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接祁连山,南临三江源,中部孕育八百里瀚海,地理环境独特,造就了除海洋以外的山川、河流、湖泊、戈壁、草原、森林、雪山、湿地、峡谷等全部自然风貌,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昆仑山4个国家公园建设均涉及海西。
海西特有的高原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功能,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尤其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的柴达木盆地,更是生态脆弱地区。海西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不仅克服了生态保护的诸多困难,还因地制宜“蹚”出了一条“生态强州”之路,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绘就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这里,戈壁与绿洲的故事正在发生……
迎难而上 荒漠也可变绿洲
8月的泉水湾,灌木与乔木从道路两边向深处延伸,不时有山鸡在林间飞起。生态管护员冶海林和同伴,沿着缓坡向上,巡护沙区林草地、林区防火,解除树木病虫害等。
“以前这里是流动的沙丘,别说长树,就连地上也是寸草不生。春秋时节,连续几个‘风天’,周边的村庄都是灰头土脸的‘一码色’……”从小生长在这里的冶海林,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曾经的模样。
2009年,乌兰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技术员、护林员组成防沙队伍深入沙漠,在这里开始了一场持久的大规模治沙活动。
在工程固沙期间,乌兰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的干部职工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不仅先后用芦苇草、麦草、稻草帘等多种固沙材料铺设机械式方格沙障,雨季时还创新性地在编织袋沙障边缘种植燕麦,长出的燕麦草与编织袋形成了双重沙障。
“在防风固沙林环节,我们采用‘柴达木地区沙地杨树深栽旱作造林技术’营造乔灌混交林,栽植深度达50到60厘米。”乌兰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工程技术人员孟全菊说起泉水湾里的“奥秘”如数家珍,“我们还收集了大量饮料瓶,在部分干沙层较厚地区,以容器栽植和容器渗灌的方法栽植乡土树种梭梭。造林结束雨季时期还会在草方格内点播柠条种子、燕麦籽,撒播沙蒿种子,达到工程固沙与生物固沙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
如今,通过持续实施防风固沙生态工程,9000公顷的沙海变成“绿洲”,泉水湾水量比以前增加了一倍,沙尘暴更是销声匿迹。以前连只野兔都难得看见的泉水湾如今野生动物多了起来,野鸡、斑鸠不时鸣叫,野兔、狐狸、黄羊经常出没于草丛林间。
“海西州治沙面积全省最大,治理难度全省最大,保护任务也最为艰巨。”海西州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强峰用三个最道出了海西防沙治沙的难度。但即便如此,海西州并没有望而却步,而是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治理,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全面建立林(草)长制工作体系,生态管护员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10多年来,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42.89万公顷,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变革。
强峰说:“我们将进一步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措施,加快推进乌兰、都兰、德令哈东部地区扩绿行动。加大格尔木、德令哈、茶卡、大柴旦等城乡区域绿化力度,进一步优化绿色空间布局。”
因地制宜 “有水就有生机”
在海西,每一处水都蕴藏着勃勃生机。海西州水利局副局长肖志成说:“这里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滴水都是宝贵的。但只要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在海西有水的地方就有生机。”
怎样用好这宝贵的财富,让生态绿洲成为发展绿洲,让水孕育出更加蓬勃的发展生机?海西州用绿色发展给出了答案。
在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开工前置阶段的供水工程、道路工程和供电工程施工。该项目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是青海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开发的首个在沙戈荒地区建设的抽水蓄能项目,承担着青海省电力系统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项目建成后,对优化青海电网配置能力、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为海西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电源支撑。
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海西州以项目建设为“引擎”,跑出水利“加速度”,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干出水利“新成绩”,以供水安全为“保障”,展现水利“新担当”,为推进“四地”建设提供了水利保障。牢牢抓住水资源配置关键,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水源工程。蓄集峡水利枢纽并网发电、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封顶、哇沿水库下闸蓄水、塔塔棱河水库开工建设……海西的区域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说起海西的水,就不得不提起海西的盐湖。在察尔汗盐湖,有一条盐粒铺就的“百里水景线”,深入盐田内部,也延伸向近200平方千米的生态湿地。水草丰美、植物繁茂、珍禽汇聚,水景线两边展现的不仅是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还有盐湖化工产业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奇迹”;
在茶卡盐湖,景区依托自然景观,积极探索“工业+旅游”模式,成功打造了“天空之镜”旅游品牌,立足文化、旅游、自然、生态多重叠加优势,积极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同时,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景区绿化工作,景区绿化率达到100%,新建高标准污水处理厂,实现景区污水循环利用,有力地保护了盐湖水生态。
在海西的“四地”建设中,几乎都能看到水的“影子”,也能看到治水的成效。近年来,海西州聚焦水利行业监管薄弱环节,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全面推进法治水利,坚决整治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强化水安全风险监管,开展上下贯通、保障到位的水利监管工作,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
肖志成说:“统筹水利高质量发展和水生态保护关系,我们将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扎实开展民生水利建设,着力强化水资源管理,努力深化河湖长制工作,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等各项工作,为实现现代化新海西提供坚强的水安全保障。”
理水增绿 城市生活更美好
在格尔木市的渔水河边驻足,碧水在眼前潺潺流淌,两岸绿树成荫、步行栈道平坦整洁,仿佛置身在山水画中。面对这样的美景,很难想象,这条河曾经污染严重,形成黑臭水体,河道曾经被侵占修建住房,生态环境恶化,水系连通受阻。
随着格尔木市渔水河生态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该水域实现了河湖贯通、水系连通、湿地恢复、水环境修复,成为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城市生态廊道。格尔木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韩芳说:“格尔木市渔水河生态治理及绿地建设项目恢复了格尔木河和渔水河地表水系自然联通,提升河道的自我修复功能和自我净化能力,消除渔水河黑臭水体现象,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换,有效降低地下水灾害。”
格尔木市城区位于格尔木河冲洪积扇形成的绿洲带,格尔木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着眼于流域区域,全域分析城市生态本底,立足构建良好的山水城关系,树立“大海绵”概念,完善和构建“大海绵”骨架,构建理水润城的流域生态格局。解决好“水从哪来、水如何用、水到哪去”的问题,让水系水网再现格尔木的水文化底蕴、承载格尔木的延续与复兴,更好地牵引带动格尔木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维护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格尔木在护好城市绿洲,而茫崖则为自己种下一片绿洲。在茫崖,无论是盐碱度极高的土壤特质,还是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都是绿化工作的“天敌”,要想在这样的土地上种树,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茫崖做到了。
在茫崖的防护林中,有一段树木格外高大粗壮,这里便是创业路。2008年,在这里选择9.13公顷土地进行试验性种植。这里的土壤盐碱含量极高,不适合植物尤其是有林植被的生长,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采取大量换土的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工程量极大,茫崖绿化人创造性地采取了整地泡水的方法。就是将绿化带规划地区进行整片翻耕,再用水反复冲泡,以使土壤中的盐碱逐渐稀少。
如今,这里的树干每一棵都有碗口粗,全市造林近462公顷,栽植各类苗木370余万株,城镇绿化率30%。茫崖人用十余年的时间,证明戈壁滩里的绿化路是可以走通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海西州善理水,深入开展河湖清洁行动,推进河湖流域环境治理,全力打造健康河湖、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达标率100%;海西州同样善增绿,10多年来,累计完成营造林22.99万公顷、草原生态修复74.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45.38%。
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海西正用生动实践描绘一幅幅绿色画卷,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正在照进现实。
手记:在路上,遇见独属海西的惊喜
当我们行走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真正走进具有“祖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这里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美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一路前行,一路惊喜。
在路途中,绿是惊喜。这种绿,是海西人民用智慧和汗水“种”出来的,是海西从荒凉到美丽的蜕变。种绿里,有深挖的无奈与坚持,有方法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也有林地养护的日复一日。我们在每一个采访对象的话语中,都感受到了海西植绿护绿的难,也在每一次采访中,都看到了海西人对绿的渴望和执着。一路前行,我们与绿色不期而遇,也在一次次的惊喜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厚植在柴达木的生态绿色底蕴。
在路途中,水是惊喜。海西的每一片水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美。这种美是安静的,静静地等在那里,等着人们去探索;这种美也是张扬的,或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赞美,或等待着人们去“探秘”、去开发、去利用,去创造新的荣光。一路前行,我们与“湖光”相遇,也与美丽对话。我们在路上,听到八方游客的赞叹,也看到科技创新的魅力,一次次的惊喜将我们对海西未来发展的期待一点点加满,将海西的美好一次次放大。
在路途中,大地是惊喜。海西,拥有除海洋以外的山川、河流、湖泊、戈壁、草原、森林、雪山、湿地、峡谷等全部自然风貌。针对不同的风貌做好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工作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海西给我们最大的惊喜在戈壁。是在戈壁中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防风固沙办法,是利用独特的雅丹地貌打造“火星小镇”这一独树一帜的科普研学品牌,是让戈壁成为生态旅游的亮点……在一次次惊喜中,我们真实地看到了“美丽中国”的不同表现,也看到了绿色发展的更多可能。
15天的行程,走了一路也感叹了一路,为海西的生态所震撼、感动;我们坚信,海西还有很多惊喜等着我们去发现、去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