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各地积极参与,多角度探索‘雪豹+生态+西宁’融合宣传模式,让‘雪豹之都’成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名片。”
“雪豹,将成为西宁的又一代名词,从雪豹看生态,从生态体现西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中心城市定位。”
“西宁打造‘雪豹之都’,不仅是对雪豹这一珍稀物种的深情致敬,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生动实践。”
……
从代言豹“宁萌”C位出场,以“X”字母为形象标识的“雪豹之都”LOGO正式发布,到西宁举全市之力推动,各县区借势发挥推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开展以雪豹冠名的文体活动等,西宁打造“雪豹之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西宁,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我省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和前沿窗口。“雪豹之都”的打造不仅是西宁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的生动体现,更展示了西宁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中的天然优势。如今,“雪豹之都”既成为西宁又一官方符号,也折射了西宁打造“雪豹之都”背后的生态、区位、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
打造“雪豹之都”,生态优势突出
生态西宁,作为青藏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高海拔、冷凉的气候特征为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西宁周边的森林覆盖率稳步上升,湿地得到有效恢复,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雪豹、藏羚羊等旗舰物种的种群数量明显回升,成为西宁生态环境改善的直接见证。
目前,西宁市有自然保护地8处,其中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是我省重要的生态窗口。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西宁市“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根据科考报告数据、最新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及近几年新发现物种,保护区现有高等脊椎动物25目51科181种。
近年来,西宁市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记者从市林草局获悉,随着保护和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大,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初显,自然保护地内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长,野生动植物资源逐渐丰富。据调查,西宁市湿地公园分布有野生植物40科113属146种,野生脊椎动物187种,鸟类17目46科152种,兽类3目6科19种,湿地公园已成为候鸟迁飞过程中的重要栖息地。同时,为了让青海云杉栽培区优良品种得到长期保存,西宁市收集保存了我国青海云杉种质资源的数量,丰富了青海云杉优良品种,为青海云杉种质保存、评价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作为高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果逐年提升,特别是去年,通过国家专业评估,认定保护区内林地面积不断增加,人为干扰程度不断缩小,野生动物生境范围不断扩大,物种多样性不断丰富,森林生态系统更加趋于稳定,评定大通北川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为“优”。
西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把握生态文明高地上的中心城市定位,毫不松懈抓生态、优环境,生态底色更加厚重,打造“雪豹之都”西宁生态优势更加突出。
乘势而为,讲好雪豹生态故事
今年,西宁市坚持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把握“时度效”原则循序渐进,多方面讲好“雪豹与西宁”的故事,在全市铺开了“雪豹+生态”主题宣传、“雪豹+西宁”城市宣传、“雪豹+西野”联名造势、“雪豹IP+场景”沉浸体验等,让“雪豹之都”城市名片应运而生。
为让游客和市民在西宁“认识”雪豹,今年以来,雪豹元素分布在西宁街头巷尾。灵动雪豹裸眼3D视频,在唐道·637大屏循环播放;在“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开幕式上,当《足球战歌》在青海体育中心响起,轮滑少年身着雪豹玩偶服“滑进”舞台中央,处处充满生机与朝气……多角度齐发力,展示和提升西宁城市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
此外,各县区也顺势而为,以“雪豹”讲好生态故事。大通县举办“雪豹”杯篮球嘉年华,湟源县推出“丹城不一样,嗨豹摇滚夜”文旅活动,城东区“好吃到豹”文旅形象处处可见,城西区创新推出“西宁抱抱”IP形象,城北区的“豹街”更是以其特色文旅融合的方式,让整条街区频频出镜。
“今年以来,西宁市各地乘势而为,积极探索‘雪豹+’融合宣传模式,主动切入本区域内文旅特色,结合自身实际并洞察游客需求打造网红爆点。”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西宁市各县区还围绕“雪豹”主题,展现西宁独特的自然环境、显著的生态保护成果以及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