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蓝海”。 黄河公司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高质量发展之路前景可期、无限光明!
不断加快农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输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新动能加快成长;新业态引领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服务业释放主动力;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生产要素“动起来”,发展势能“聚起来”,一项项成绩,一件件成果,生动展示着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既擘画了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发展蓝图,也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的前进方向,为青海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青海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大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产业“四地”建设为牵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牢记殷殷嘱托,一个个目标更加清晰。如今,青海各地各部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同心协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如磐信心,以昂扬之姿阔步向前。
向“质”发力——以高质量发展全面谱写新青海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为青海擘画了“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发展蓝图。
瞄准产业“四地”建设,青海奋力交出赶超跨越的高分答卷。
大大小小的盐湖,如宝石般散落在瀚海戈壁,让青海柴达木盆地成为我国盐湖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对推动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进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青海坚持有序开发、绿色发展,制定了一揽子规划、方案和政策举措,攻克了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制定盐湖领域1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逐步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并审议通过《青海省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从资源禀赋看,“水丰、光富、风好、地广”,青海清洁能源资源十分富集,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环境优势。
建成全国首条绿电大通道,向全国15个省区市源源不断输送绿电;天合光能、阿特斯等一批国内光伏行业头部企业落地投产,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同德、哇让、南山口3座共760万千瓦抽蓄项目核准开工;玛尔挡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黄河羊曲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聚焦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青海正全力奔跑。
截至今年6月底,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5329.09万千瓦,占比93.2%,新能源装机3919.45万千瓦,占比68.5%。清洁能源已成为青海最具前景、最具潜力、最具带动力的新质生产力。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农畜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青海锚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农畜产品供给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绿色有机成为“青字号”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
有机草原监测面积达3亿亩(1亩≈0.067公顷),同比增长1.5倍,覆盖全省草原面积的60%;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1200个,同比增加近15%;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冷凉蔬菜等9大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产业集群11个……去年,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近100万吨、价值170亿元,产品远销36个国家和地区,冷凉蔬菜等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
生态于青海,是底色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碧波荡漾青海湖、“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多彩翡翠湖、祁连山下好牧场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让我们看到从湖泊到河流,青海生态含金量不断提升,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青海坚定不移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旅游产业从传统观光型向生态体验型转变,大力发展高原极地旅游,打造完善青藏、青川、青新、青甘区域生态旅游大环线,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夯实基础。
向“高”而攀——以改革为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青海省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精准发力,不断深化经济领域改革。
坚持以改革统领国资国企全局工作,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体系……在青海,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不断突破,一批重要改革成果正在形成,一批推进经济发展的改革红利加快释放。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则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民营经济已成为青海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青海省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近54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的94.2%。截至2023年底,青海省认定有效期内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2户,其中民营企业108户,占认定企业总数的81.82%。
青海将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打出强支持、优环境、促创新、增动能“组合拳”,持续巩固民营经济发展基本盘。今年年初,青海省政府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印发实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7个方面33条具体措施,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民营经济33条积极回应经营主体关切,放大金融、财税、投资、产业、市场准入、产权保护等政策组合效应。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注重步调一致、同向发力,进一步拓宽政策落实覆盖面,不断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为推动全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生机活力。
开放与改革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外贸进出口总值793.6亿元,与204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牦牛肉、枸杞、蜂蜜、青稞面粉、沙棘原浆……当一系列“青字号”农畜产品加速出青,走向四方,获得市场青睐时,青海外贸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光伏产品、盐湖化工产品青海“新两样”出口表现“亮眼”,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
为企业“出海”搭台、通关跑出“加速度”、发展按下“快进键”……一直以来,西宁海关不断优化服务,激发外贸主体活力,提升享惠和便利化水平,充分释放惠企政策红利,从产品、业态、市场等多个维度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向“新”而行——以新质生产力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指出:“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手抓,广泛应用新技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青海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为加快建设产业“四地”提供了新方案,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算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内容,绿色算力是推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青海,拥有发展绿色算力有着独特的资源和能源优势——丰富的清洁电力供给加上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的电价供应,为青海绿色电力、绿色算力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冷凉的气候、洁净的空气和干燥的环境,是人工智能及绿色算力发展的“天然良港”。
近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发布《青海绿色电力发展水平年度分析报告(2024)》采用国家电网公司《绿色电力评价规范》企业标准为依据,评估2023年青海绿电指数为82.9分,同比增长2.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7%。
2023年,青海新能源加速发展,新能源并网接近1000万千瓦,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电网建设稳步推进,形成750千伏东部“日”字形、西部“8”字形坚强骨干网架,新能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电力保供平稳有序,成功应对用电负荷连创17次新高的挑战;储能设施加快落地,初步形成抽水蓄能、光热、电化学、压缩空气、氢能等多元储能技术示范体系;绿电绿证市场持续扩大,青海为全国15个省市输送绿电;技术创新再上新台阶,建成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
光伏车棚、5G无人驾驶零碳小巴、AR模拟沙盘、巡检机器人……位于海东市平安区的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这里的每一度电都可溯源且都是“绿电”,这里也是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的零碳大数据中心。
相隔不到两公里,中国移动青海高原大数据中心已发展成为集“零碳、极速、高效、智能、安全”为一体的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也是青海省唯一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名单》的数据中心。
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公布2023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中国联通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中国移动(青海海东)数据中心成功入选,进一步壮大了青海省绿色算力产业发展基础。
绿色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和“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按照《青海省绿色算力基地建设方案》,到2025年,基于清洁能源的通算、智算、超算协同发展的多元绿色算力供给体系全面形成,数据中心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青海省绿色算力基地初步建成。
新征程上,青海将保持定力、把准方向,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将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效协同起来,为催生新质生产力增添全新注脚,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会“新”潮澎湃。