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谁是涩北最可爱的人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咸文静 李庆玲 马振东
发布时间:2024-08-13 07:44:46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油田涩北气田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的涩聂湖畔,平均海拔2780米,无社会依托和淡水资源,是全国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环境最恶劣的产气区,也是涩宁兰管道气源地和西气东输管道主要战略接替气源地,担负着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四省区供气任务。

  尽管这片瀚海戈壁干旱缺氧、寸草不生,但自1995年采气一厂成立以来,一代代石油人无惧艰险,与盐碱沼泽相伴,承担着涩北气田的开发建设、生产集输工作,多年来,把荒凉戈壁当作自己的逐梦热土,在这里挥洒着青春与汗水。

贾永鑫正在查看设备。受访者供图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我到涩北10年了!”记者见到贾永鑫时,他刚结束上午的工作,前往食堂吃饭。个子不高,圆脸,笑起来一脸憨厚。

  2014年7月贾永鑫毕业于石油工程学校。一毕业,通过校招前往公司在敦煌的基地培训半个月,随后便被分配到了涩北气田。

  一开始,贾永鑫是一号作业区(现生产运行中心)采气操作工,除了日常巡检,就是维护保养。虽然天然气的集输工艺并不复杂,但到了一线贾永鑫才意识到,“课本和现场是两码事”。在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季度考试、转正考试,半年都没轮休的贾永鑫渐渐摸清其中门道。

  随后,调整至注水班工作,熟悉后的工作更多的是平凡的坚守。一个人、一台泵,三班两倒,每天都是固定的路线、内容。戈壁风大,值夜班时待在简陋的板房里,贾永鑫正是听着呼啸的寒风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对于气田来说,基建项目中心牵扯的业务多、知识面广、内容杂。当听到基建缺人,我主动报名,就是想学点新东西。”2019年8月底,贾永鑫被调至基建项目中心项目施工岗。果然,大到房子、道路、管线,小到改造流程,在这个部门,需要了解土建、结构、工艺焊接、无损检测、防腐、电气仪表,甚至消防等方方面面。

  想要干好,有何诀窍?

  “根据项目进展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标准规范及施工图纸为抓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慢慢了解每一道工序的相关知识要点。就像仪器,相比只看理论,在现场干活时就学得更快。”

  2023年,贾永鑫参与了三湖变电站建设工作。

  “整个输电线路长110多公里,施工难度大,对外协调难度更大。”但贾永鑫知道,这一电站的顺利投运不仅能有效解决涩北气田电力供应“卡脖子”的现状,还能为气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供应保障。所以,在工程推进过程中,积极与国网海西供电公司、青海油田供水供电公司对接变电站投运工作,多次开展电力设备控制测试、现场投运流程对接、投运流程实操模拟演练等,十个月后顺利完成工作。

  最近这几个月,贾永鑫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任务当中。为气田2024年地面工程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贾永鑫告诉记者,过去的排液方式处理效果差,就像是杯子装满了才排放,这次他们新发明了一个阀门,能够实现持续排放,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投入及生产维护成本。

  十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工作至今,贾永鑫经历了场站检修、场站扩建、应急抢险、电力系统改造、安全隐患治理项目等建设,但他从不选择“躺平”。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多价值。”

王玚(右二)和同事处理突发情况。李庆玲 摄

  “当好55名女同事的‘贴心人’”

  见到采气一厂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王玚时,她正和中心工作人员处理一起紧急情况。8时50分,指挥中心数据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部分集气站停电。一号站降压卸液装置因控制柜断电停机,瞬时影响气量1万余方。

  面对突发情况,王玚组织人员迅速查找事故原因,当发现是因为“一号气田110KV一号线跳闸”时,立刻作出分析并下达处理指令:“叫停气田所有影响气量工作,排查各站分离器情况及工艺流程,报备维护中心派水电工排查停电原因并恢复用电。”

  短短几分钟,王玚和同事们默契配合,顺利处理故障。两小时后,当看到所有生产全部恢复正常,指挥中心又重新投入工作。其实类似情况,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王玚告诉记者:“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岗位技能,强化问题精准排查、指令有力下达、做好内外协调。”

  生产指挥中心是采气一厂的“中枢神经”,自成立以来,就发挥着生产组织、调度运行、指令下达、综合协调、产量排布、气井排查、生产预警等重要职能。目前中心在岗员工63人,在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中,当说起王玚,大家都敬佩有加、赞不绝口。

  2010年,王玚大学毕业,进入青海油田格尔木燃气电站工作。2015年,被调至涩北气田二号采气作业区监控岗位。主要负责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气井的各类数据,包括压力、流量、参数、温度对比等进行监控。2021年7月,王玚被调至生产指挥中心工作。

  走进生产指挥中心,正面墙上的数据监控系统大屏幕,动态显示涩北气田产气总量、各条天然气管线流量等数据参数。这里没有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工作人员都端坐在一排排监控电脑前,眼睛紧盯着屏幕,实时对全厂三个气田所辖1400余口生产气井、40余台大小压缩机及场站各类设备设施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

  王玚说,当前随着涩北气田开发不断深入,井况愈加复杂,出水出砂加剧。面对生产状态不稳定等不利因素,气田开发气井和设备增多,指挥中心工作量大幅上升。打开指挥中心中油即时通讯工作群,24小时都有处理工作的痕迹。

  “我深知自己所在部门和岗位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发挥好气田‘窗口’功能,才能保障气田开发、建设、生产、检修等各环节有序衔接。特别是面对冬季保供,我们更是不敢松懈,时刻紧盯上、下游用气变化情况,提前预判早晚用气高峰,精准调度。”王玚说,虽然一年365天电脑荧屏闪烁、电话铃声不断,但她觉得在这里自己成长很快。

  今年5月,王玚参加厂里的竞聘,成功被任命为指挥中心副主任。从操作岗到管理岗,王玚说虽然自己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但单位和部门给予了她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她也不断从一件件被完美处理的小事件中获取信心和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我们部门女员工有55人,她们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段。我是中心唯一的一名女性副主任,必须做好沟通桥梁的作用,在大家出现思想波动时及时抚慰,当好她们的贴心人,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投入到工作中。”王玚说。

卢建兵正在检查压缩机流程。李庆玲 摄

  “千家万户的‘温暖’有我们一份努力”

  1米9大高个,戴眼镜,皮肤很白,不像常年在海拔3000米的戈壁工作,面对记者的采访时有点不善言谈,这是采气一厂生产运行中心压缩机班班长卢建兵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然而在噪声较大的压缩机房里,卢建兵像变了一个人。

  “夏季下游用气量减少,趁着这个时间,我们给压缩机做一个全面的大体检,大家一定要认真。”压缩机整天轰隆作响,灼人的热浪涌动,卢建兵一边查看PLC正压防爆控制柜的运行参数和报警记录,一边大声吼喊,提醒班员要注意安全、细致检查。

  卢建兵来自青海油田的“油二代”家庭。2012年,21岁的他受父亲的影响成为了涩北气田的一分子。2016年,当时是自动化技术人员的卢建兵主动申请到一线的压缩机班工作。卢建兵说:“因为年轻,就想在一线多学习,多锻炼自己。”

  近年来,面对地层压力下降的问题,涩北气田增装的天然气压缩机发挥了重要作用。

  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卢建兵所在的压缩机班共有3名工人,虽然人少,但任务很重,他们共同负责一号气田压缩机巡检工作。为了保障压缩机的正常安全运行,卢建兵带着工人每隔2小时检查一次,一次检查需要一小时。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卢建兵和同事仔细核查每一台压缩机的系统压力数值,加强巡检,杜绝非计划停机,及时解决设备出现的故障,做好机组的各项检测工作。

  “我们对压缩机会出现的故障做了梳理,最常见的就是气阀阀片损坏破裂,导致压缩缸温度异常,从而使机器停机。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因为采上来的天然气会携带微量的水和砂,这时候就需要更换气阀阀片。另外还会有活塞环、支撑环磨损,注油器不注油等问题,我们都以最快时间去解决。”卢建兵说。

  面对一项危险系数高且重复单一的工作,卢建兵每天都保持高压状态在工作。因为他知道,一个分心、懈怠、习惯性作业,就会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不能让设备带病运行”“小事故不过日,大事故不过夜”,这是卢建兵和班组成员的共识。

  在卢建兵的印象中,2022年春节期间的加班让他记忆尤为深刻。因为冬季下游用气量大,当时气田新装了5台压缩机。为了尽早让设备实现运转,从年三十到大年初一,压缩机班和保运人员一起加班加点在一线装新机,直到新机启动正常运行。“虽然没有回家过年,但想到下游用户过的温暖年中,有我们的一份努力,就觉得特别值得和欣慰。”卢建兵说。

工作中的李刚。马振东 摄

  “石油精神需要传承,技术手段也需要传承”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流传在我国大西北的几句民间俗语,极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涩北气田独特的地貌特征。

  今年是采气一厂技术研究中心钻修组李刚在涩北气田工作的第18年。18年的时间,将一个青涩懵懂的小伙子历练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天然气开发工程师,成为涩北气田钻修工艺专家、治理能手。

  采访安排在李刚的午休时间,刚刚忙完一早工作的李刚,眼神中掠过一丝疲惫。

  “这里海拔较高,户外作业挺耗体力的。”放下手中的茶杯李刚缓缓说道。

  采访中,谈及个人,李刚显得很拘束,仅寥寥几句,很难想象眼前的采访对象是一位技术出众的天然气开发工程师。

  “聊聊你的工作吧。”面对快要进行不下去的采访,记者及时换了个话题。

  “涩北气田具有疏松砂岩气藏地质特性,存在着地层疏松易出砂、泥质含量高地层易堵塞、小层分布薄多杂易压窜等开发难题……”

  “结合气田面临的出砂、出水、低压的开发现状,采气一厂通过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评价不断探索、试验,创新性采用了“大砂量、高砂比、控排量”压裂防砂投产一体化工艺,开创了一次施工实现大排量储层改造、小排量地层防砂及压裂后直接投产的先河……”

  谈起工作,李刚开始滔滔不绝,一个个专业名词从口中飞奔出来,这与刚才的李刚形成鲜明对比。

  李刚是热爱工作的,尽管他常年在户外作业、尽管他一个多月才能回一次家、尽管他面对家人的不理解……

  李刚忘不了刚刚参加工作时,仅有一些实习经验的他是如何在工作中举步维艰,也忘不了当时的老师傅是如何手把手教他,所以,如今看着一批批刚刚参加工作的稚嫩脸庞,他总会悉心教导,倾囊相授,在他的团队中,人人好问钻研。

  “石油精神需要传承,技术手段也需要传承。”李刚笑着说。

  正是李刚的倾囊相授,钻修组成员经常说一句:“只要李哥在的话,工作就像有了领头羊,有人带着我们干活心不慌,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工作中的刘缙海一丝不苟。受访者供图

  “收到!”

  盛夏时节的涩北,虽艳阳高照,却也狂风肆虐,感觉不到暖意。

  晚上吃饭时,看着窗外的大雨,刘缙海心里始终不踏实,“埋在盐碱地下的电缆,下雨后很容易被盐碱腐蚀。设备一旦停电,肯定会影响生产。”

  果然,还没放下碗筷,便收到了9号站故障的报警。所幸问题不大,但老刘也在大雨里跑了好几个钟头。

  其实,刘缙海和班员每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收到”二字。

  特护设备巡检、场站电气设备维修、临时用电安装、电伴热维护、故障排查……每逢出现故障,刘缙海的一句收到总能让所有人安心。

  他是气田的“金牌电工”,气田的重头戏都在他的手上,没有电就没有一切,刘缙海本来就踏实肯干,气田再复杂再困难的电工活,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

  不用换部件,只需要改几根电线,就能让旧物“起死回生”。为解决软启动故障,减少“非计划停机”,他利用高压软启动器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研发了一台高压软启动器低压检测工具,每年可节约检测费19万元。

  除此之外,作为电气班长,刘缙海总是把各项工作想在前、做在前,将电气设备巡检作为重点工作,力求将设备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涩北气田年用电量非常大,赶得上一个小型城市的用电量。”今年48岁的刘缙海每天的工作量很大,设备多但人员不富裕是现实,但刘缙海从不抱怨,“刚端上饭碗就来报警电话是常事。”

  除了日常的设备维护,刘缙海还很重视新设备的技术学习,每逢有新设备投入使用,刘缙海都要参加厂家的技术培训,尽管这并不属于他的工作范畴,用他的话说,“多了解一些设备情况,就多几分维修把握,自己能行的工作也用不上厂家技术指导,能省一分算一分。”

  采访临近结束,记者无意翻看了刘缙海随身携带的“备忘本”。看起来本子用了很久,但依旧工工整整,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时间、地点和设备状况等,标注清楚故障轻重缓急去一一处理,把着急的大工程放在前面,再利用加班的时间去处理小故障,直到用红色的笔全部勾完。

  每一项工作他都积极热情,从不拖后,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不论酷暑严寒,刘缙海每天都要走好几万步,从不抱怨。

  “我们知道他不容易,但是没有他心里就没底。只要他在的那段日子,大家心里都踏实稳定。”刘缙海的同事说。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吴晓军:更大力度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
穿山越岭 青海大清高速建设加速推进
2024国际职业篮球挑战赛在青海西宁完美收官
省委网信办公布"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典型案例
青海全民阅读推广中心、推广站点拟确定对象公示
青海湟源:40公顷青蚕豆签下东部市场订单
青海海北:同宝山户外婚姻登记服务点设立
24H热点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驼影迢迢...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谁是涩...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立足生态创新驱动 文旅...
【乡村振兴在青海】鼓起“牛”劲创“牛”业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驼铃声声...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规划引领...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希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县区领...
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公布 西宁市位居全国第六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互联网+”让智慧医疗...
热点图片
黄河岸边享阅读之趣
黄河岸边享阅读之趣
正式亮相:“青科精灵”与公众朋友见面
正式亮相:“青科精...
重拳出击!让“鬼秤”无所遁形 缺斤短两令市民头疼
重拳出击!让“鬼秤...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展示“青超”风采 带火特色产品——“青超联赛”第八轮海西州主场见闻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希望的田野上】山花烂漫蜂蜜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生态观察】澜沧江畔追青逐绿
【生态观察】澜沧江...
我省第二十一届土族安昭纳顿系列活动开幕
我省第二十一届土族...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规划引领定航向 美丽青海展新颜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谁是涩北最可爱的人

青海日报
2024-08-13 07:4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谁是涩北最可爱的人

青海日报
2024-08-13 07:4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谁是涩北最可爱的人

  • 2024-08-13 07:44:46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油田涩北气田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的涩聂湖畔,平均海拔2780米,无社会依托和淡水资源,是全国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环境最恶劣的产气区,也是涩宁兰管道气源地和西气东输管道主要战略接替气源地,担负着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四省区供气任务。

  尽管这片瀚海戈壁干旱缺氧、寸草不生,但自1995年采气一厂成立以来,一代代石油人无惧艰险,与盐碱沼泽相伴,承担着涩北气田的开发建设、生产集输工作,多年来,把荒凉戈壁当作自己的逐梦热土,在这里挥洒着青春与汗水。

贾永鑫正在查看设备。受访者供图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我到涩北10年了!”记者见到贾永鑫时,他刚结束上午的工作,前往食堂吃饭。个子不高,圆脸,笑起来一脸憨厚。

  2014年7月贾永鑫毕业于石油工程学校。一毕业,通过校招前往公司在敦煌的基地培训半个月,随后便被分配到了涩北气田。

  一开始,贾永鑫是一号作业区(现生产运行中心)采气操作工,除了日常巡检,就是维护保养。虽然天然气的集输工艺并不复杂,但到了一线贾永鑫才意识到,“课本和现场是两码事”。在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季度考试、转正考试,半年都没轮休的贾永鑫渐渐摸清其中门道。

  随后,调整至注水班工作,熟悉后的工作更多的是平凡的坚守。一个人、一台泵,三班两倒,每天都是固定的路线、内容。戈壁风大,值夜班时待在简陋的板房里,贾永鑫正是听着呼啸的寒风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对于气田来说,基建项目中心牵扯的业务多、知识面广、内容杂。当听到基建缺人,我主动报名,就是想学点新东西。”2019年8月底,贾永鑫被调至基建项目中心项目施工岗。果然,大到房子、道路、管线,小到改造流程,在这个部门,需要了解土建、结构、工艺焊接、无损检测、防腐、电气仪表,甚至消防等方方面面。

  想要干好,有何诀窍?

  “根据项目进展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标准规范及施工图纸为抓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慢慢了解每一道工序的相关知识要点。就像仪器,相比只看理论,在现场干活时就学得更快。”

  2023年,贾永鑫参与了三湖变电站建设工作。

  “整个输电线路长110多公里,施工难度大,对外协调难度更大。”但贾永鑫知道,这一电站的顺利投运不仅能有效解决涩北气田电力供应“卡脖子”的现状,还能为气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供应保障。所以,在工程推进过程中,积极与国网海西供电公司、青海油田供水供电公司对接变电站投运工作,多次开展电力设备控制测试、现场投运流程对接、投运流程实操模拟演练等,十个月后顺利完成工作。

  最近这几个月,贾永鑫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任务当中。为气田2024年地面工程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贾永鑫告诉记者,过去的排液方式处理效果差,就像是杯子装满了才排放,这次他们新发明了一个阀门,能够实现持续排放,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投入及生产维护成本。

  十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工作至今,贾永鑫经历了场站检修、场站扩建、应急抢险、电力系统改造、安全隐患治理项目等建设,但他从不选择“躺平”。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多价值。”

王玚(右二)和同事处理突发情况。李庆玲 摄

  “当好55名女同事的‘贴心人’”

  见到采气一厂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王玚时,她正和中心工作人员处理一起紧急情况。8时50分,指挥中心数据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部分集气站停电。一号站降压卸液装置因控制柜断电停机,瞬时影响气量1万余方。

  面对突发情况,王玚组织人员迅速查找事故原因,当发现是因为“一号气田110KV一号线跳闸”时,立刻作出分析并下达处理指令:“叫停气田所有影响气量工作,排查各站分离器情况及工艺流程,报备维护中心派水电工排查停电原因并恢复用电。”

  短短几分钟,王玚和同事们默契配合,顺利处理故障。两小时后,当看到所有生产全部恢复正常,指挥中心又重新投入工作。其实类似情况,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王玚告诉记者:“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岗位技能,强化问题精准排查、指令有力下达、做好内外协调。”

  生产指挥中心是采气一厂的“中枢神经”,自成立以来,就发挥着生产组织、调度运行、指令下达、综合协调、产量排布、气井排查、生产预警等重要职能。目前中心在岗员工63人,在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中,当说起王玚,大家都敬佩有加、赞不绝口。

  2010年,王玚大学毕业,进入青海油田格尔木燃气电站工作。2015年,被调至涩北气田二号采气作业区监控岗位。主要负责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气井的各类数据,包括压力、流量、参数、温度对比等进行监控。2021年7月,王玚被调至生产指挥中心工作。

  走进生产指挥中心,正面墙上的数据监控系统大屏幕,动态显示涩北气田产气总量、各条天然气管线流量等数据参数。这里没有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工作人员都端坐在一排排监控电脑前,眼睛紧盯着屏幕,实时对全厂三个气田所辖1400余口生产气井、40余台大小压缩机及场站各类设备设施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

  王玚说,当前随着涩北气田开发不断深入,井况愈加复杂,出水出砂加剧。面对生产状态不稳定等不利因素,气田开发气井和设备增多,指挥中心工作量大幅上升。打开指挥中心中油即时通讯工作群,24小时都有处理工作的痕迹。

  “我深知自己所在部门和岗位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发挥好气田‘窗口’功能,才能保障气田开发、建设、生产、检修等各环节有序衔接。特别是面对冬季保供,我们更是不敢松懈,时刻紧盯上、下游用气变化情况,提前预判早晚用气高峰,精准调度。”王玚说,虽然一年365天电脑荧屏闪烁、电话铃声不断,但她觉得在这里自己成长很快。

  今年5月,王玚参加厂里的竞聘,成功被任命为指挥中心副主任。从操作岗到管理岗,王玚说虽然自己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但单位和部门给予了她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她也不断从一件件被完美处理的小事件中获取信心和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我们部门女员工有55人,她们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段。我是中心唯一的一名女性副主任,必须做好沟通桥梁的作用,在大家出现思想波动时及时抚慰,当好她们的贴心人,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投入到工作中。”王玚说。

卢建兵正在检查压缩机流程。李庆玲 摄

  “千家万户的‘温暖’有我们一份努力”

  1米9大高个,戴眼镜,皮肤很白,不像常年在海拔3000米的戈壁工作,面对记者的采访时有点不善言谈,这是采气一厂生产运行中心压缩机班班长卢建兵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然而在噪声较大的压缩机房里,卢建兵像变了一个人。

  “夏季下游用气量减少,趁着这个时间,我们给压缩机做一个全面的大体检,大家一定要认真。”压缩机整天轰隆作响,灼人的热浪涌动,卢建兵一边查看PLC正压防爆控制柜的运行参数和报警记录,一边大声吼喊,提醒班员要注意安全、细致检查。

  卢建兵来自青海油田的“油二代”家庭。2012年,21岁的他受父亲的影响成为了涩北气田的一分子。2016年,当时是自动化技术人员的卢建兵主动申请到一线的压缩机班工作。卢建兵说:“因为年轻,就想在一线多学习,多锻炼自己。”

  近年来,面对地层压力下降的问题,涩北气田增装的天然气压缩机发挥了重要作用。

  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卢建兵所在的压缩机班共有3名工人,虽然人少,但任务很重,他们共同负责一号气田压缩机巡检工作。为了保障压缩机的正常安全运行,卢建兵带着工人每隔2小时检查一次,一次检查需要一小时。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卢建兵和同事仔细核查每一台压缩机的系统压力数值,加强巡检,杜绝非计划停机,及时解决设备出现的故障,做好机组的各项检测工作。

  “我们对压缩机会出现的故障做了梳理,最常见的就是气阀阀片损坏破裂,导致压缩缸温度异常,从而使机器停机。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因为采上来的天然气会携带微量的水和砂,这时候就需要更换气阀阀片。另外还会有活塞环、支撑环磨损,注油器不注油等问题,我们都以最快时间去解决。”卢建兵说。

  面对一项危险系数高且重复单一的工作,卢建兵每天都保持高压状态在工作。因为他知道,一个分心、懈怠、习惯性作业,就会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不能让设备带病运行”“小事故不过日,大事故不过夜”,这是卢建兵和班组成员的共识。

  在卢建兵的印象中,2022年春节期间的加班让他记忆尤为深刻。因为冬季下游用气量大,当时气田新装了5台压缩机。为了尽早让设备实现运转,从年三十到大年初一,压缩机班和保运人员一起加班加点在一线装新机,直到新机启动正常运行。“虽然没有回家过年,但想到下游用户过的温暖年中,有我们的一份努力,就觉得特别值得和欣慰。”卢建兵说。

工作中的李刚。马振东 摄

  “石油精神需要传承,技术手段也需要传承”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流传在我国大西北的几句民间俗语,极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涩北气田独特的地貌特征。

  今年是采气一厂技术研究中心钻修组李刚在涩北气田工作的第18年。18年的时间,将一个青涩懵懂的小伙子历练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天然气开发工程师,成为涩北气田钻修工艺专家、治理能手。

  采访安排在李刚的午休时间,刚刚忙完一早工作的李刚,眼神中掠过一丝疲惫。

  “这里海拔较高,户外作业挺耗体力的。”放下手中的茶杯李刚缓缓说道。

  采访中,谈及个人,李刚显得很拘束,仅寥寥几句,很难想象眼前的采访对象是一位技术出众的天然气开发工程师。

  “聊聊你的工作吧。”面对快要进行不下去的采访,记者及时换了个话题。

  “涩北气田具有疏松砂岩气藏地质特性,存在着地层疏松易出砂、泥质含量高地层易堵塞、小层分布薄多杂易压窜等开发难题……”

  “结合气田面临的出砂、出水、低压的开发现状,采气一厂通过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评价不断探索、试验,创新性采用了“大砂量、高砂比、控排量”压裂防砂投产一体化工艺,开创了一次施工实现大排量储层改造、小排量地层防砂及压裂后直接投产的先河……”

  谈起工作,李刚开始滔滔不绝,一个个专业名词从口中飞奔出来,这与刚才的李刚形成鲜明对比。

  李刚是热爱工作的,尽管他常年在户外作业、尽管他一个多月才能回一次家、尽管他面对家人的不理解……

  李刚忘不了刚刚参加工作时,仅有一些实习经验的他是如何在工作中举步维艰,也忘不了当时的老师傅是如何手把手教他,所以,如今看着一批批刚刚参加工作的稚嫩脸庞,他总会悉心教导,倾囊相授,在他的团队中,人人好问钻研。

  “石油精神需要传承,技术手段也需要传承。”李刚笑着说。

  正是李刚的倾囊相授,钻修组成员经常说一句:“只要李哥在的话,工作就像有了领头羊,有人带着我们干活心不慌,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工作中的刘缙海一丝不苟。受访者供图

  “收到!”

  盛夏时节的涩北,虽艳阳高照,却也狂风肆虐,感觉不到暖意。

  晚上吃饭时,看着窗外的大雨,刘缙海心里始终不踏实,“埋在盐碱地下的电缆,下雨后很容易被盐碱腐蚀。设备一旦停电,肯定会影响生产。”

  果然,还没放下碗筷,便收到了9号站故障的报警。所幸问题不大,但老刘也在大雨里跑了好几个钟头。

  其实,刘缙海和班员每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收到”二字。

  特护设备巡检、场站电气设备维修、临时用电安装、电伴热维护、故障排查……每逢出现故障,刘缙海的一句收到总能让所有人安心。

  他是气田的“金牌电工”,气田的重头戏都在他的手上,没有电就没有一切,刘缙海本来就踏实肯干,气田再复杂再困难的电工活,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

  不用换部件,只需要改几根电线,就能让旧物“起死回生”。为解决软启动故障,减少“非计划停机”,他利用高压软启动器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研发了一台高压软启动器低压检测工具,每年可节约检测费19万元。

  除此之外,作为电气班长,刘缙海总是把各项工作想在前、做在前,将电气设备巡检作为重点工作,力求将设备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涩北气田年用电量非常大,赶得上一个小型城市的用电量。”今年48岁的刘缙海每天的工作量很大,设备多但人员不富裕是现实,但刘缙海从不抱怨,“刚端上饭碗就来报警电话是常事。”

  除了日常的设备维护,刘缙海还很重视新设备的技术学习,每逢有新设备投入使用,刘缙海都要参加厂家的技术培训,尽管这并不属于他的工作范畴,用他的话说,“多了解一些设备情况,就多几分维修把握,自己能行的工作也用不上厂家技术指导,能省一分算一分。”

  采访临近结束,记者无意翻看了刘缙海随身携带的“备忘本”。看起来本子用了很久,但依旧工工整整,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时间、地点和设备状况等,标注清楚故障轻重缓急去一一处理,把着急的大工程放在前面,再利用加班的时间去处理小故障,直到用红色的笔全部勾完。

  每一项工作他都积极热情,从不拖后,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不论酷暑严寒,刘缙海每天都要走好几万步,从不抱怨。

  “我们知道他不容易,但是没有他心里就没底。只要他在的那段日子,大家心里都踏实稳定。”刘缙海的同事说。

作者 咸文静 李庆玲 马振东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