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青海新篇章】
文旅融合,绘就最美“诗和远方”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倪晓颖
发布时间:2024-09-23 07:47:44
编辑:王易
青海美景。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地大物博、山川壮美、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青海的美,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持续深化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守好“美丽生态”,激活“美丽经济”,推动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民生保障有机统一。

  青海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生态旅游行稳致远;坚持规划先行、牵住“牛鼻子”,循序渐进、谋定而后动,“两山”转化之路越走越宽;坚持富民为本,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保障和改善民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更“富精神”。

  坚持正确处理发展旅游和保护生态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难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培育壮大文旅市场经营主体……青海文旅工作更是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开启新的征程。从知名度有限的旅游过境地到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再到高质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文旅奋进之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清晰可见。

  保护开发并重 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提速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使青海既有终年积雪的冰峰,又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既有坦荡无垠的茫茫戈壁、沙漠,又有桃红柳绿的河湟谷地。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等各类资源一应俱全,各展风姿,构成了一幅幅原始、纯净、雄浑、壮观、神奇的大自然秀美画卷。

  这些让青海具备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禀赋,尤其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列入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青海湖国家公园进入创建阶段、可可西里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青海生态旅游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

  顶层设计发力、行动紧锣密鼓、前景豁然开朗……紧盯目标,青海迈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矫健步伐,同时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0%。

  “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6月26日,首届青海省旅游发展大会(青海湖)暨青海湖高水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旅游发展观摩会上,与会人员的交流发言清晰传递出同一种声音——要始终把保护好青海的绿水青山放在首位,全力推进美丽青海建设,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夯实基础。

  “十四五”以来,青海省争取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130亿余元,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分步有序实施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青海湖流域,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支持实施布哈河、倒淌河等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7项,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

  “在全力推动青海湖国家公园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我省科学制定保护措施和发展政策,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特许经营路径,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保障协调统一。”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马天成说。

  强基础优服务 提升文旅产业竞争格局

  品美食、赏美景、参与民俗体验、感受文化熏陶……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西宁市旅游市场活力十足。9月17日,携程网发布《2024年中秋节出游报告》显示,西宁上榜全国包车游热门目的地第三,茶卡盐湖、塔尔寺、西宁野生动物园等青海景区在中秋假期备受游客青睐、热度爆棚。

  “假期时间不长,我们就带孩子来西宁玩了两天,还去了千紫缘景区,体验中秋民俗,一同制作青海大月饼,让孩子领略传统节日的魅力。”来自兰州市的游客王铮说。

  距离近、时间短、游玩便利的新型旅游形式——“微旅游”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推出“红色文化游”“河湟文化游”“亲子研学游”“乡村体验游”“自然生态游”5个主题15条城市“微旅游”精品路线,展示夏都西宁之美。

  这是西宁市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打造生态旅游中心城市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青海强基础、优服务、提品质,多维度发展“旅游+”的缩影。

  一直以来,青海坚持补短板、强整治、扩业态、优服务,推动旅游提质增效。今年,实施“一环”沿线集镇风貌、基础设施等适旅化改造和12个观景点、旅游专用公路、生态停车场等项目,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同时,不断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新业态,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线路和风景道,培育壮大文旅消费市场,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旅游质量视为战略性工作,苦练“内功”,把游客满意度作为服务质量评价唯一标尺,纳入全省文旅市场监测体系,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体检式”暗访等系列行动,全力保障文旅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虽然这个季节青海已经有些冷了,但风景依然很美,故事也很多,而且各方面设施完善、服务周到,体验感非常好。”来自无锡市的游客杨淑媛赞不绝口。

  目前,全省实现84%的A级景区通达二级及以上公路,全部5A级景区高速(含一级)公路通达,全部4A级景区通达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有效提高了景区通达性和便捷性。

  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品质,补齐旅游发展短板,提质增效,才能把景区变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为此,青海努力的脚步从未停歇。

  释放文旅活力 高质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青海之美,美在生态。这里千山堆绣,百川织锦。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赋予的历史使命、擘画的宏伟蓝图。

  青海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成立部省共建领导小组,联合印发《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2022年8月,召开部省共建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2023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创建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捋顺发展体制机制问题。

  行动,是最好的证明。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打造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清清黄河等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品牌,持续推进青海湖示范区创建、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构建旅游市州、旅游县区、特色旅游乡镇、乡村旅游重点村四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新评定A级旅游景区38家,新增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9家。

  同时,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充分展现文旅融合亮点,全力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岁月不居,古道流芳。青海昆仑文化源远流长,热贡艺术、青海“花儿”“青海刺绣”等非遗文化底蕴深厚,无不彰显着青海先民的文明与智慧,无不呈现着青海民族民间艺术的神秘、粗犷、成熟和庄重。

  青海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16项,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6项,国家级非遗88项,省级非遗335项。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45名。有国家级非遗就业工坊2家、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8家,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7家,省级非遗传承基地42个,省级非遗工坊15家。

  有梦想,才有远方。紧盯目标,青海迈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矫健步伐,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围绕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推动西宁市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在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框架下,打造环青海湖生态旅游精品环线;依托全省生态旅游资源,优化推出多条生态旅游带,形成“一芯引领、一环示范、多带串联”的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径。

  起步有劲,未来可期。青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阔步走上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全力打造既独具特色又令人耐读耐品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推荐阅读
陈刚吴晓军与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贺东风座谈
省政府党组会议召开 吴晓军主持
青海省举行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
青海海东:“博物馆热”升温 赓续发展传统文化
青海新闻网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省委网信办公布"清朗"专项行动整治典型案例②
青海省湟源县中医文化养生活动举办
西宁市将建29项数字政府特色应用场景
24H热点
用“喝”的方式打开丝博会青海展厅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青海故事】把绿色梦想写...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科技小院赋能乡村旅游“...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粒油...
缘聚西安 近百种“青字号”共赴丝路之约
【探寻雪豹之都】“雪豹之都”:折射生态西宁独特...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青海故事】张家寨村:产...
【致敬我们的时代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火车司...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青海故事】“光伏村”里...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产业发...
热点图片
“长江和她的源头”自然教育巡回大篷车活动首站在上海精彩启幕
“长江和她的源头”...
喜看高原好丰景
喜看高原好丰景
我省举办第十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宣传活动
我省举办第十五届“...
【致敬我们的时代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青藏铁路建设硕果累累
【致敬我们的时代 奋...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青海故事】“光伏村”里的绿色“双碳梦”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
“雪豹之都”,西宁这样炼成
“雪豹之都”,西宁...
“沃土5号”马铃薯带来丰收喜悦
“沃土5号”马铃薯带...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产业发展有新意 乡村振兴焕活力——德令哈市乡村振兴一线见闻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青海新篇章】
文旅融合,绘就最美“诗和远方”

青海日报
2024-09-23 07:4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青海新篇章】
文旅融合,绘就最美“诗和远方”

青海日报
2024-09-23 07:4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青海新篇章】
文旅融合,绘就最美“诗和远方”

  • 2024-09-23 07:47:44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美景。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地大物博、山川壮美、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青海的美,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持续深化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守好“美丽生态”,激活“美丽经济”,推动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民生保障有机统一。

  青海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生态旅游行稳致远;坚持规划先行、牵住“牛鼻子”,循序渐进、谋定而后动,“两山”转化之路越走越宽;坚持富民为本,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保障和改善民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更“富精神”。

  坚持正确处理发展旅游和保护生态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难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培育壮大文旅市场经营主体……青海文旅工作更是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开启新的征程。从知名度有限的旅游过境地到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再到高质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文旅奋进之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清晰可见。

  保护开发并重 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提速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使青海既有终年积雪的冰峰,又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既有坦荡无垠的茫茫戈壁、沙漠,又有桃红柳绿的河湟谷地。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等各类资源一应俱全,各展风姿,构成了一幅幅原始、纯净、雄浑、壮观、神奇的大自然秀美画卷。

  这些让青海具备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禀赋,尤其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列入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青海湖国家公园进入创建阶段、可可西里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青海生态旅游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

  顶层设计发力、行动紧锣密鼓、前景豁然开朗……紧盯目标,青海迈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矫健步伐,同时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0%。

  “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6月26日,首届青海省旅游发展大会(青海湖)暨青海湖高水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旅游发展观摩会上,与会人员的交流发言清晰传递出同一种声音——要始终把保护好青海的绿水青山放在首位,全力推进美丽青海建设,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夯实基础。

  “十四五”以来,青海省争取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130亿余元,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分步有序实施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青海湖流域,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支持实施布哈河、倒淌河等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7项,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

  “在全力推动青海湖国家公园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我省科学制定保护措施和发展政策,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特许经营路径,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保障协调统一。”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马天成说。

  强基础优服务 提升文旅产业竞争格局

  品美食、赏美景、参与民俗体验、感受文化熏陶……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西宁市旅游市场活力十足。9月17日,携程网发布《2024年中秋节出游报告》显示,西宁上榜全国包车游热门目的地第三,茶卡盐湖、塔尔寺、西宁野生动物园等青海景区在中秋假期备受游客青睐、热度爆棚。

  “假期时间不长,我们就带孩子来西宁玩了两天,还去了千紫缘景区,体验中秋民俗,一同制作青海大月饼,让孩子领略传统节日的魅力。”来自兰州市的游客王铮说。

  距离近、时间短、游玩便利的新型旅游形式——“微旅游”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推出“红色文化游”“河湟文化游”“亲子研学游”“乡村体验游”“自然生态游”5个主题15条城市“微旅游”精品路线,展示夏都西宁之美。

  这是西宁市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打造生态旅游中心城市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青海强基础、优服务、提品质,多维度发展“旅游+”的缩影。

  一直以来,青海坚持补短板、强整治、扩业态、优服务,推动旅游提质增效。今年,实施“一环”沿线集镇风貌、基础设施等适旅化改造和12个观景点、旅游专用公路、生态停车场等项目,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同时,不断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新业态,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线路和风景道,培育壮大文旅消费市场,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旅游质量视为战略性工作,苦练“内功”,把游客满意度作为服务质量评价唯一标尺,纳入全省文旅市场监测体系,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体检式”暗访等系列行动,全力保障文旅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虽然这个季节青海已经有些冷了,但风景依然很美,故事也很多,而且各方面设施完善、服务周到,体验感非常好。”来自无锡市的游客杨淑媛赞不绝口。

  目前,全省实现84%的A级景区通达二级及以上公路,全部5A级景区高速(含一级)公路通达,全部4A级景区通达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有效提高了景区通达性和便捷性。

  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品质,补齐旅游发展短板,提质增效,才能把景区变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为此,青海努力的脚步从未停歇。

  释放文旅活力 高质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青海之美,美在生态。这里千山堆绣,百川织锦。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赋予的历史使命、擘画的宏伟蓝图。

  青海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成立部省共建领导小组,联合印发《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2022年8月,召开部省共建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2023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创建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捋顺发展体制机制问题。

  行动,是最好的证明。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打造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清清黄河等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品牌,持续推进青海湖示范区创建、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构建旅游市州、旅游县区、特色旅游乡镇、乡村旅游重点村四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新评定A级旅游景区38家,新增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9家。

  同时,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充分展现文旅融合亮点,全力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岁月不居,古道流芳。青海昆仑文化源远流长,热贡艺术、青海“花儿”“青海刺绣”等非遗文化底蕴深厚,无不彰显着青海先民的文明与智慧,无不呈现着青海民族民间艺术的神秘、粗犷、成熟和庄重。

  青海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16项,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6项,国家级非遗88项,省级非遗335项。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45名。有国家级非遗就业工坊2家、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8家,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7家,省级非遗传承基地42个,省级非遗工坊15家。

  有梦想,才有远方。紧盯目标,青海迈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矫健步伐,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围绕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推动西宁市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在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框架下,打造环青海湖生态旅游精品环线;依托全省生态旅游资源,优化推出多条生态旅游带,形成“一芯引领、一环示范、多带串联”的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径。

  起步有劲,未来可期。青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阔步走上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全力打造既独具特色又令人耐读耐品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作者 倪晓颖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