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科教
回到金银滩草原
作者:彭娜
发布时间:2024-08-30 08:03:06
编辑:李娜
QQ图片20240830063119走向草原深处。冶庆国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8月29日,青海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缅怀和参观调研活动在海北藏族自治州举行。参加活动的各界代表人士深切缅怀为“两弹一星”事业献身的共和国功勋,实地参观调研“两弹一星”精神诞生地,感悟伟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QQ图片20240830063125刘书鹤坐着轮椅参观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彭娜 摄

  一

  8月29日,汽车驶入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境内,“中国原子城”5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

  窗外,群山连绵,芳草萋萋。刘书鹤按捺住内心的激动,轻声说道:“金银滩草原,我回来了。”

  时隔22年,84岁的刘书鹤终于回到了这片令他魂牵梦萦的草原。老人红了眼眶。

  刘书鹤是辽宁锦州人,1964年,23岁的他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第二机械部第九研究院二二一分院工作。一天夜里,他们从北京登上西去的火车,来到青海西宁,自此“消失”28年。

  在金银滩草原,他结识了来自天津的马秀芳,两人携手登攀科研这座高峰。金银滩草原之于他,是热辣滚烫的青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由于腿脚不便,刘书鹤坐着轮椅参观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看着一张张熟悉的照片、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眼泪夺眶而出。

  “这是我退休后第一次回到青海,我把青春都留在了这里……”刘书鹤曾是原二二一厂技术研究部环境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1991年离开金银滩草原,成为二炮唯一不穿军装的导弹技术专家。

  此时的他,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各种画面浮现眼前。良久,他感叹:“海北变化很大!”

  故地重游,刘书鹤说:“都说我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这里工作28年,我们只是干了一些分内的工作,完成了一些研制试验任务,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两弹一星’事业,我们无怨无悔。今天,我们有责任向年轻人讲好‘两弹一星’的故事,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让年轻人为强国复兴梦贡献青春力量。”

  二

  这是邓志平第一次走进崭新的青海原子城纪念馆。

  走过纪念馆复刻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邓稼先的办公室,看见悬挂的大幅照片,他停下脚步,凝视照片中的父亲。

  “帮我们拍张照吧。”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政治部创作员彭继超看出邓志平的心思,求助旁人。

  一行4人站在照片下,邓志平个子最高,站在中间,离父亲的照片近一些。右上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的照片,左上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的照片。

  拍完照,邓志平抬头凝视父亲。他说,父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两弹一星”精神,希望纪念馆能很好地传播“两弹一星”精神,让年轻一代了解老一代科学家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是怎样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说完,他补充一句:“‘两弹一星’精神最后一句是‘勇于登攀’,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登攀的一种表现。”

  在彭继超看来,邓稼先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更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是最纯粹的人,是最可爱的人。说到这里,他哽咽了。

  彭继超在中国核试验基地工作近三十年,用大半生参与、见证、记录、讲述“两弹一星”故事,作为编剧,创作《横空出世》《东方巨响》《东方神舟》等电影作品。说到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他竖起大拇指:“青海干了一件大好事,把这里的资源保护和利用起来,走在全国前列,非常了不起!”

  72岁的彭继超多次来到金银滩草原,全力支持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他直言,这里的工作人员把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当作人生的追求,当作毕生的事业来干,他非常感动。

  他和大家讨论,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光靠纪念馆和纪念碑,“两弹一星”精神是一条奔腾的河流,需要不断地注入和创新,需要发掘新思想、新内涵,与时俱进。

  三

  青海原子城纪念园缅怀厅庄严肃穆,门口“共和国不会忘记”几个大字坚定有力。于辛手持一枝菊花,和大家一起深切缅怀为中国核事业逝去生命的英雄。

  于辛是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之子。走过纪念园596主题长廊,他找到父亲的名字,与父亲的名字合影。

  于辛免不了回答与父亲有关的问题,他更愿意讲述父亲的另一面——热爱家庭。他认为,一个热爱家庭的人,才能更加热爱国家。他眼中的父亲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人,和蔼可亲,也很睿智,对待同事、对待家庭,从来没有发过火。

  走出纪念馆,大家坐上车,驶向金银滩草原深处。这是于辛第三次走进金银滩草原,每一次都抱着一颗崇敬的心而来。

  他感慨:“我的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在金银滩草原创造了人间奇迹,我来这儿,是向老一辈科学家致敬。老一辈人,面对那么多困难,还能保持那么好的心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力量、智慧和勇气。‘两弹一星’精神将激励和鼓舞年轻人在工作中努力进取,克服困难,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庭的人。”

  草原辽阔,张开怀抱,迎接归乡之人。原二二一基地一分厂、三分厂、十二营旧址、爆轰试验场、上星站……每走过一处,人们心中就多了一分感慨。

  尚毓洁是海晏县祁连山小学五年级学生,她生在这片红色土地,长在这片红色土地。听着“两弹一星”的故事成长,她说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讲好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故事。

  “作为金银滩的小主人翁,我们必须传承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她说。

  草原上,天蓝云白,远处的雪山在召唤,小草在风中摇曳。阳光下,每一棵小草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片光荣的草原,也是它们的精神家园。

推荐阅读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座谈会召开
吴晓军: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青藏铁路湟源站:深夜鏖战为道岔“舒筋壮骨”
青海暑期游成绩单亮眼 西宁跻身避暑热门前三甲
关于2023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省委网信办公布"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典型案例
青海大通培育出反季节林下赤松茸
青海湟源:乡村运动会让村民尽享运动激情
24H热点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托起生命之重
高原森林康养大讲堂活动在互助举办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
赓续精神血脉 抓实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党团员...
“产业计量西部行”援青活动启动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钢铁脊梁...
懂青海 爱青海 兴青海 青海各地各校精心筹划“开学...
青海西宁:一年级小学生开始报名啦
西宁市博文学校投用 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提供学位1350个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221,从红色故事到红...
热点图片
唐卡艺术的生态“底色”
唐卡艺术的生态“底色”
砥砺奋进七十载 同心谱写新华章——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侧记
砥砺奋进七十载 同心...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进“中心”门 解“百家”忧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祖国好 家乡美】“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祖国好 家乡美】“...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党旗辉映新征程 实干笃行在一线】以“纸”为媒 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前行的力量——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综述(下)
【传承弘扬“两弹一...
【祖国好 家乡美】照壁山下好风光
【祖国好 家乡美】照...
青海大通县7万亩冷凉蔬菜近七成销往省外
青海大通县7万亩冷凉...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回到金银滩草原

西海都市报
2024-08-30 08:0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回到金银滩草原

西海都市报
2024-08-30 08:0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回到金银滩草原

  • 2024-08-30 08:03:06
  • 来源:西海都市报
QQ图片20240830063119走向草原深处。冶庆国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8月29日,青海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缅怀和参观调研活动在海北藏族自治州举行。参加活动的各界代表人士深切缅怀为“两弹一星”事业献身的共和国功勋,实地参观调研“两弹一星”精神诞生地,感悟伟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QQ图片20240830063125刘书鹤坐着轮椅参观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彭娜 摄

  一

  8月29日,汽车驶入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境内,“中国原子城”5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

  窗外,群山连绵,芳草萋萋。刘书鹤按捺住内心的激动,轻声说道:“金银滩草原,我回来了。”

  时隔22年,84岁的刘书鹤终于回到了这片令他魂牵梦萦的草原。老人红了眼眶。

  刘书鹤是辽宁锦州人,1964年,23岁的他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第二机械部第九研究院二二一分院工作。一天夜里,他们从北京登上西去的火车,来到青海西宁,自此“消失”28年。

  在金银滩草原,他结识了来自天津的马秀芳,两人携手登攀科研这座高峰。金银滩草原之于他,是热辣滚烫的青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由于腿脚不便,刘书鹤坐着轮椅参观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看着一张张熟悉的照片、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眼泪夺眶而出。

  “这是我退休后第一次回到青海,我把青春都留在了这里……”刘书鹤曾是原二二一厂技术研究部环境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1991年离开金银滩草原,成为二炮唯一不穿军装的导弹技术专家。

  此时的他,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各种画面浮现眼前。良久,他感叹:“海北变化很大!”

  故地重游,刘书鹤说:“都说我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这里工作28年,我们只是干了一些分内的工作,完成了一些研制试验任务,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两弹一星’事业,我们无怨无悔。今天,我们有责任向年轻人讲好‘两弹一星’的故事,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让年轻人为强国复兴梦贡献青春力量。”

  二

  这是邓志平第一次走进崭新的青海原子城纪念馆。

  走过纪念馆复刻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邓稼先的办公室,看见悬挂的大幅照片,他停下脚步,凝视照片中的父亲。

  “帮我们拍张照吧。”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政治部创作员彭继超看出邓志平的心思,求助旁人。

  一行4人站在照片下,邓志平个子最高,站在中间,离父亲的照片近一些。右上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的照片,左上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的照片。

  拍完照,邓志平抬头凝视父亲。他说,父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两弹一星”精神,希望纪念馆能很好地传播“两弹一星”精神,让年轻一代了解老一代科学家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是怎样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说完,他补充一句:“‘两弹一星’精神最后一句是‘勇于登攀’,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登攀的一种表现。”

  在彭继超看来,邓稼先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更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是最纯粹的人,是最可爱的人。说到这里,他哽咽了。

  彭继超在中国核试验基地工作近三十年,用大半生参与、见证、记录、讲述“两弹一星”故事,作为编剧,创作《横空出世》《东方巨响》《东方神舟》等电影作品。说到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他竖起大拇指:“青海干了一件大好事,把这里的资源保护和利用起来,走在全国前列,非常了不起!”

  72岁的彭继超多次来到金银滩草原,全力支持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他直言,这里的工作人员把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当作人生的追求,当作毕生的事业来干,他非常感动。

  他和大家讨论,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光靠纪念馆和纪念碑,“两弹一星”精神是一条奔腾的河流,需要不断地注入和创新,需要发掘新思想、新内涵,与时俱进。

  三

  青海原子城纪念园缅怀厅庄严肃穆,门口“共和国不会忘记”几个大字坚定有力。于辛手持一枝菊花,和大家一起深切缅怀为中国核事业逝去生命的英雄。

  于辛是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之子。走过纪念园596主题长廊,他找到父亲的名字,与父亲的名字合影。

  于辛免不了回答与父亲有关的问题,他更愿意讲述父亲的另一面——热爱家庭。他认为,一个热爱家庭的人,才能更加热爱国家。他眼中的父亲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人,和蔼可亲,也很睿智,对待同事、对待家庭,从来没有发过火。

  走出纪念馆,大家坐上车,驶向金银滩草原深处。这是于辛第三次走进金银滩草原,每一次都抱着一颗崇敬的心而来。

  他感慨:“我的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在金银滩草原创造了人间奇迹,我来这儿,是向老一辈科学家致敬。老一辈人,面对那么多困难,还能保持那么好的心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力量、智慧和勇气。‘两弹一星’精神将激励和鼓舞年轻人在工作中努力进取,克服困难,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庭的人。”

  草原辽阔,张开怀抱,迎接归乡之人。原二二一基地一分厂、三分厂、十二营旧址、爆轰试验场、上星站……每走过一处,人们心中就多了一分感慨。

  尚毓洁是海晏县祁连山小学五年级学生,她生在这片红色土地,长在这片红色土地。听着“两弹一星”的故事成长,她说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讲好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故事。

  “作为金银滩的小主人翁,我们必须传承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她说。

  草原上,天蓝云白,远处的雪山在召唤,小草在风中摇曳。阳光下,每一棵小草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片光荣的草原,也是它们的精神家园。

作者 彭娜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