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为更好展现青海各地“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青海日报今日起推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栏目,围绕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展现青海各地开展“三农”工作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效,敬请关注。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24年上半年湟中区农牧民可支配收入增速8.4%;4月,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拟立项名单中湟中区位列其中;截至目前,全区80%以上的乡镇形成了1至2个特色主导产业……
湟中区紧紧围绕“农业强区,产业兴区”战略,聚焦本土优势,大力发展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前景好的产业,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增益、乡村增利“组合拳”,促进联农带农富农,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为此,记者专访了西宁市湟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银,谈亮点,说成效。
张银介绍:“湟中区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找准坐标定位,深挖潜力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发展生态奶牛、食用菌、蔬菜加工、林下种养、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布局,精心谋划、精准实施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群众带富力的大项目、好项目。”
发展特色产业,湟中优势何在、路径何在?
正如张银所说,湟中区依托李家山镇菌菇产销基础,整合乡村振兴资金实施李家山食用菌产业发展项目,注册“云谷农稷”区域公用品牌,推动高原食用菌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累计生产香菇、平菇、姬菇等菌棒400万袋,产出菌棒389万公斤,产值达678余万元。牢牢把握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利契机,在西堡镇打造大型绿色生态牧场,与湟中互邦乳制品加工企业建立上下游利益共同体,推动南京卫岗乳业在西堡成立“江苏奶业产业研究院湟中分院”。
深挖群加乡独特森林景观资源,主打林下特色养殖和生态休闲旅游,集群化实施梅花鹿养殖基地、羊肚菌种植基地、“云上群加”太空舱露营基地建设项目,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依托“一核两群七区九点”全域旅游格局,推广生态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等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相继开发乡趣卡阳、千紫缘、上山庄花海、盘道花田、慕容古寨、印象云谷川等景区。
今年6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要突出农牧民增收这个重点,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打响高原土特产品牌。那么,如何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
“湟中区紧扣蔬菜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主线,实施拦隆口镇蔬菜包装加工产业发展项目和田家寨镇坪台村蔬菜加工厂建设项目,促进蔬菜加工模式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施多巴镇玉拉现代农业项目和西堡镇山野菜加工项目,多巴镇玉拉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借助东西协作人才帮扶,大力发展脱毒草莓育苗产业。‘西苗东输’带动就近吸纳300余人就业,培育草莓种苗260万株/年,鲜蔬菜总产量达1.6万吨/年,年净利润220万元。”张银说。
时下,拦隆口镇蔬菜大丰收,早期大葱、蒜苗、菜薹、西兰花等已经陆续上市。
张银介绍,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着力点,湟中区拦隆口镇和海子沟乡以马铃薯种植产业为基础,建设马铃薯精深加工生产线,强化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建成蔬菜标准化千亩基地11个,万亩基地2个。整建制推进马铃薯节水增粮绿色高产高效8266公顷,重点打造百亩田40个,千亩方10个,万亩片1个。依托“党建引领航向 支部携手共建”联点帮扶工作,在共和镇木场村建成千亩油菜花田1个。
张银表示,湟中区把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作为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支撑、作为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抓手,推动各类资源、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聚焦聚力,扎实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