然进行顽强搏斗,凭着铁锤、钢钎、镐、锹、铁簸箕等简易工具,一锤一锤打钢钎,一镐一镐刨坚冰,一块一块搬石头,一寸一寸地使公路向前延伸……

  慕生忠将军曾在铁锹把上刻下“慕生忠之墓”五个字。“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了,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我的头一定要朝着拉萨的方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在筑路过程中,哪里最危险,哪里最困难,哪里就会有“慕生忠们”的身影。

  在路上,我们追寻先辈足迹,追寻榜样的力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开路”,到之后70年来的“护路”,“海拔5000米,气温-30℃,开水沸点70℃,我们的士气100℃!”“修路英雄”张福林怀揣“把公路修到拉萨去”的梦想,“雪山铁人”陈德华坚守“我就是死了,也要化成个路标”的信念……

  他们所展现出的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敢为人先、勇于斗争的坚韧意志,成为一座伫立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的精神丰碑。

  一代代“两路”建设者和养护者在“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坚定信念下,义无反顾在“世界屋脊”创造“人间奇迹”。

  昔日封闭穷困的雪域高原,自此旧貌换了新颜,踏上新的历史进程。

  在海东市乐都区的崇山峻岭中,有这样一条公路,山谷地段中的四段小半径回头曲线路段,宛如一条“织”在青山绿水间的巨大“中国结”,这是青海最美旅游公路之一——扎(隆沟)碾(伯镇)公路。青海交通建设者传承坚守,并不断丰富发展其时代内涵,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奇迹。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70年来,藏族的唐卡、泥塑,土族的盘绣,撒拉族的刺绣……这些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青藏高原传统民族工艺和产品,随着公路的开通也走下高原、走向全国,群众的荷包鼓了,日子也越过越幸福。这美好的幸福生活正如先烈所愿,江源儿女不会忘记,这幸福从无数先烈在前赴后继的拼搏、甘当路石的奉献中得来。

  军民一家 民族团结

  ——“两路”是用情谊和感恩架起的同心路

  建路之初,在艰难的环境下,为了修成路,三千多名英烈捐躯高原。与此同时,藏族同胞们除了直接参加筑路外,还组织庞大的牦牛运输队,日夜不停地翻山越岭,给筑路工地运送各种物资。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莫河驼场的驼工队伍,战风雪斗严寒,舍生忘死运粮援藏,为和平解放西藏、修筑青藏公路作出重要贡献。

  “路修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藏汉一家紧密团结的故事,始终在传唱。在筑路的过程中,川、青、藏三省区群众积极参与。

  在藏族人民的心中,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不仅是“金色的飘带”“幸福的金桥”,还是“五彩放光的路”。

  一条条路像巨龙翻山越岭,使天堑变成了通途,缩短了雪域高原与世界联结的距离。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来到雪域,雪域的人们也开始走向外面的世界。

  交通的通畅,打通了横亘在高原与外界的堵点,畅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成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美化村容环境的强劲动力。

  “两路”是宛如神奇的天路,使雪域高原的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一首首民族团结的乐章奏响在高原大地,军爱民,民拥军,军民情已深深植根在这片土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雪域,常盛不衰。

  “军民一家、民族团结”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两路人”成功修筑和养护了川藏、青藏公路,道路的修通和改善又进一步加深了汉族、藏族和其他各族人民的交往联系,从根本上促进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

  数十年来,各族群众与武警交通官兵团结协作、坚守保通,“军民一家、民族团结”,体现了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军民鱼水深情,铸就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传承基因。

  实践充分证明,“两路”的通车是筑路部队和各族民众共同奋斗的成果,川藏、青藏公路铸就的是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的丰碑,是开发边疆、建设雪域的丰碑,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丰碑。

  含辛茹苦,餐风卧雪,齐心协力,铸就伟业!

  在青海这片团结的热土上,“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精神引领着青海各民族手足相亲、交流交融。青海率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赓续血脉 接续奋斗

  ——“两路”精神绽放出新时代更加璀璨的光芒

  1月10日20时50分,历时9小时5分钟,由武汉开出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G853次列车驶进终点站西宁站,这是由华中地区开往青藏高原的首趟直达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也是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首次驶上青藏高原。“复兴号”开上西格段,青藏铁路进入动车时代……

  “十三五”时期,青海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095公里、新建独立桥梁及改造危桥618座、开展全省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通畅工程“回头看”和“畅返不畅”整治工作,完成19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道路建设,并新增通客车建制村618个……

  从“行路难”“过河难”“运输难”,到目前公路通车里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74倍!

  在这一组组数字和事实的背后,承载着的是在“两路”精神的烛照下,青海各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苦干实干、奋勇拼搏,使青海交通运输事业取得沉甸甸的收获,也饱含着我省在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历程中艰难的探索和执着的追求。

  从“两路”的修建,到青藏铁路通车,再到迈进动车时代,70年来,青海在党中央领导下,建成了一条条经济发展路、民生路、旅游路、幸福路,交通运输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再到“保障引领”的重大转变。

  我们欣喜于这种蝶变的背后,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日益提升,也蕴藏着更大的发展潜力、更强的消费动力、更足的经济活力。

  祖国山河繁华如锦,青海发展日新月异。这些耀眼质变承载着青海各族儿女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两路”精神灯塔的照耀下,青海各族儿女正行进在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而青海这片可爱的土地正在迸发新的活力!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需要伟大梦想。

  奋进新征程,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我们要与时俱进弘扬“两路”精神,积极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工作要求,点亮心中的精神灯塔,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我”融入“我们”,以敢干苦干实干的精气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

  脚下,是欣欣向荣的土地。

  前方,是山水迢迢的征途。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吴晓军在西宁会见中信集团总经理张文武一行
青海美术作品展开启了“夜赏”模式
西宁举行2024"体育赋能 乡村振兴"自行车骑行活动
青海全民阅读推广中心、推广站点拟确定对象公示
青海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果洛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玛沁举行
西宁:着力推动“一表一单 一图一机制”落实
24H热点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用高原...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青海:...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夏都枢...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走好脚下的路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德令哈...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远程近...
聚才引智添活力 海纳百川求英才——传承“两弹一星...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改革...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大...
牢记嘱托真抓实干 勇担使命书写新篇
热点图片
【祖国好 家乡美】“守夜人”护航“夜经济”
【祖国好 家乡美】“...
【文化中国行】感悟首都文化 培养家国情怀 ——记都兰县“度度关爱”研学之旅
【文化中国行】感悟...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驻村第一书记“老杨”的一天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用高原“好水”激活文旅“春水” ——高质量发展区域调研行·海南篇(上)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国家公园,我们的家园与梦想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
【乡村振兴在青海】村集体经济有了增收新途径
【乡村振兴在青海】...
砥砺奋进七十载 同心谱写新华章 ——果洛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侧记
砥砺奋进七十载 同心...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在小高陵,与“两棵树”相逢
【再走青藏线——传...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
艰苦卓绝筑天路 薪火相传续华章

青海日报
2024-08-06 07:4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
艰苦卓绝筑天路 薪火相传续华章

青海日报
2024-08-06 07:4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
艰苦卓绝筑天路 薪火相传续华章

  • 2024-08-06 07:45:42
  • 来源:青海日报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青海是“两路”精神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特殊的节点,让我们重温“两路”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让“两路”精神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永放光芒——  

QQ图片20240806054631贯穿唐古拉旷野的青藏公路。才贡加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十一万藏汉军民筑路员工,含辛茹苦,餐风卧雪,齐心协力,征服重重天险,挖填土石三千多万立方,造桥四百余座。五易寒暑,艰苦卓绝,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这是书写在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上的伟大壮举,铸就的是在非凡年代先烈们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

  这使我们不禁回想到70余年前,在毛泽东同志“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号召下,人民解放军官兵,四川、青海等地的各族干部群众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一支11万人的筑路大军,于1954年建成了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公路(原称康藏公路)、青藏公路。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今年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青海是“两路”精神的诞生地之一。在这特殊的节点,让我们徜徉于那段非凡的历程,感受一段跨越时光的生命礼赞,与时俱进赓续“两路”精神,汲取凿艰越险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使历久弥新的奋斗足迹在薪火相传中奔向辉煌的未来。

  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

  ——“两路”是用鲜血和生命铺筑的英雄路

  “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这是修筑入藏公路解放军官兵的战歌,寥寥几句歌词,充分展示了对修筑“两路”历史的见证。

  千年冻土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建设环境,脆弱的生态,财力匮乏,技术短缺……这样的筑路背景已然奠定了在这里修建的公路,与生俱来带有传奇色彩。

  “头枕昆仑巅,脚踏怒江头。零下30℃,露宿桃儿久。上盖冰雪被,下铺永冻层。仰面朝星斗,熊鹿是近邻。”“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当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描述了修路期间的场景。

  环境的艰苦从未使筑路大军退缩半分——他们集中精力挥动铁锤打炮眼,双手虎口被震裂却毫无觉察;有的战士手握钢钎时间太久,手和冰冷的钢钎冻在一起;可可西里,海拔高、气压低、瘴气重,工兵第二团战士乔振武在睡梦中突发急症,抢救无效牺牲,永远驻守在青藏公路……

  不畏艰难、不惧险阻、不怕牺牲,用最原始的工具,齐心协力征服了重重天险,11万筑路大军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豪情壮志,卧冰雪、斗严寒,经受住了艰难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工作环境带来的双重考验,战胜千难万险。

  仅用7个月零4天,在被称为“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上修通了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雪域天路”,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筑路军民用鲜血和牺牲铸就的精神内核,用生命筑路,用牺牲书写传奇。这种舍生忘死体现了他们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展现了对理想事业的坚定与忠诚。

  巍巍青山,英雄不朽;奔腾江河,精神流芳!

  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精神!冷湖镇坐落于当金山南麓,柴达木盆地北极,与甘肃省交界,这里终年寒冷多风。“这里是我工作的地方,更是我的家,热爱就是我向前的动力。”作为青藏高原的第二代公路人,冷湖公路段工区长李海军已在此工作了将近30年,凭着一把铁锹、一把扫帚,开始了修路、护路、养路的无悔人生。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传承,这是一种力量!

  顽强拼搏 甘当路石

  ——“两路”是用坚韧和壮志铸造的奉献路

  没有一张完整地图、没有任何地质水文资料的情况下,向“世界屋脊”发起冲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创造出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凭借的是什么?

  筑路部队用这样的行动作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依靠集体智慧,同大自然进行顽强搏斗,凭着铁锤、钢钎、镐、锹、铁簸箕等简易工具,一锤一锤打钢钎,一镐一镐刨坚冰,一块一块搬石头,一寸一寸地使公路向前延伸……

  慕生忠将军曾在铁锹把上刻下“慕生忠之墓”五个字。“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了,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我的头一定要朝着拉萨的方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在筑路过程中,哪里最危险,哪里最困难,哪里就会有“慕生忠们”的身影。

  在路上,我们追寻先辈足迹,追寻榜样的力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开路”,到之后70年来的“护路”,“海拔5000米,气温-30℃,开水沸点70℃,我们的士气100℃!”“修路英雄”张福林怀揣“把公路修到拉萨去”的梦想,“雪山铁人”陈德华坚守“我就是死了,也要化成个路标”的信念……

  他们所展现出的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敢为人先、勇于斗争的坚韧意志,成为一座伫立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的精神丰碑。

  一代代“两路”建设者和养护者在“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坚定信念下,义无反顾在“世界屋脊”创造“人间奇迹”。

  昔日封闭穷困的雪域高原,自此旧貌换了新颜,踏上新的历史进程。

  在海东市乐都区的崇山峻岭中,有这样一条公路,山谷地段中的四段小半径回头曲线路段,宛如一条“织”在青山绿水间的巨大“中国结”,这是青海最美旅游公路之一——扎(隆沟)碾(伯镇)公路。青海交通建设者传承坚守,并不断丰富发展其时代内涵,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奇迹。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70年来,藏族的唐卡、泥塑,土族的盘绣,撒拉族的刺绣……这些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青藏高原传统民族工艺和产品,随着公路的开通也走下高原、走向全国,群众的荷包鼓了,日子也越过越幸福。这美好的幸福生活正如先烈所愿,江源儿女不会忘记,这幸福从无数先烈在前赴后继的拼搏、甘当路石的奉献中得来。

  军民一家 民族团结

  ——“两路”是用情谊和感恩架起的同心路

  建路之初,在艰难的环境下,为了修成路,三千多名英烈捐躯高原。与此同时,藏族同胞们除了直接参加筑路外,还组织庞大的牦牛运输队,日夜不停地翻山越岭,给筑路工地运送各种物资。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莫河驼场的驼工队伍,战风雪斗严寒,舍生忘死运粮援藏,为和平解放西藏、修筑青藏公路作出重要贡献。

  “路修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藏汉一家紧密团结的故事,始终在传唱。在筑路的过程中,川、青、藏三省区群众积极参与。

  在藏族人民的心中,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不仅是“金色的飘带”“幸福的金桥”,还是“五彩放光的路”。

  一条条路像巨龙翻山越岭,使天堑变成了通途,缩短了雪域高原与世界联结的距离。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来到雪域,雪域的人们也开始走向外面的世界。

  交通的通畅,打通了横亘在高原与外界的堵点,畅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成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美化村容环境的强劲动力。

  “两路”是宛如神奇的天路,使雪域高原的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一首首民族团结的乐章奏响在高原大地,军爱民,民拥军,军民情已深深植根在这片土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雪域,常盛不衰。

  “军民一家、民族团结”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两路人”成功修筑和养护了川藏、青藏公路,道路的修通和改善又进一步加深了汉族、藏族和其他各族人民的交往联系,从根本上促进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

  数十年来,各族群众与武警交通官兵团结协作、坚守保通,“军民一家、民族团结”,体现了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军民鱼水深情,铸就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传承基因。

  实践充分证明,“两路”的通车是筑路部队和各族民众共同奋斗的成果,川藏、青藏公路铸就的是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的丰碑,是开发边疆、建设雪域的丰碑,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丰碑。

  含辛茹苦,餐风卧雪,齐心协力,铸就伟业!

  在青海这片团结的热土上,“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精神引领着青海各民族手足相亲、交流交融。青海率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赓续血脉 接续奋斗

  ——“两路”精神绽放出新时代更加璀璨的光芒

  1月10日20时50分,历时9小时5分钟,由武汉开出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G853次列车驶进终点站西宁站,这是由华中地区开往青藏高原的首趟直达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也是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首次驶上青藏高原。“复兴号”开上西格段,青藏铁路进入动车时代……

  “十三五”时期,青海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095公里、新建独立桥梁及改造危桥618座、开展全省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通畅工程“回头看”和“畅返不畅”整治工作,完成19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道路建设,并新增通客车建制村618个……

  从“行路难”“过河难”“运输难”,到目前公路通车里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74倍!

  在这一组组数字和事实的背后,承载着的是在“两路”精神的烛照下,青海各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苦干实干、奋勇拼搏,使青海交通运输事业取得沉甸甸的收获,也饱含着我省在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历程中艰难的探索和执着的追求。

  从“两路”的修建,到青藏铁路通车,再到迈进动车时代,70年来,青海在党中央领导下,建成了一条条经济发展路、民生路、旅游路、幸福路,交通运输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再到“保障引领”的重大转变。

  我们欣喜于这种蝶变的背后,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日益提升,也蕴藏着更大的发展潜力、更强的消费动力、更足的经济活力。

  祖国山河繁华如锦,青海发展日新月异。这些耀眼质变承载着青海各族儿女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两路”精神灯塔的照耀下,青海各族儿女正行进在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而青海这片可爱的土地正在迸发新的活力!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需要伟大梦想。

  奋进新征程,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我们要与时俱进弘扬“两路”精神,积极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工作要求,点亮心中的精神灯塔,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我”融入“我们”,以敢干苦干实干的精气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

  脚下,是欣欣向荣的土地。

  前方,是山水迢迢的征途。

作者 戴美玲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