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东至沟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个曾深陷贫困泥潭的家庭,如今正以非凡的勤劳与智慧,书写着一段激动人心的脱贫致富传奇。赵文科一家,作为这一变革的亲历者与推动者,不仅成功摆脱了贫困的枷锁,更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征途中的璀璨明星和鲜活样本。
乘着精准帮扶“东风”,迈出脱贫第一步
“记得那是2015年夏天,我在外打工,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说父亲病重急需1000元,当时为了这1000元,我急得在医院的走廊里偷偷地哭了……”回忆起当年家庭的种种困境,赵文科记忆犹新,母亲受类风湿病折磨,父亲脑梗后生活无法自理,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妻子不得不全职照顾家庭,一家五口的开销全靠他一人打零工支撑。面对家庭重担赵文科从未有过丝毫退缩,相反,他乘着政府精准帮扶的“东风”,以坚韧不拔的意志,踏上了坚韧奋斗和让家庭蜕变的征途。
2016年,成为了赵文科家庭命运的重大转折点。在精准脱贫的政策支持下,他用仅有的0.94万元自筹资金,购入了一辆双排货车,开启了走街串巷贩卖蔬菜的创业路。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诚信经营,短短一年内,便实现了超过5万元的纯利润,成功带领全家迈出了脱贫的第一步。这份沉甸甸的收获,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家庭的经济重负,更点燃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追求。
产业发展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同年,大通县瞄准中藏药材市场逐年兴旺的机遇,大力发展中藏药材种植。赵文科积极响应号召,毅然决定种植7亩当归。经过精心培育与科学管理,再次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家庭经济状况实现了质的飞跃,增收达4万元。这一系列成功的实践,让他深刻领悟到,产业发展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2018年,赵文科的家庭迎来了又一轮发展高潮。在“雨露计划”的滋养下,妻子通过短期技能培训掌握了烹饪技艺,并借助金融扶贫“530”政策贷款8万元,对家中房屋进行了全面升级,创办了“国琴农家乐”。这家充满乡土气息与温情的农家乐迅速走红,当年便创造了8万元的可观收入,同时吸纳了3名当地村民就业,每人年增收达1.8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饮水思源,努力壮大自己从而带动村民致富
2019年初,赵文科妻子再获提升契机,参加了由东西部协作帮扶单位南京市雨花台街道办事处组织的旅游餐饮业专业培训。这次学习不仅让她的专业技能更上一层楼,更为夫妇俩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于是,赵文科毫不犹豫地投入多年积累的资金,成功承包了东至沟旅游产业园区的餐厅。随着餐厅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增就业岗位6个,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如今我们餐厅的规模已经扩大到可以同时接待十几桌游客,旅游旺季每个月的流水就有7万元,妻子同时还能照顾家庭,我们很感激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帮助,接下来我们要饮水思源,带动身边更多的人致富,为村里的旅游产业多作贡献,为村子的发展添砖加瓦。”赵文科笑着说。
赵文科的餐厅录用了多名家庭困难的村民,为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时至今日,他的脚步没有停下,依旧不断致力于努力壮大自己从而带动村民致富。赵文科一家的故事,是西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伟大战役中的一个生动缩影。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代强音,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绘制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未来,和赵文科一样,用劳动创造生活,以奋斗实现理想的一个个身影,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更加辉煌的成就为这片土地增添更多的光彩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