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生态
一场奔赴雪豹的救护——西宁打造“雪豹之都”系列报道⑦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晶 陶瑢
发布时间:2024-08-26 07:47:00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12月2日,天明后,兽医顺利到岗,给凌不服检查身体。”

  “12月3日,进食羊肉1公斤,开始发烧,恢复部分意识,疼痛再次出现。脸疼,牙疼,尾巴疼(输液)。”

  “12月4日,继续发烧,意识继续恢复,清创时有反抗,双后肢能短暂支撑身体,脸疼,牙疼,尾巴疼。进食羊肉1公斤,鸽子1只。”

  ……

QQ截图20240826065252

金教授团队给凌蛰体检。西宁野生动物园供图

QQ截图20240826065301

看起来有些不服气的凌不服。西宁野生动物园供图

  8月20日,翻开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西宁植物园科普宣教与对外交流部负责人、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的救助日记,里面清楚记录着2022年雪豹“凌不服”的救助情况。

  凌不服是一只年龄超过10岁的老年雄性雪豹,原本生活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在2022年夏天的一次捕猎中被牦牛顶断胸骨,愈合后去“偷”牦牛,又遭到牦牛拖行摩擦,面部破损严重。

  “我们见到凌不服时,它的面部血肉模糊,经过全面体检,发现它的体重才26.9公斤,而正常的雄性雪豹体重在35至50公斤,面部因感染化脓皮肤大面积坏死,经X光拍片检查发现胸骨骨折后错位愈合。”齐新章回忆。

  补液、抗菌、镇痛、清创、排脓……经过近半年救治,凌不服的面部组织重生,表皮基本完全恢复,仅鼻头有一点歪。

  “因为它看起来总是不服气的表情,所以我们为它起名‘凌不服’,也象征它‘一生战斗,一生不服’。”齐新章介绍,2017年之后,西宁野生动物园救护的雪豹都用“凌”字命名,“‘凌’的本意是冰雪,和雪豹比较贴近,另外‘凌’字又有‘跨过、越过’的意思,希望被救护的雪豹都能越过生命中的这道坎。”齐新章说。

  雪豹,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高山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开展了一系列科学保护活动,使雪豹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以恢复,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到目前,青海省雪豹数量恢复至1200只,且在全省各市州均有分布。

  “因凌不服四颗犬齿磨损严重,错位愈合的胸骨仍有二次骨折的可能。加之年龄偏大,失去野外生存能力,只能继续在动物园饲养观察,园区会持续关注它的健康状况。”动物园豹馆的墙上贴着每一只雪豹的告示牌,从姓名、物种、性别、来源等讲述它们各自的经历故事及现状。

  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凌夏,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凌霜,性格温顺的佛系大虎……齐新章对园内每一只雪豹都如数家珍,甚至对它们的生活喜好都了如指掌。

  西宁野生动物园作为目前青海省唯一的、海拔最高的大型综合野生动物园,不仅是雪豹、藏狐、普氏原羚等高原特色动物的家园,还是青海野生动物繁育救护中心,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唯一的雪豹繁育研究长期科研基地。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归野外必然是第一选择。”尽管凌不服因身体原因无法放归,需在动物园内“安享晚年”,但齐新章一直强调,野生动物救护最完美的结局是让动物重回野外自由生活,这也是救护工作追求的目标。

  2021年3月11日,一只雪豹闯入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西滩乡小学附近的农户家中,头部受伤有出血,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以下简称“救护中心”)接到消息后迅速赶往门源县实施救助。

  “3月11日靠近节气‘惊蛰’,我们按照惯例给这只雪豹取名为‘凌蛰’。”齐新章说。

  3月15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金艺鹏教授团队和救护中心兽医对凌蛰全面体检,结果显示,凌蛰只有3岁,全身各处脏器健康,全身骨骼健康,血钙水平正常,不携带猫科动物常见传染病,符合放归条件,可以放归。

  为了凌蛰安全,也为了能够更好地观察放归情况,救护团队为其佩戴了卫星定位项圈。在密切监护一夜后,于3月16日凌晨5时50分,在距离救护地直线距离12公里的地方准备放归。

  “放归的山坡最低点海拔3800米,最高处超过4000米,植被相对茂密,附近没有居民区,背后的雪山和正对面山坡上溪流中的冰雪,能够提供水源,非常适合雪豹生活。另外,山坡上有牦牛和岩羊的粪便,以及新鲜的鼠兔洞穴,当地管护员也表示这附近有岩羊活动,所以,这里也不缺雪豹的食物。”齐新章介绍。

  首次给雪豹佩戴卫星定位项圈、首次让救护雪豹实现放归,可以说这是中国首例野生雪豹救护+放归+科学监测的项目,也被称作“最成功的一次雪豹救护”,它创造了系统救护与个体科研监测相结合的经典教科书式案例,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随着一个个全国首例、全国第一、全国率先的案例从这里走出,西宁成为雪豹保护和研究领域的先行者。而这些有分量、有价值的雪豹科研成果,也让西宁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讲述雪豹故事,更有底气地打造“雪豹之都”。

  仲夏八月,生机勃勃。豹馆内,凌不服、凌夏、大虎时而在园内漫步,时而趴在横木上休憩……从“伤员”到“网红”,它们在西宁野生动物园雪豹救护团队的努力救助下,拥有了现在悠闲自得的生活。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正如西宁野生动物园科普牌上的话语,齐新章多年如一日致力于雪豹救护工作,也希望借助网络,让“凌”氏雪豹一次次出圈成为“网红”,让越来越多的公众了解、关注雪豹物种的保护。

  “未来,我们将加强对雪豹各项数据的科学研究,为更好地开展雪豹救助繁育提供助力。”齐新章说。

推荐阅读
陈刚吴晓军与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座谈
省政府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先后召开 吴晓军主持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青海省第五届全民健身大会海东赛区工间操大赛开赛
关于2023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省委网信办公布"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典型案例
海北:扎实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同心筑梦七十载 土乡大地颂欢歌
24H热点
一场奔赴雪豹的救护——西宁打造“雪豹之都”系列...
青海连续多年全面完成“三条红线”目标考核
黄河流域(青—甘段)首次签订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4.2%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大湖览...
7月份西宁空气质量优良率96.8%
西宁发现青海省蝶类新纪录种
【生态观察】绿染沃野 林下生金
两年,158只野生动物获新生——探访祁连山国家公园...
警民合力救助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鲵
热点图片
中外嘉宾打卡千年古盐场
中外嘉宾打卡千年古盐场
【走进221致敬元勋】齐心攻坚“争气弹”
【走进221致敬元勋】...
2024网络视听赋能青海文旅交流会落幕
2024网络视听赋能青...
【文化中国行】七彩故土园 岁月留芬芳——“游历青海”系列报道之三
【文化中国行】七彩...
《你好,玛沁》系列影片在青海西宁举行首映活动
《你好,玛沁》系列...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挺起的脊梁——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综述(上)
【传承弘扬“两弹一...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激烈比拼 释放活力——“青超联赛”第十轮海东主场见闻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驰骋绿茵 “足”够精彩——“青超联赛”第十轮西宁主场见闻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一场奔赴雪豹的救护——西宁打造“雪豹之都”系列报道⑦

青海日报
2024-08-26 07:4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一场奔赴雪豹的救护——西宁打造“雪豹之都”系列报道⑦

青海日报
2024-08-26 07:4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一场奔赴雪豹的救护——西宁打造“雪豹之都”系列报道⑦

  • 2024-08-26 07:47:00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12月2日,天明后,兽医顺利到岗,给凌不服检查身体。”

  “12月3日,进食羊肉1公斤,开始发烧,恢复部分意识,疼痛再次出现。脸疼,牙疼,尾巴疼(输液)。”

  “12月4日,继续发烧,意识继续恢复,清创时有反抗,双后肢能短暂支撑身体,脸疼,牙疼,尾巴疼。进食羊肉1公斤,鸽子1只。”

  ……

QQ截图20240826065252

金教授团队给凌蛰体检。西宁野生动物园供图

QQ截图20240826065301

看起来有些不服气的凌不服。西宁野生动物园供图

  8月20日,翻开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西宁植物园科普宣教与对外交流部负责人、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的救助日记,里面清楚记录着2022年雪豹“凌不服”的救助情况。

  凌不服是一只年龄超过10岁的老年雄性雪豹,原本生活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在2022年夏天的一次捕猎中被牦牛顶断胸骨,愈合后去“偷”牦牛,又遭到牦牛拖行摩擦,面部破损严重。

  “我们见到凌不服时,它的面部血肉模糊,经过全面体检,发现它的体重才26.9公斤,而正常的雄性雪豹体重在35至50公斤,面部因感染化脓皮肤大面积坏死,经X光拍片检查发现胸骨骨折后错位愈合。”齐新章回忆。

  补液、抗菌、镇痛、清创、排脓……经过近半年救治,凌不服的面部组织重生,表皮基本完全恢复,仅鼻头有一点歪。

  “因为它看起来总是不服气的表情,所以我们为它起名‘凌不服’,也象征它‘一生战斗,一生不服’。”齐新章介绍,2017年之后,西宁野生动物园救护的雪豹都用“凌”字命名,“‘凌’的本意是冰雪,和雪豹比较贴近,另外‘凌’字又有‘跨过、越过’的意思,希望被救护的雪豹都能越过生命中的这道坎。”齐新章说。

  雪豹,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高山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开展了一系列科学保护活动,使雪豹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以恢复,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到目前,青海省雪豹数量恢复至1200只,且在全省各市州均有分布。

  “因凌不服四颗犬齿磨损严重,错位愈合的胸骨仍有二次骨折的可能。加之年龄偏大,失去野外生存能力,只能继续在动物园饲养观察,园区会持续关注它的健康状况。”动物园豹馆的墙上贴着每一只雪豹的告示牌,从姓名、物种、性别、来源等讲述它们各自的经历故事及现状。

  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凌夏,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凌霜,性格温顺的佛系大虎……齐新章对园内每一只雪豹都如数家珍,甚至对它们的生活喜好都了如指掌。

  西宁野生动物园作为目前青海省唯一的、海拔最高的大型综合野生动物园,不仅是雪豹、藏狐、普氏原羚等高原特色动物的家园,还是青海野生动物繁育救护中心,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唯一的雪豹繁育研究长期科研基地。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归野外必然是第一选择。”尽管凌不服因身体原因无法放归,需在动物园内“安享晚年”,但齐新章一直强调,野生动物救护最完美的结局是让动物重回野外自由生活,这也是救护工作追求的目标。

  2021年3月11日,一只雪豹闯入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西滩乡小学附近的农户家中,头部受伤有出血,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以下简称“救护中心”)接到消息后迅速赶往门源县实施救助。

  “3月11日靠近节气‘惊蛰’,我们按照惯例给这只雪豹取名为‘凌蛰’。”齐新章说。

  3月15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金艺鹏教授团队和救护中心兽医对凌蛰全面体检,结果显示,凌蛰只有3岁,全身各处脏器健康,全身骨骼健康,血钙水平正常,不携带猫科动物常见传染病,符合放归条件,可以放归。

  为了凌蛰安全,也为了能够更好地观察放归情况,救护团队为其佩戴了卫星定位项圈。在密切监护一夜后,于3月16日凌晨5时50分,在距离救护地直线距离12公里的地方准备放归。

  “放归的山坡最低点海拔3800米,最高处超过4000米,植被相对茂密,附近没有居民区,背后的雪山和正对面山坡上溪流中的冰雪,能够提供水源,非常适合雪豹生活。另外,山坡上有牦牛和岩羊的粪便,以及新鲜的鼠兔洞穴,当地管护员也表示这附近有岩羊活动,所以,这里也不缺雪豹的食物。”齐新章介绍。

  首次给雪豹佩戴卫星定位项圈、首次让救护雪豹实现放归,可以说这是中国首例野生雪豹救护+放归+科学监测的项目,也被称作“最成功的一次雪豹救护”,它创造了系统救护与个体科研监测相结合的经典教科书式案例,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随着一个个全国首例、全国第一、全国率先的案例从这里走出,西宁成为雪豹保护和研究领域的先行者。而这些有分量、有价值的雪豹科研成果,也让西宁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讲述雪豹故事,更有底气地打造“雪豹之都”。

  仲夏八月,生机勃勃。豹馆内,凌不服、凌夏、大虎时而在园内漫步,时而趴在横木上休憩……从“伤员”到“网红”,它们在西宁野生动物园雪豹救护团队的努力救助下,拥有了现在悠闲自得的生活。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正如西宁野生动物园科普牌上的话语,齐新章多年如一日致力于雪豹救护工作,也希望借助网络,让“凌”氏雪豹一次次出圈成为“网红”,让越来越多的公众了解、关注雪豹物种的保护。

  “未来,我们将加强对雪豹各项数据的科学研究,为更好地开展雪豹救助繁育提供助力。”齐新章说。

作者 王晶 陶瑢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