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走进221致敬元勋】住在“信箱”里的人们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张慧慧
发布时间:2024-08-26 08:12:57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妈妈,爸爸去哪里了?”

  “你们的爸爸,在信箱里呢!”

  对于每个老“221人”的家属来说,这段对话在当时可以说得上是司空见惯。

  221基地从筹建开始,就对安全保卫保密工作要求极为严格,做什么工作、研究什么内容,都会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作性质有计划、分层次地向科研技术人员和党政干部进行交底谈话。交底的时候,会给每人发一个保密包,并按人编号,保密本全都有页号编码,科研用纸和保密本在非工作时间,必须装入保密包交到保密室专门保管,上班时再按规定取回。

QQ截图20240826061817

动员讲话(资料图片)。

QQ截图20240826061828

科技攻关(资料图片)。

QQ截图20240826061837

阅读来信。

QQ截图20240826061845

信箱旧址。摄影:魏雅琪  

  1962年,在基地建设期间,集中于北京攻克原子弹理论及设计的科研人员,先期抵达金银滩草原,开始了“草原大会战”,年轻的小梅就是此时调到221基地工作的。

  “我们一起为打造中华核盾牌贡献力量吧!”小梅期待着和男朋友共同开创事业。可是,由于小梅的男朋友有海外关系,组织没有同意,并且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小梅若想从事这项绝密工作就必须作出选择。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对于每一个来到221基地的人,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传的不传,保单位性质、保单位地址、保隶属关系的“五不三保”原则是铁一样的纪律。

  尤其是信件中不能谈论与研制工作相关的任何事情,不能出现任何有可能暴露单位性质、单位地理位置的字词,甚至不能出现“草原”“海拔”等容易引起联想和猜测的词语。

  小梅深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密工作事关全局。于是,她毅然地给男朋友写信,以一句简单的“我们结束吧,各自保重。”中断了两人的恋爱关系。

  此后,小梅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一直拒绝处对象。在这期间,她的男朋友出国留学,为了等她也一直未娶。

  直到15年后,小梅调离221基地,这对青梅竹马的恋人才终于历经坎坷喜结良缘,那一年两人都已年近40岁。而那关于基地里的点点滴滴,小梅在此后的生活中也从未提及,保密已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底。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纪律,是221基地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底线,这也保证了核事业最终能走向成功。

  “当时的通信流程,全厂是统一的青海省西宁市500号信箱,各个分厂机关有分箱,写完信后必须经组织上级批准,对信件的要求是不允许有具体地址的,统一青海矿区……”原221厂厂长刁有珠曾写下这样的回忆。

  就是在那一个个不同的代号,一个个信箱号码中,深藏着“221人”从事保密工作的情怀。

  1959年2月,山东军工袁学平来到221基地。20世纪60年代生活困难时期,父亲带着仅有的干粮,按照他信上写的青海矿区地址,从山东出发,一路几经辗转,终于到达青海西宁。

  “请问青海矿区在哪里?”可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老人的每一句询问都没有回音。

  老人就此住在了西宁街头,每天捧着儿子的信,在不同地方打听这个“矿区”的位置。碰巧,有一天,老人在询问过程中遇到了袁学平的同事。同事则非常谨慎,既没有把老人带回去,也没有向他透露任何“矿区”的事情,而是带着老人在西宁先安顿下来。随后急匆匆地赶回基地,找到袁学平。

  “你父亲来找你了,因为保密原则,我什么都没有说,他还在西宁等你。”得知消息后,袁学平赶忙请假前往西宁。最终见到父亲时,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让老人面容浮肿,他抱住父亲泪如雨下……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一份事业换来一生坚守。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服役近40年的奋斗历程中,共有数万人参加了“草原大会战”。

  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工人,在那个岁月里,他们无一例外,都住在了“信箱”里,默默无闻,一头是他们不畏艰辛、埋头苦干的画面,另一头则是家中无尽的牵挂与惦念……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吴晓军: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2024网络视听赋能青海文旅交流会落幕
《你好,玛沁》系列影片在青海西宁举行首映活动
关于2023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省委网信办公布"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典型案例
青海同仁:全力以赴强招商稳外贸
青海省玉树州500多名返乡大学生到村任职
24H热点
中外嘉宾打卡千年古盐场
【走进221致敬元勋】齐心攻坚“争气弹”
2024网络视听赋能青海文旅交流会落幕
【文化中国行】七彩故土园 岁月留芬芳——“游历青...
《你好,玛沁》系列影片在青海西宁举行首映活动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挺起的脊梁——传承...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激烈比拼 释放活力——“青...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驰骋绿茵 “足”够精彩——...
【走进221致敬元勋——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2023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
热点图片
中外嘉宾打卡千年古盐场
中外嘉宾打卡千年古盐场
【走进221致敬元勋】齐心攻坚“争气弹”
【走进221致敬元勋】...
2024网络视听赋能青海文旅交流会落幕
2024网络视听赋能青...
【文化中国行】七彩故土园 岁月留芬芳——“游历青海”系列报道之三
【文化中国行】七彩...
《你好,玛沁》系列影片在青海西宁举行首映活动
《你好,玛沁》系列...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挺起的脊梁——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综述(上)
【传承弘扬“两弹一...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激烈比拼 释放活力——“青超联赛”第十轮海东主场见闻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驰骋绿茵 “足”够精彩——“青超联赛”第十轮西宁主场见闻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走进221致敬元勋】住在“信箱”里的人们

青海日报
2024-08-26 08:1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走进221致敬元勋】住在“信箱”里的人们

青海日报
2024-08-26 08:1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走进221致敬元勋】住在“信箱”里的人们

  • 2024-08-26 08:12:57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妈妈,爸爸去哪里了?”

  “你们的爸爸,在信箱里呢!”

  对于每个老“221人”的家属来说,这段对话在当时可以说得上是司空见惯。

  221基地从筹建开始,就对安全保卫保密工作要求极为严格,做什么工作、研究什么内容,都会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作性质有计划、分层次地向科研技术人员和党政干部进行交底谈话。交底的时候,会给每人发一个保密包,并按人编号,保密本全都有页号编码,科研用纸和保密本在非工作时间,必须装入保密包交到保密室专门保管,上班时再按规定取回。

QQ截图20240826061817

动员讲话(资料图片)。

QQ截图20240826061828

科技攻关(资料图片)。

QQ截图20240826061837

阅读来信。

QQ截图20240826061845

信箱旧址。摄影:魏雅琪  

  1962年,在基地建设期间,集中于北京攻克原子弹理论及设计的科研人员,先期抵达金银滩草原,开始了“草原大会战”,年轻的小梅就是此时调到221基地工作的。

  “我们一起为打造中华核盾牌贡献力量吧!”小梅期待着和男朋友共同开创事业。可是,由于小梅的男朋友有海外关系,组织没有同意,并且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小梅若想从事这项绝密工作就必须作出选择。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对于每一个来到221基地的人,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传的不传,保单位性质、保单位地址、保隶属关系的“五不三保”原则是铁一样的纪律。

  尤其是信件中不能谈论与研制工作相关的任何事情,不能出现任何有可能暴露单位性质、单位地理位置的字词,甚至不能出现“草原”“海拔”等容易引起联想和猜测的词语。

  小梅深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密工作事关全局。于是,她毅然地给男朋友写信,以一句简单的“我们结束吧,各自保重。”中断了两人的恋爱关系。

  此后,小梅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一直拒绝处对象。在这期间,她的男朋友出国留学,为了等她也一直未娶。

  直到15年后,小梅调离221基地,这对青梅竹马的恋人才终于历经坎坷喜结良缘,那一年两人都已年近40岁。而那关于基地里的点点滴滴,小梅在此后的生活中也从未提及,保密已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底。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纪律,是221基地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底线,这也保证了核事业最终能走向成功。

  “当时的通信流程,全厂是统一的青海省西宁市500号信箱,各个分厂机关有分箱,写完信后必须经组织上级批准,对信件的要求是不允许有具体地址的,统一青海矿区……”原221厂厂长刁有珠曾写下这样的回忆。

  就是在那一个个不同的代号,一个个信箱号码中,深藏着“221人”从事保密工作的情怀。

  1959年2月,山东军工袁学平来到221基地。20世纪60年代生活困难时期,父亲带着仅有的干粮,按照他信上写的青海矿区地址,从山东出发,一路几经辗转,终于到达青海西宁。

  “请问青海矿区在哪里?”可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老人的每一句询问都没有回音。

  老人就此住在了西宁街头,每天捧着儿子的信,在不同地方打听这个“矿区”的位置。碰巧,有一天,老人在询问过程中遇到了袁学平的同事。同事则非常谨慎,既没有把老人带回去,也没有向他透露任何“矿区”的事情,而是带着老人在西宁先安顿下来。随后急匆匆地赶回基地,找到袁学平。

  “你父亲来找你了,因为保密原则,我什么都没有说,他还在西宁等你。”得知消息后,袁学平赶忙请假前往西宁。最终见到父亲时,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让老人面容浮肿,他抱住父亲泪如雨下……

  “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一份事业换来一生坚守。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服役近40年的奋斗历程中,共有数万人参加了“草原大会战”。

  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工人,在那个岁月里,他们无一例外,都住在了“信箱”里,默默无闻,一头是他们不畏艰辛、埋头苦干的画面,另一头则是家中无尽的牵挂与惦念……

作者 张慧慧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