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我生来就是驼场人!”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公保安加 潘昊
发布时间:2024-08-10 07:38:42
编辑:王易
QQ图片20240810062632莫河驼场旧时礼堂。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活了50多岁,张尚云从来没想过如果离开驼场(现名青海柴达木农垦莫河骆驼场有限公司),该去往哪里,又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我生来就是驼场人,就在驼场待着,像父辈一样在这里奋斗一生。”

  张尚云生在莫河驼场,长在莫河驼场,也在“驼工精神”浸润的这片土地上慢慢老去。虽然早已不再与骆驼相伴,但谈及老一辈驼工和他们的“哑巴兄弟”(老一代驼工对骆驼的亲切称呼)相依相伴,建功立业的英雄往事,他总有讲不完的话儿。

  说起来,张尚云是一名地道的“驼三代”。他的外公马维雄是进藏驼队的驼工,还曾担任过某中队小队长的职务。

  来到莫河驼场历史陈列馆,张尚云径直走到一面展柜前,指着里面表格上外公的名字,满脸自豪,“他还立过功,受过奖。”

  透过展柜玻璃细细打量,里面这张手绘表格的内容是西藏运输总队1954年受奖驼员姓名册,马维雄的名字就在其中。

  张尚云生于1972年,他出生时,西藏运输总队第一次进藏已经是21年前的事情。等他长到记事儿的年龄,因工受伤的外公早已退休,回到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老家,而张尚云跟随父母生活在莫河驼场。因此,只记得外公脸上很少看到笑容,年幼的自己不太敢亲近,关于驼队和外公的事儿,大部分是从老一辈驼工那里听来的。

  “我小时候没有电视看,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听老人讲自己和驼队的故事,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很有传奇色彩。”那时,张尚云在驼场子弟学校上学,学习和玩耍之余,最喜欢的事儿便是和伙伴一起,围着老驼工,听他们生动的讲述。

  毕业后,张尚云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名驼场职工。在当时,这似乎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因为外公是驼工,父亲也是驼场职工。

  对张尚云而言,成为驼场职工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参加工作后,进藏驼队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成为时刻激励他勇敢向前的一股无形力量。

  由此,从老驼工的讲述和极其有限的历史资料中,他尝试把关于外公的碎片记忆连接起来,用这样的方式纪念外公,纪念那些英雄的驼工。

  张尚云的外公马维雄是甘肃民勤人,1952年来到莫河。1953年11月,马维雄跟随西藏运输总队执行运粮援藏任务,保障西藏军民物资供应。

QQ图片20240810062641张尚云介绍莫河驼场老一辈职工用过的农垦机械。公保安加 摄

  “记得老一辈驼工说过,当时驼队里有个顺口溜:出谋定计孙兆存,胆大心细马维雄。”张尚云说,从这个顺口溜里可以得知,外公是一名充满勇气且心思缜密的人,他之所以能在那次艰巨的任务中担任小队长,是具备了相匹配的能力。

  张尚云的父亲刚到驼场时,在外公马维雄手底下工作,对外公非常敬重,但鲜少对张尚云讲起曾经受过的累,吃过的苦。后来父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忘了所有事情,却唯独对驼队那些往事记忆犹新。

  据张尚云父亲讲述,1954年5月11日,西藏运输总队1200名驼工跟随慕生忠政委开始筑路,马维雄就在其中。作为驼工,他在当时的转运站香日德拉骆驼时不慎受伤,未能见证青藏公路正式修通的历史时刻。

  “我想,在外公心里,这一定是一件遗憾终生的事情。”张尚云说,外公和他的驼工兄弟为了同样的信念,翻越唐古拉,将粮食物资送往拉萨,甚至可以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如果能为“天路”的修筑作贡献,会为之自豪一辈子。

  走在陈列馆,墙面上每一张老照片,展示柜里每一个旧物件,都让张尚云不禁驻足端详,就像从未见过一样,感慨万千。从为了西藏和平解放献青春洒热血,到眠霜卧雪,劈山开路,再到扎根荒漠,开荒拓土,一代代莫河人一心向党、坚韧执着、团结奉献、开拓进取的“驼工精神”,在瀚海戈壁用血汗书写了一段段彪炳史册的英雄故事。

  岁月如潮,70年过去,莫河驼场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老一辈驼工留下的伟大精神却代代传承弘扬,渗透在他们的骨肉血液里,成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我一直为自己是驼场人而自豪,不管在哪里,在什么岗位,驼场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延续着老一辈驼工的那种伟大精神。”作为驼场职工,张尚云曾经当过司机,种过地,养过牲畜……2018年驼场改制后,成为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他说,“驼工精神”自始至终给予他逾越坎坷的信念和力量。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吴晓军:更大力度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
青海黄南:发布总林草长6号令
与奥运同行共促健康 青海第五届全民健身大会启幕
省委网信办公布"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典型案例
青海全民阅读推广中心、推广站点拟确定对象公示
青海玉树:玉珠峰国际登山小镇正式开营
西宁落实以旧换新政策若干措施
24H热点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李吉玉的...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驻村第一书记“老杨”...
他们,是“六边形战士”——记中国石油集团东方物...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一名老兵...
谢文淋:9年高原救援 次次刻骨铭心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甘当通衢...
【农经观察】铁令梅和她的特色产业之路
他们默默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身边的感动】不负援青时光——记2024年第一季度...
【身边的感动】让“好声音”传遍千家万户——记第...
热点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热”资源带来好“钱”景——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一线报道之九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274吨有机蔬菜飞往北上广等地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青海省“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启动
青海省“全民健身月...
瀚海潮涌七十载 戈壁繁华千秋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侧记
瀚海潮涌七十载 戈壁...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双向奔赴鱼水情
【再走青藏线——传...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何师傅!”“哎!”——记“青海高原工匠”何湘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奔向“天上曲麻莱” 勇攀“人生第一座雪山”——2024年玉珠峰登山大会暨玉珠峰国际登山小镇开营仪式侧记
奔向“天上曲麻莱” ...
青海海北:同宝山户外婚姻登记服务点启动 3对新人活动现场喜结连理
青海海北:同宝山户...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我生来就是驼场人!”

青海日报
2024-08-10 07:3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我生来就是驼场人!”

青海日报
2024-08-10 07:3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我生来就是驼场人!”

  • 2024-08-10 07:38:42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40810062632莫河驼场旧时礼堂。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活了50多岁,张尚云从来没想过如果离开驼场(现名青海柴达木农垦莫河骆驼场有限公司),该去往哪里,又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我生来就是驼场人,就在驼场待着,像父辈一样在这里奋斗一生。”

  张尚云生在莫河驼场,长在莫河驼场,也在“驼工精神”浸润的这片土地上慢慢老去。虽然早已不再与骆驼相伴,但谈及老一辈驼工和他们的“哑巴兄弟”(老一代驼工对骆驼的亲切称呼)相依相伴,建功立业的英雄往事,他总有讲不完的话儿。

  说起来,张尚云是一名地道的“驼三代”。他的外公马维雄是进藏驼队的驼工,还曾担任过某中队小队长的职务。

  来到莫河驼场历史陈列馆,张尚云径直走到一面展柜前,指着里面表格上外公的名字,满脸自豪,“他还立过功,受过奖。”

  透过展柜玻璃细细打量,里面这张手绘表格的内容是西藏运输总队1954年受奖驼员姓名册,马维雄的名字就在其中。

  张尚云生于1972年,他出生时,西藏运输总队第一次进藏已经是21年前的事情。等他长到记事儿的年龄,因工受伤的外公早已退休,回到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老家,而张尚云跟随父母生活在莫河驼场。因此,只记得外公脸上很少看到笑容,年幼的自己不太敢亲近,关于驼队和外公的事儿,大部分是从老一辈驼工那里听来的。

  “我小时候没有电视看,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听老人讲自己和驼队的故事,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很有传奇色彩。”那时,张尚云在驼场子弟学校上学,学习和玩耍之余,最喜欢的事儿便是和伙伴一起,围着老驼工,听他们生动的讲述。

  毕业后,张尚云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名驼场职工。在当时,这似乎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因为外公是驼工,父亲也是驼场职工。

  对张尚云而言,成为驼场职工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参加工作后,进藏驼队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成为时刻激励他勇敢向前的一股无形力量。

  由此,从老驼工的讲述和极其有限的历史资料中,他尝试把关于外公的碎片记忆连接起来,用这样的方式纪念外公,纪念那些英雄的驼工。

  张尚云的外公马维雄是甘肃民勤人,1952年来到莫河。1953年11月,马维雄跟随西藏运输总队执行运粮援藏任务,保障西藏军民物资供应。

QQ图片20240810062641张尚云介绍莫河驼场老一辈职工用过的农垦机械。公保安加 摄

  “记得老一辈驼工说过,当时驼队里有个顺口溜:出谋定计孙兆存,胆大心细马维雄。”张尚云说,从这个顺口溜里可以得知,外公是一名充满勇气且心思缜密的人,他之所以能在那次艰巨的任务中担任小队长,是具备了相匹配的能力。

  张尚云的父亲刚到驼场时,在外公马维雄手底下工作,对外公非常敬重,但鲜少对张尚云讲起曾经受过的累,吃过的苦。后来父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忘了所有事情,却唯独对驼队那些往事记忆犹新。

  据张尚云父亲讲述,1954年5月11日,西藏运输总队1200名驼工跟随慕生忠政委开始筑路,马维雄就在其中。作为驼工,他在当时的转运站香日德拉骆驼时不慎受伤,未能见证青藏公路正式修通的历史时刻。

  “我想,在外公心里,这一定是一件遗憾终生的事情。”张尚云说,外公和他的驼工兄弟为了同样的信念,翻越唐古拉,将粮食物资送往拉萨,甚至可以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如果能为“天路”的修筑作贡献,会为之自豪一辈子。

  走在陈列馆,墙面上每一张老照片,展示柜里每一个旧物件,都让张尚云不禁驻足端详,就像从未见过一样,感慨万千。从为了西藏和平解放献青春洒热血,到眠霜卧雪,劈山开路,再到扎根荒漠,开荒拓土,一代代莫河人一心向党、坚韧执着、团结奉献、开拓进取的“驼工精神”,在瀚海戈壁用血汗书写了一段段彪炳史册的英雄故事。

  岁月如潮,70年过去,莫河驼场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老一辈驼工留下的伟大精神却代代传承弘扬,渗透在他们的骨肉血液里,成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我一直为自己是驼场人而自豪,不管在哪里,在什么岗位,驼场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延续着老一辈驼工的那种伟大精神。”作为驼场职工,张尚云曾经当过司机,种过地,养过牲畜……2018年驼场改制后,成为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他说,“驼工精神”自始至终给予他逾越坎坷的信念和力量。

作者 公保安加 潘昊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