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明确上海市对口支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并具体由上海市虹口、长宁、奉贤、青浦、嘉定、黄浦6个区分别与果洛州玛沁、甘德、达日、班玛、久治、玛多6个县结对,至今,上海援青工作已走过14个年头。
上海第五批援青团队成员,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英语工作室主持人、高三教师芮学国,为学生辅导英语课程。上海第五批援青团队供图
“以支援青藏高原的事业,践行自己的理想。”是上海第五批援青团队成员张楷乐写给自己的箴言。在上海的支持下,果洛医疗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上海第五批援青团队供图
上海援青干部人才一茬接一茬,一棒接一棒,从平均海拔仅2.19米的黄浦江畔,跨越2000多公里的距离,来到果洛州这片平均海拔约4200米的高原,累计实施援建项目1023个,投入资金37亿多元,80%以上投向民生事业。14年里,“援青”在果洛州当地干部和群众心中逐渐变成了割舍不下的“远亲”。上海市第五批援青干部2022年7月来到果洛州,两年多时间里,他们在前四批“援青”经验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高质量“援青”路,与果洛干部群众一道,携手共赴沪青帮扶合作的新征程,共同谱写果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组团式”帮扶留给果洛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是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培养了我,在学校的这三年里,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说这话的是才华吉,今年高考她以501分的成绩,被四川师范大学录取。
8月14日,在果洛州甘德县岗龙乡龙木且村,村民纳木措陪着孩子,在雨后的草原上嬉戏打闹,感受着与子同乐的温馨。一年多前,纳木措在上海医疗团援青团队的救治下,摆脱了白内障导致的长达27年的失明,不仅第一次看清了三个孩子的面庞,而且也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
上海市第五批援青团队,总结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开创了“组团式”帮扶模式。“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正在补齐果洛州在教育和医疗领域的短板,在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缩短教育领域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同时,通过传、帮、带培养出了一大批果洛当地的人才,留给了果洛“带不走”的发展资源,“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为充分推动上海“组团式”教育帮扶的优质资源共享,实现教育优势互补,2023年起,上海援青团队创新组建包括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果洛州大武中学在内的果洛州属“三校联盟”。通过发挥援青干部人才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培养,为果洛教育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优质教师队伍。同年,这3所高中共168人上线本科,高考上线率达30.77%,较上年提高3.15个百分点。同时,上海“组团式”教育帮扶不断提升艺术类、体育类课程设计教学水平,去年果洛全州普通高考艺术体育类考生上线率达64%,较上年提高了30%。
“组团式”医疗帮扶同样在果洛结出累累硕果。上海援青团队为果洛州人民医院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在能力建设、重点特色专科建设上取得实质性突破。2023年,果洛州人民医院由二级甲等成功晋升三级乙等,急诊科成为果洛州唯一一个省级重点专科。优化果洛医疗救治体系,打造“两小时急危重症救治圈”,累计收治转诊疑难杂症、危重急症患者近百例。如今,“两小时医疗救治圈”正逐步向更偏远的乡镇拓展,不断朝着果洛群众“‘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州”的美好愿景迈进。
产业帮扶向更深处掘进带给牧民更多增收渠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内生动力的关键。第五批援青团队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助力果洛州走出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之路,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6月28日,果洛州玛多县在冬格措纳湖畔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场时装大秀。这场在海拔4085米的地方举办的“黄河之源·果洛牦牛绒生态时装秀”,也揭开了第五批援青团队在牦牛绒深加工上加大精力,为果洛牧民群众,找一条从牦牛身上增收致富的探索与掘进之路。
“让古老游牧精神融入当代时装设计,让牦牛绒登上T台成为时尚主角。”“沪沁怡”氆氇手工编织坊创办者郭秀玲,在去年10月接到第五批援青团队的邀请,从上海三赴果洛走访调研后,于今年初在玛多县创办了手工编织坊。
今年5月,果洛州玛多县、玛沁县的牦牛绒工匠被分批选派到上海沙涓氆氇研发中心工坊参观学习,从组装、穿经、绕线、接触氆氇纺织机器开始,开启了牦牛绒创新之路。在时装时尚领域有了果洛印记的同时,牦牛肉采收的利润又直接回馈给牧民,而且还实现家门口就业,开拓出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如今的对口支援工作,早已从单向支援转向双向奔赴——2024青海文旅走进上海推介活动在外滩举办,全网曝光量破千万;上海援青“五五购物节”沪果优品系列活动在沪举行,以果洛特色牦牛肉、藏羊肉为主的首批七大类28款商品,在上海大市场、大流通优势带动下,实现果洛产品在上海乃至更大市场的对接和销售;启动的“沪果优品培育计划”,组织上海消费帮扶联盟针对果洛企业主体从培育市场化理念、提升商品化和供应链水平,到推进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全流程帮扶果洛商品市场化提升,为果洛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产业带动牧民增收跨入可持续发展大道。
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乘坐统战文化“团结号”专线,通过“车观+步行”的方式,串起愚园路统战文化街区、人民英雄纪念塔、五卅运动纪念碑以及中共一大会址等多处地标。走一路看一路领悟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了解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
在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社区,黄梅戏老师一句句教,孩子一句句学,没过多久便能连唱一段,加上模仿老师的动作,便和黄梅戏演员有了几分形似。空暇之余,孩子用藏语演唱黄梅戏曲段让老师来比较其中的差别。
……
这是今年暑假,上海市长宁区民宗办为拓展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双向交流,和甘德县民族小学共同举办的一次夏令营活动的场景。孩子们回忆几天的上海行,爱国的印记更加深刻,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触更深。
第五批上海援青团队,不仅在民生、产业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积极促进着民族和地域文化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截至目前,上海援青团队已组织村“两委”班子、老党员、中小学生等前往上海学习交流共计730余批次,8200多人次接受了业务提升、爱国主义教育。随着两地交流活动的频繁开展,形式的不断创新和丰富,不仅增进了果洛和上海两地各族群众的友谊,而且还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沪青两地血脉相连,献血也是希望能为这座城市做点贡献。”今年4月,在上海市虹口区彩虹献血屋,参加青海省首批医疗人才“双向组团”培养的成员,玛沁县人民医院医生智华尖措和达日县人民医院医生那保,在鲁迅公园感受海滨之春的同时,在公园边的献血屋留下了来自果洛的温暖。“在医疗领域上海给予了果洛很大帮助,我们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智华尖措说。
因地制宜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探索清洁能源、“东数西算”合作新模式;为近20个村(社区)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
在果洛州最好的发展时期,上海援青团队贡献出了最大的支援力量。跨越2000多公里的“援”,是上海与果洛双向奔赴的“缘”,奔赴的那头是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